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农学、园艺、植物保护、畜牧、动物医学、农业资源环境、农产品加工、植物生物学、植物遗传育种、土壤学、植物营养与施肥、农药学、动物生物技术、动物遗传育种、农业工程、农村能源、设施农业、现代农业、农业信息技术、农业遥感、精准农业、农业信息系统、寒地作物、大豆、玉米、水稻、果树、草业科学、马铃薯、蔬菜、麻类作物、粮食制品、薯类制品、杂草科学。

简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始建于1956年8月,隶属于省政府,正厅级事业单位。2014年经省编制委员会批准加挂“黑龙江现代农业研究院”牌子。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在全省规模最大、在全国和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综合类农业科研机构。【查看更多】
筛选
机构导航

展开

下属机构
排序方式:

发文量

  • 发文量
  • 被引量
67条记录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
  • 发文量: 1441
  • 被引量: 975
  • EI: 4
  • SCI: 32
  • 北大核心: 498
  • CSSCI: 0
  • CSCD: 101

研究主题:以抗寒、抗病、高产、质优为重点的具有寒地特色的园艺作物研究。

简介:创建于1956年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作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性较强的科研单位,从厚重的历史积淀中发轫,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学科齐全、设施先进、人才集聚、实力雄厚的寒地特色园艺作物研究机构。目前拥有茄果类、瓜类、设施园艺、果树、生物技术、植保、种质资源等24个研究室,涵盖资源创新、新品种选育及栽培、设施园艺、病虫害防治、贮藏加工等多个研究领域;先后承担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国家蔬菜改良中心东北分中心、黑龙江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寒地特色果蔬加工中试基地、黑龙江省植物单克隆重点实验室等建设任务。   “十一五”以来,分院承担各类研究项目150余项,审定新品种44个,获农业部及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6项,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奖10项;现有科研人员88人,其中研究员14人,副研究员15人,博士7人,硕士50余人,已构建起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由种子苗木、园林绿化、果蔬加工、旅游观光、花卉产业、无公害蔬菜生产等集成的6个支柱性产业,已搭建起分院产业化开发平台,为分院可持续发展注入了经济实力。   分院拥有设施先进的万米智能化温室、1000平方米组织培养中心、16栋高效日光节能温室、14栋蔬菜育种温室、万米塑料连栋大棚、120栋塑料大棚,具有条件先进的种子贮藏库,生理生化、植物病理、组织培养等8个实验室及配置仪器设备300余台套,还拥有设备国内一流的1700平方米果蔬加工标准化车间,为分院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设施基础。 于2002年承建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园区,经10余年发展,已被确立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级景区、全省大中小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等,已成为黑龙江省农科院乃至全省展示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园艺分院秉承科技创新驱动蔬菜、果树、花卉产业发展的工作理念,以“合作共建”为服务模式,高起点开展“三农”服务工作,为推动全省蔬菜、果树、花卉产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用科技勾勒出了一幅幅黑龙江省园艺产业改革发展的路径图。 同时,园艺分院积极致力于拓展国际合作交流,先后与美国、加拿大、保加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在种质资源引进更新、人员互访等方面建立起深层次的科技合作关系,园艺分院的国际影响和地位不断提升。   继往开来,园艺分院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创新理念、整合资源、凝聚合力,搭建大平台、实施大项目、开展大共建,坚持科研立院、产业富院、人才强院、管理兴院的发展思路,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扎扎实实为全省蔬菜、果树、花卉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为建设新型现代科研院所而奋斗!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
  • 发文量: 1410
  • 被引量: 866
  • EI: 13
  • SCI: 45
  • 北大核心: 397
  • CSSCI: 0
  • CSCD: 347

研究主题:

