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26条记录
土荆芥精油对5种杀虫剂毒力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土荆芥精油对5种杀虫剂毒力的影响,为合理开发利用杂草资源研发环保农药助剂,进而促进害虫持续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小菜蛾幼虫为供试昆虫,采用微量点滴法、浸叶法和夹毒法分别测定不同用量土荆芥精油对5种杀虫剂触杀和胃毒作用的影响.[结果]土荆芥精油对敌百虫、氟虫腈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触杀毒力表现出较好的增效作用;10 mg/g 土荆芥精油对联苯菊酯增效作用最好,增效比可达9.13,而30 mg/g土荆芥精油对联苯菊酯则表现为拮抗作用;土荆芥精油对灭多威均表现为拮抗作用.夹毒法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土荆芥精油对灭多威、氟虫腈、联苯菊酯的胃毒毒力均表现出较好的增效作用;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敌百虫均表现为拮抗作用.浸叶法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土荆芥精油对氟虫腈、联苯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敌百虫胃毒毒力均表现出很好的增效作用,对灭多威表现出拮抗作用.[结论]土荆芥精油对氟虫腈和联苯菊酯(10 mg/g 土荆芥精油)均有良好的增效作用,可显著增加其杀虫毒力,是提高杀虫剂药效的优选助剂.

关键词: 土荆芥精油 小菜蛾 农药助剂 增效作用 杀虫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荷叶离褶伞遗传差异性分析及菌丝形态鉴定

福建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荷叶离褶伞(Lyophyllum decastes,Lyd)外地引进菌株与本地栽培菌株的遗传差异性和菌丝形态特征,为荷叶离褶伞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真菌18S rRNA(V4)和ITS(ITS1–ITS4)(18S rRNA-ITS)序列对外地引进和本地栽培的荷叶离褶伞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多重序列比对和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通过分析碱基序列突变和遗传距离远近明确荷叶离褶伞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并通过菌丝体生长及形态变化确定荷叶离褶伞的遗传学差异.[结果]18S rRNA-ITS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外地荷叶离褶伞菌株(Lyd-LR1、Lyd-LR6、Lyd-LR10、Lyd-LR15和Lyd-LR17)发生较高比例的碱基缺失和碱基替换突变,且ITS序列同源性下降至80.09%~89.72%;Lyd-LR1和Lyd-LR6菌株的碱基突变比例高于Lyd-LR10、Lyd-LR15和Lyd-LR17以及福建本地栽培菌株(Lyd-LRX和Lyd-LRY).进化树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Lyd-LR1和Lyd-LR6与Lyd-LR10、Lyd-LR15、Lyd-LR17、Lyd-LRX、Lyd-LRY以及NCBI已经登录的部分荷叶离褶伞或离褶伞(Lyophyllum,Ly)菌株有较远的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Lyd-LR1梭子状菌丝生长较慢且不规则生长,菌丝体呈松散放射状;Lyd-LR6凹陷状菌丝生长较快且明显聚合生长,菌丝体呈平铺状且边缘厚度较高.Lyd-LR1和Lyd-LR6菌株的菌丝体生长速度和菌丝形态均不同于Lyd-LR10、Lyd-LR15、Lyd-LR17、Lyd-LRX、Lyd-LRY菌株圆柱形饱满的菌丝和厚度高生长快的突起状菌丝体.而与Lyd-LR1菌株相比,Lyd-LR6菌株的碱基序列突变位置、碱基突变比例和菌丝形态发生的变化更明显.[结论]外地荷叶离褶伞菌株Lyd-LR6的基因序列碱基突变位置(碱基替换和碱基缺失)、18S rRNA-ITS序列同源性和种属亲缘关系明显区别于其他外地及本地的荷叶离褶伞菌株.高比例的基因序列碱基突变造成Lyd-LR6菌株的菌丝体生长速度和菌丝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可作为选育荷叶离褶伞新菌株的材料.