简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原合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始建于1947年,是我国东北地区成立最早的农业科研机构之一。分院地处三江平原中心城市佳木斯市,占地面积88公顷,试验用地66公顷,是一所集作物育种、栽培、病虫草害防治、低产土壤改良、饲料作物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科研单位。现有在职员工9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7人,副高级职称22人,博士3人,硕士31人,在读硕士研究生3人,省级后备学科带头人2名;享受政府特贴4人。 科研地位显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分院先后被确立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国家大豆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农业部“合丰号”高油大豆原原种扩繁基地、哈尔滨国家大豆改良分中心合江生态育种室、国家智力引进成果推广基地、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鉴定中心、黑龙江省农科院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作物育种与栽培重点实验室。 测试手段先进 2004年以来,在国家及省有关部门的资助下,重新购置了包括谷物脂肪-蛋白质自动分析仪、原子光谱分析仪、根系自动扫描仪以及PCR仪等先进仪器设备。 科研成果丰硕 建所以来,取得获奖成果212项,其中获国家级奖励5项,获得省部级奖励59项,拥有2项国家专利, 5个授权品种,累计创造社会效益200亿元。现有成果年推广面积达2000万亩,年创造社会效益3亿元。 大豆育种研究长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以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合丰35号和合丰25号为代表的合丰系列大豆品种,每年种植面积达到1200-1500万亩,全省大豆种植面积占有率达到30-40%,全国春大豆种植面积占有率达到25%。品种占有率连续15年位于全国第一。合丰系列大豆品种已经成为全国知名大豆品牌,种植区域扩大到吉林、辽宁、内蒙古等10多个省区。 玉米育种崭露头角 新培育的适于黑龙江省二、三积温带种植的合玉19、20、21、22号玉米品种,正在逐步占领适宜生态区。其中,合玉21号、22号获得国家农作物品种权保护,合玉19号、20号玉米生产经营权成功转让。 大豆病害研究基础扎实 最先在国内系统地开展大豆灰斑病、疫霉病和根腐病研究工作,并成为全省首家大豆灰斑病鉴定中心。 国际合作研究卓有成效 最先在我国高纬度地区引进和完善美国“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为我国传统大豆主产区开发新的栽培模式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日本专修大学合作研制出的 “三段式心土混层犁”、 “四段式秸秆心土混合犁”,为改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分布的白浆土、白干土和盐碱土开辟了新的途径,整体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
  • 发文量: 1151
  • 被引量: 724
  • EI: 0
  • SCI: 31
  • 北大核心: 229
  • CSSCI: 0
  • CSCD: 130

研究主题:

简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成立于1958年,是黑龙江省东南部集研究、开发、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科研单位,现有在职职工103人,其中科技人员89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29人,具有博士8人、硕士学位53人。占地面积148公顷,其中试验耕地面积100公顷。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内部机构设有政工综合科、行政办公室、科研管理科、财务会计中心、成果转化对俄园区办公室等五个职能部门和水稻生化技术研究所、土壤肥料研究所、果树研究所(浆果研究室、核果研究室和仁果研究室)、水稻研究所、蜜蜂研究室、玉米育种研究室、经济作物研究室、大豆育种研究室、水稻新技术研究室和食用菌研究室等十个研究单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设有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牡丹江工作分站,还承担了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水稻、蜜蜂、食用菌和苹果四个综合试验站、黑龙江省果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寒地果树育种与栽培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寒地果树研究开发及生产中试基地、国家优质水稻原原种繁育基地、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牡丹江试验站、中国农民大学牡丹江学院以及牡丹江温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等试验培训基地、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任务。其职责任务是:承担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承担黑龙江省一、二、三积温带农作物、经济作物育种研究工作;承担蜜蜂繁育、病虫害防治、蜂产品加工等技术研究工作;承担果品深加工技术研究工作;并承担优质米开发、系列农化产品的研究与推广工作等。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
  • 发文量: 1018
  • 被引量: 520
  • EI: 32
  • SCI: 106
  • 北大核心: 351
  • CSSCI: 0
  • CSCD: 308

研究主题:土壤、环境、肥料、微生物、植物营养、草业等学科为研究重点

简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始建于1956年,时为土壤肥料系,1960年改为土壤肥料研究所,2008年为适应科研发展的需要,更名为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 ???研究所历经50年风雨,几代人的努力,肩负着为黑龙江省农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服务的重任。以土壤、环境、肥料、微生物、植物营养、草业等学科为研究重点。目前拥有"黑龙江省土壤环境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哈尔滨黑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黑龙江省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土壤肥料博士后工作分站"等平台。2005年在全国农科院系统1700多个研究所综合实力评估中,被评为百强研究所之一。五十年来,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以全面发展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为中心,承担了各级下达的课题,包括国家科技攻关、科技支撑、863计划、有关部委项目、省市项目及各类基金项目,承接了有关部门的合作、协作和委托项目,同时也参加了大量的农村科学技术普及科技服务活动,全所累计完成科研项目300余项,获各级成果奖励116项,其中国家级奖励6项,省级科技进步奖18项、省农业科技进步奖及其它奖项92项。这些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农业生产,对全省粮食总产量增加和质量提高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正在科研、开发、人才培养、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做出重要贡献。? ???研究所的发展目标是:针对东北黑土资源退化问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面向全省主要土壤类型和农作物生产,围绕土壤资源与管理、土壤肥力与调控、土壤环境与健康研究领域,开展农作物营养诊断、科学施肥、土壤与水资源利用、草业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以及新型肥料开发与研制的科技创新,为国家粮食安全、土壤生产力的提高和环境质量的改善,提供决策依据和关键实用技术,积极开展国际间合作交流,建成全国一流的研究所。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 发文量: 930
  • 被引量: 529
  • EI: 7
  • SCI: 35
  • 北大核心: 286
  • CSSCI: 0
  • CSCD: 255