关键词: 荷叶离褶伞 18S rRNA-ITS 同源性分析 发育进化树 菌丝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芝基因组rDNA序列特征及ITS2二级结构比较

菌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芝栽培品种'紫芝S2'(武芝2号)的ITS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5个紫芝菌株/分离株相似度高达99.79%-100%,在系统进化树上相聚成一类.本研究预测'紫芝S2'基因组与参考基因组中的rRNA基因簇,分析rDNA结构及各构件序列间的多态性.从高质量'紫芝S2'基因组中挖掘得到完整rDNA,序列全长40.377 kb,由4组串联重复的(18S、5.8S、28S、5S)rRNA基因簇组成,并含有完整的基因内间隔区(ITS1、ITS2)和基因间间隔区(IGS1、IGS2).在紫芝S2的rDNA中,高度保守的28SrRNA基因间出现3个SNP和2个插入(1bp,10bp)位点;虽然第4条ITS2中有1个SNP位点,但紫芝S2的4条ITS2在二级结构上的分子形态高度一致,与ITS2数据库中其他紫芝菌株仅存在螺旋区间夹角的微小差异.由'紫芝S2'基因组rDNA的ITS2生成的DNA条形码与二维码,可以作为该栽培品种鉴定与同源物种其他菌株鉴别的分子标记.

关键词: 基因组 完整rDNA 基因内间隔区 ITS2二级结构 紫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于单一最大熵生态位模型的混合烟粉虱生境风险评估模型

生态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预测入侵生物的潜在地理分布、快速评估其高脆弱性区域是实现入侵生物前瞻性风险预警的重要手段。MaxEnt生态位模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生境风险评估方法,操作简单,预测精度较高,但模型对数据的质量和数量过分依赖。以烟粉虱Bemisia tabaci为对象,引入地理探测器显式描述评价因子的空间关联规律和贡献度,结合MaxEnt生态位模型,提出一种混合生境风险评估模型(Geo-MaxEnt),并与单一MaxEnt生态位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地理探测器模型显示,海拔(0.56)、土地利用(0.43)、最热月最高温度(0.36)和年平均温度(0.30),对烟粉虱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各因子对烟粉虱生境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海拔和土地利用PD值最高,是影响烟粉虱生境的主要驱动因子。环境因子的交互作用强化了各个因子的影响力。(2)单一MaxEnt生态位和所构建的模型总体精度分别是94.86%(AUC 0.91)和98.13%(AUC 0.94),相较之下,所构建的模型精度略高,表明所构建的模型是合理的,具有高度的可靠性;(3)对于高风险区,混合模型优于MaxEnt模型,但两者在空间分布方面高度一致,主要分布在东部区域;对于非适生区,两种模型结果较为一致,MaxEnt模型的非适生区略大于混合模型。地理探测器能够解释入侵驱动因素相互作用和协同效应,能够较好地表达入侵昆虫生境适宜度与候选因子的生态学意义,在评价入侵昆虫生境风险上更为有效。

关键词: 生境风险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探测器 最大熵生态位模型(MaxEnt) 烟粉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玉米籽粒糖代谢关键调控基因的鉴定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甜玉米籽粒形成过程中还原糖、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变化规律及糖代谢关键调控基因,选取授粉后10天、15天、20天、25天和30天这几个时间点进行含糖量检测和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还原糖含量在授粉后10天最高,约15 mg/g,此后逐渐下降到约4 mg/g。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变化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两者在授粉后15天左右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PCA分析结果表明,授粉后10天的样本可以明显与其他时间点样本区分开,而授粉后15天~30天之间的时间点,样本区分度不大,表明授粉后10天时的籽粒发育与15天后的发育模式存在很大的不同。以授粉后10天样本基因的表达量为参照,对221个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上的基因进行分析,发现绝大部分注释基因在籽粒发育过程中不表达或低表达。有6个注释基因在授粉后15天持续高表达,分别是编码淀粉合成酶(EC 2.4.1.21)的基因Zm00001d045261、编码α-葡糖苷酶(EC 3.2.1.20)的基因Zm00001d036608、编码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EC 2.4.1.242)的基因Zm00001d033937和Zm00001d045462、编码葡糖-1-磷酸腺苷酰基转移酶(EC 2.7.7.27)的基因Zm00001d050032及编码蔗糖合酶(EC 2.4.1.13)的基因Zm00001d045042,表明这6个编码基因在糖代谢过程中起着关键调控作用,对甜玉米品质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研究结果为今后鲜食甜玉米的分子育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

关键词: 甜玉米 可溶性糖 转录组 糖代谢 关键调控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连作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微生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土壤微生物对农业生态系统的长期可持续性至关重要。为探讨不同连作年限对辣椒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潜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PICRUSt功能预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不同连作年限下(1Y、3Y、5Y和10Y)的辣椒土壤细菌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结果】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共生网络复杂度随连作年限的延长而降低,同时,连作年限变化对细菌群落组成有显著影响。不同的土壤细菌种群对连作措施的响应程度不一,长期连作增加了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但降低了绿弯菌门、酸杆菌门、厚壁菌门和髌骨细菌门的相对丰度。PICRUSt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延长连作年限改变了土壤细菌整体的氮、磷代谢能力,导致细菌群预测功能基因发生了变化,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等重要代谢功能基因减少,而折叠、分类和降解、复制和修复、膜转运、细胞生长与死亡等功能基因丰度明显增加。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是影响细菌群落迁移和功能变化的关键土壤理化因子。【结论】延长辣椒连作年限后,细菌群落结构改变和多样性下降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失调可能是造成辣椒连作障碍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辣椒 连作 细菌群落结构 功能预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孔富缺陷半导体应用于光催化降解废水有机污染物

材料导报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孔半导体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反应物与产物的择优选择性、光子与电子的传输微通道,极利于促进光催化反应进程,提升催化效率,在废水有机物的吸附与光催化方面有着重要应用。多孔半导体独特的结构在废水有机物处理过程中可发挥出光化学、动力学及电子学上的优势:大孔结构可作为光扩散与传输路径增加光子的吸收率;介孔孔道对物质具备特定的选择性,对复杂反应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微孔能为电荷传导与迁移提供微观通路。结构缺陷以往被认为是光催化反应中的不利因素,会成为电子-空穴对的复合中心,缩短光生载流子的寿命,降低反应效率。近来研究者提出了新观点:结构缺陷能为光催化过程提供更多的反应场所和活性位点,表面缺陷的储氧作用可促进光催化氧化反应进程,晶格缺陷可作为光生电子迁移的微观通道。将缺陷位引入多孔构架设计成多孔缺陷结构,缺陷位的引入可显著增强多孔结构的光电及催化性能,在废水有机物光催化反应中突显出储氧作用、载流子分离与传输效应及优良的的催化性能。半导体多孔结构协同缺陷活性位极大地促进了光催化反应进程,提升了废水有机物光催化氧化分解效率,缺陷活性位与多孔结构相结合将是光催化剂设计的一个新方向。本文概述了多孔半导体材料在光催化反应中的结构优势、多孔半导体微纳结构的“导向合成”与缺陷位设计、多孔缺陷半导体在光降解废水有机物过程中的光电效应及作用机制,并提出结构缺陷作为光生载流子复合中心的负面效应是应用研究中需要克服的问题,分析及展望了多孔缺陷结构光催化剂的应用前景,为制备高效降解废水有机物的高活性光催化材料提供设计思路。