研究主题:

简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成立于1972年,是黑龙江省唯一一所以土地耕翻轮作技术、农作物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区域农业发展和持续农业生产技术等方面为研究目标的综合性研究所,现有八个业务研究室和黑龙江省农科隆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市众鑫农业技术开发公司。研究所还是中国科学院北方粳稻分子育种联合研究中心成员单位,是黑龙江省耕作学会挂靠单位,拥有黑龙江省寒地农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研究室、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作物耐冷鉴定中心、黑龙江省农作物低温冷害工程中心。 多年来,耕作栽培研究所的科技人员立足黑土地,通过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用一项项成果为农民打造出一把把致富的金钥匙。栽培所在取得大量农业科技成果的同时,积极开展与粮食生产大县的合作共建,一批批科技工作者走向生产一线,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帮扶农民,实践着“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创新理念,积极为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建所30余年来,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国家“863”计划、农业部“948”“973”项目、省重点科技攻关、省政府良种化工程和哈尔滨市重点科技攻关等众多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级奖励4项,省级奖励98项。特别是2005年以来,在黑龙江省农科院院党组“开放办院、开放办园”精神引领下,所领导班子带领全所职工紧紧围绕 “建设国际知名、国内领先、在全省农业科技进步中发挥龙头作用的一流农科院”的目标,改革创新、求实发展,锐意进取、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科研项目项数、等级和经费都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科技成果显著。目前全所承担国家、部、省、市以及横向课题103项,其中2009年新增项目25个。主持国家级课题4项,参加15项。 “松嫩、三江平原中低产田治理与区域农业综合发展技术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龙稻3号水稻品种的选育及推广”荣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龙稻”7号水稻品种的选育及推广荣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野生大豆优异基因资源的挖掘及新种质创制荣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
  • 发文量: 925
  • 被引量: 639
  • EI: 0
  • SCI: 21
  • 北大核心: 178
  • CSSCI: 0
  • CSCD: 114

研究主题:综合性农业技术

简介: 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分院坐落在齐齐哈尔市克山县西郊,其前身为1934年建立的原伪满国立克山农事试验场。1948年在其废墟上恢复建立,始称黑龙江省克山农业试验场,隶属于黑龙江省农业厅。1960年改称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专业研究所,隶属于黑龙江省农科院;1981年改称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农业科学研究所;2007年更名为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分院。   克山分院现有职工313,其中在职178人、离退休139人。在职人员中有专业技术人员76人,包括高级职称32人,中级职称13,初级职称31人。拥有近红外品质分析仪、超速冷冻离心机、荧光生物显微镜、根系生长监测系统等先进仪器设备300余台套,大型农机具30余台套,拥有土地276.48公顷,固定资产总值4000余万元。   克山分院是一个综合性农业技术研究机构。分院设有马铃薯育种研究所、马铃薯品种资源所、小麦大豆研究所、玉米研究所、马铃薯种薯种苗中心和实验农场等6个科研生产机构和5个行政科室。   马铃薯研究立足全省,面向全国。建院以来育成了不同用途的马铃薯新品种20余个,其中包括国家级品种5个,品种普及到全国20余个省份和地区,应用面积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马铃薯资源保存数量达2000余份,为全国的主要育种单位提供育种材料。首先研究马铃薯主要病毒脱毒技术,并将该技术推向全国;小麦研究面向全省及东北春麦区,共计育成春小麦新品种70余个;大豆和玉米研究面向黑龙江省高寒地区及其生态条件与其相似的地区,选育了丰收号大豆品种28个和克单号玉米品种13个;栽培技术研究主要是新品种良种良法相配套推广服务,针对每个新品种进行密度、施肥、植保等综合配套技术进行研究。   目前,克山分院拥有“国家马铃薯改良中心”、“国家小麦改良分中心”、“国家种质克山马铃薯试管苗库”和“国家黑龙江省小麦区域技术创新中心”等4个国家级中心(平台),还拥有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的马铃薯国家级岗位科学家、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克山特早熟综合试验站和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东北综合试验站等。同时承担着国家863重大专项、948项目、农业部科技支撑计划、行业专项、跨越计划、省科技攻关计划以及地、市、院级等科研课题共计30余项。   克山分院至今共计取得各类科研成果319项,其中包括农作物优良品种194个,栽培、植保、资源等技术性成果112项。有78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励,其中获国家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等15项、省部级奖55项。组织编写了农业科技资料书刊10余种,包括《中国马铃薯栽培学》、《中国马铃薯品种资源目录》、《中国马铃薯品种志》、《春小麦生态育种学》、《马铃薯科学》等。   据统计,成立至今,克山分院仅为黑龙江省新增产值就达650多亿元,是国家投资总额的650多倍,为本省的农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
  • 发文量: 919
  • 被引量: 553
  • EI: 1
  • SCI: 1
  • 北大核心: 154
  • CSSCI: 0
  • CSCD: 128