关键词: 多孔半导体 缺陷活性位 导向连接 储氧作用 电荷传输 废水有机物 光催化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新梢中香叶醇樱草糖苷含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叶醇是茶树中含有的一种重要的挥发性单萜醇,在茶树与环境互作中起重要作用,也是茶叶中关键呈香成分之一,茶树新梢中的香叶醇主要以香叶醇樱草糖苷形式存在。发掘香叶醇樱草糖苷含量性状显著关联的SNP位点与候选基因,对香叶醇樱草糖苷含量的遗传调控机制研究与茶树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以169个茶树种质为研究对象,连续3年对其新梢香叶醇樱草糖苷含量进行鉴定,基于SLAF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开发SNP标记,然后利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对茶树新梢香叶醇樱草糖苷含量性状进行GWAS分析,发掘该性状显著关联的SNP位点与候选基因,最后对极端含量材料间的候选基因编码区碱基差异及其上游顺式作用元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群体在3个环境下香叶醇樱草糖苷含量变异系数范围为77.6%~81.8%,广义遗传力为62.6%。香叶醇樱草糖苷含量性状在基因型、环境间均呈现显著差异,变异受遗传影响为主。3个环境下共检测到340个SNP与香叶醇樱草糖苷含量显著相关,其中2个环境下重复检测到65个SNP。基于参考基因组与连锁不平衡衰减距离,获得重复检测到的SNP两侧各100 kb范围内的基因共88个,包含信号蛋白、激酶、磷酸酶、离子转运蛋白、转录因子、热激蛋白、激素相关蛋白、抗性蛋白、萜类代谢酶、糖基转移酶、糖苷酶,从中初筛出10个与香叶醇樱草糖苷含量相关的候选基因。极端含量材料之间的候选基因编码区序列均存在SNP非同义突变,多数候选基因上游2 kb区域存在不同数量的与环境胁迫和激素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本研究为阐明茶新梢中香叶醇樱草糖苷含量的遗传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茶树新品种提供了标记与基因资源。

关键词: 茶树 香叶醇樱草糖苷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单核苷酸多态性 候选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豆种子和荚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抗炎活性

林业科学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木豆种子和荚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研究这些化学成分的抗氧化、抗炎活性,以期为发现新的天然抗氧化、抗炎活性成分以及木豆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95%乙醇回流提取木豆种子和荚,提取液过滤后减压浓缩得到木豆种子和荚的浸膏.浸膏分别用不同有机溶剂萃取,对乙酸乙酯萃取部继续采用硅胶、凝胶等柱层析色谱分离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利用MS、NMR等技术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结构.通过测定化合物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Griess法测定化合物对脂多糖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产生NO的抑制能力评价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从木豆种子乙酸乙酯萃取部中分离出4个化合物,通过ESI-MS、NMR等技术鉴定为对苯二酚(S1)、1–亚油酰–3–棕榈酰甘油(S2)、胡萝卜苷亚油酸酯(S3)、豆甾烷–3β,6α–二醇(S4).从木豆荚乙酸乙酯萃取部中分离出5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初步鉴定为黄酮类化合物,通过ESI-MS、NMR等技术鉴定为2',5,7–三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P1)、毛蕊异黄酮(P2)、大豆苷元(P3)、2'-羟基染料木素(P4)、染料木素(P5).化合物S1~S4、P1~P2为首次从木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S2为新化合物.抗氧化和抗炎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S1、P1、P2、P4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EC50值分别达到(63.10±0.15)、(64.97±0.67)、(79.63±1.14)和(79.43±1.29)μmol·L?1,化合物S1~S2、P1~P5具有较强的NO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31.36±0.44)、(52.08±1.11)、(30.66±0.83)、(46.30±0.90)、(55.18±2.07)、(44.11±0.79)和(44.92±2.24)μmol·L?1.化合物P1的抗氧化和抗炎活性以及化合物P4的抗炎活性为首次报道.[结论]木豆种子中主要含脂肪酸及甾醇衍生物,抗氧化和抗炎活性较弱,木豆荚中含有的多种异黄酮类成分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抗炎活性.因此,木豆荚更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及抗炎成分的提取原料来源.

关键词: 木豆种子 化学成分 异黄酮 抗氧化活性 抗炎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产品中磺酰草吡唑及其代谢物残留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产品中磺酰草吡唑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分析检测方法。方法 样品经甲酸-乙腈溶液提取,提取液先经低温冷冻除脂后,再采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石墨化碳黑和无水硫酸镁分散固相萃取进行净化,以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为分析柱,甲醇-0.2%甲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离,采用高分辨质谱平行反应监测扫描模式,以正离子采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 磺酰草吡唑和磺酰草吡唑-脱甲基在0.5~5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空白样品在4个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2.4%~114.6%,相对标准偏差(n=6)为3.1%~8.9%;方法检出限为0.3μg/kg,定量限为1.0μg/kg。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应用于动物源性产品中磺酰草吡唑及其代谢物的检测。

关键词: 磺酰草吡唑 代谢物 动物源性产品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