研究主题:旱地农业综合技术

简介:分院成立50年来,在玉米、大豆、谷糜、食用豆、水稻遗传育种,以及分子标记、基因导入、辐射诱变、太空搭载等辅助育种,作物生理与栽培、蓄水保墒耕作技术、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旱作农业综合技术,小型节水机具及抗旱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和赤眼蜂生物防治与产业开发等方面,取得科研成果302项,其中获得国家发明奖2奖、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3项,地市级科技进步奖98项。共培育推广农作物品种94个、新技术208项。培养了一支理论扎实、经验丰富、颇有建树的人才队伍,构建起作物育种、农业资源与环境、作物栽培、植物保护、农业科技信息等五大学科、20个研究方向的学科群,并在农作物抗旱育种、旱作节水农业研究、赤眼蜂生物防治等研究领域具有一定优势,为黑龙江省旱区农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分院与荷兰爱沃斯公司、俄罗斯全俄植保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先后出国研修和合作研究5人次、参加国际12人次,国内学术会议39人次,发表论文326篇。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 发文量: 806
  • 被引量: 469
  • EI: 0
  • SCI: 141
  • 北大核心: 276
  • CSSCI: 0
  • CSCD: 113

研究主题:畜禽资源研究及细胞库建设;牛羊猪克隆及转基因研究;牛羊体外胚胎、低成本胚胎和性控胚胎生产及移植技术研究;肉牛繁育及快速育肥技术研究;肉羊饲养管理及高频高效繁育技术研究;家猪、野猪杂交育种、繁殖、饲养管理技术研究;猪菌床养殖技术研究;动物电子芯片智能化管理技术研究;饲料与生物饲料的生产与应用技术研究;沼气工程及农牧循环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简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3月18日。主要从事畜牧应用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科研工作和畜牧优良品种的引进、培育、养殖及管理、技术推广等工作,为畜牧经济发展提供相关技术服务。现有职工30人,其中有高、中级技术人员24名。利用畜牧博士后工作分站吸引在站博士后46人。研究所下设有胚胎实验室、牛研究室、羊研究室、猪研究室、饲料研究室、禽类研究室、农牧循环研究室、畜牧经济研究室等八个科研室。重点进行的研究领域有:畜禽资源研究及细胞库建设;牛羊猪克隆及转基因研究;牛羊体外胚胎、低成本胚胎和性控胚胎生产及移植技术;肉牛繁育及快速育肥技术;肉羊饲养管理及高频高效繁育技术;家猪、野猪杂交育种、繁殖、饲养管理技术;猪菌床养殖技术;动物电子芯片智能化管理技术;饲料与生物饲料的生产与应用技术;沼气工程及农牧循环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
  • 发文量: 784
  • 被引量: 550
  • EI: 0
  • SCI: 49
  • 北大核心: 244
  • CSSCI: 0
  • CSCD: 185

研究主题:

简介:作物育种研究所始建于1956年,是专门从事农作物种质资源与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推广的综合性研发单位。经过60年的发展建设,我所现已成为我国北方专业设施齐全、人才济济、成果丰硕的专业研究所。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