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机构导航

展开

下属机构
排序方式:

发文量

  • 发文量
  • 被引量
67条记录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
  • 发文量: 784
  • 被引量: 550
  • EI: 0
  • SCI: 49
  • 北大核心: 244
  • CSSCI: 0
  • CSCD: 185

研究主题:农作物种质资源与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简介:该所始建于1956年,是专门从事农作物种质资源与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推广的综合性研发单位。建所以来,研究所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00余项,承担国际合作和开发专项24项,共申请了4项国家自然基金,获各级成果奖励148项。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
  • 发文量: 725
  • 被引量: 435
  • EI: 1
  • SCI: 51
  • 北大核心: 288
  • CSSCI: 0
  • CSCD: 230

研究主题:

简介: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成立于1975年4月,是全国最早以大豆作物为研究对象的综合科研机构,现以大豆研究所为主体组建了国家农作物改良中心哈尔滨大豆改良分中心、国家大豆工程技术中心、国家大豆科研基地、农业部东北早熟农业科学观测站、黑龙江省大豆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遗传与种子研究室等。   建所40多年来,逐渐形成了以大豆遗传育种学科为主体,集耕作栽培、植物保护、分子生物学、大豆农产品加工等学科齐全的科研体系,先后承担或完成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重点计划、国家育种攻关项目、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国家“948”重大项目、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0多项,其中黑农26曾获国家发明奖,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000余篇,主编或参与编写相关著作6本,为大豆产业发展提供强了有力的科学与技术支撑。   大豆新品种选育方面,共育成和推广了71个“黑农”系列大豆新品种,其中高蛋白品种有黑农48、黑农43、黑农35等;高脂肪品种有黑农44、黑农45等;利用高光效育种技术创制的大豆新品种有黑农39、黑农40等;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创制的大豆新品种有黑农46、黑农56、黑农70等,现有品种已推广到吉林省、辽宁省、内蒙、新疆等省市自治区,育成大豆品种应用面积,占黑龙江省大豆种植总面积的60%以上,占全国种植面积的40%左右,专用优质品种的推广率占全国的70-80%左右。   分子生物学方面,应用SSR、SNP技术和关联度分析技术,对大豆生理代谢过程中调控基因、逆境胁迫下诱导基因、发育过程中的主导基因进行标记、定位和基因组分析,发现新基因;利用大豆DNA诱发点突变基因创造新基因,挖掘与大豆产量、病害、品质相关的优异QTL 46个。   配套栽培技术的综合研究方面,在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少免耕高效栽培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果,从美国、巴西引进窄行密植技术,根据本省各生态区特点和生产结构特点,创新形成大垄窄行密植、小垄窄行密植、平作窄行密植三种栽培模式,实现了大豆面积亩产200公斤;在大豆窄行密植增产机理、群体光合生理和生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   在大豆灰斑病、胞囊线虫病、疫霉根腐病研究方面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建立了大豆灰斑病、病毒病、胞囊线虫病、疫霉根腐病、食心虫等病虫害的防治体系,并研制出防治药剂。   在大豆加工原料基础、加工工艺及其应用研究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大研究进展,获得了大豆膳食纤维、SP-Ⅰ型胶状蛋白、调味豆奶、大豆天然维生素E、大豆肽饮料等研究成果。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发文量: 675
  • 被引量: 433
  • EI: 0
  • SCI: 27
  • 北大核心: 162
  • CSSCI: 0
  • CSCD: 114

研究主题:玉米、大豆、水稻、小麦粮食作物及向日葵等经济作物病虫害发生为害规律研究;黑龙江省农田杂草发生与防治、杂草抗药性和除草剂药害研究;黑龙江省农田褐家鼠鼠害防治与持续控制技术研究;以杀虫微生物(蜡蚧轮枝菌、白僵菌等),抑菌微生物(拮抗细菌、内生菌等)为主要手段的生物防治技术研究;玉米、小麦、杂粮等作物新品种抗病资源鉴定与评价;农药田间药效评价、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及应用技术研究。

简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从事区域内农作物有害生物研究与防治为主要任务的省级科研机构,长期承担着国家和省市等部门应用基础研究、科技攻关和国际合作等科研项目。承担国家和省玉米、小麦、杂粮等作物新品种审定抗病性鉴定与评价。承担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和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植物保护学和植物病理学为省级重点学科。研究所为“农业部哈尔滨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和“黑龙江省农科院博士后工作站植保分站”依托单位。   现有在职职工43人,其中研究员10人,副研究员11人,博士4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16人。国家一级学会理事3人,省级学会副理事长2人、常务理事3人、理事11人,享受国家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2人为博士后植保分站导师,7人分别被东北农大、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大学和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黑龙江分院聘为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工作站植保分站已出站6人,在站博士后4人。   研究所设有植物免疫、杂草研究中心、植物病害、昆虫、生物防治、综合防治、鼠害防治、农药残留检测等研究室和利农植保公司、黑龙江省龙科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植保分公司。研究所拥有试验田320亩,现代化温室100平方米。拥有可进行相关研究实验的精密仪器和常规仪器设备的有害生物综合实验室。   研究所已同俄罗斯、哈萨克斯、保加利亚、韩国、日本等国相关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开展一系列合作研究项目。“十五”以来,累计派出43人次到上述国家进行科技合作与交流。   近些年来,研究所获国家、省部级等科研成果奖40余项,4项实用新型专利。发表研究论文58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研制开发的农化产品和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农药残留与药害诊断等实用技术及新农药评价与应用技术,对我省的农业生产累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约27亿元。   主要研究领域   玉米、大豆、水稻、小麦粮食作物及向日葵等经济作物病虫害发生为害规律研究   黑龙江省农田杂草发生与防治、杂草抗药性和除草剂药害研究   黑龙江省农田褐家鼠鼠害防治与持续控制技术研究   以杀虫微生物(蜡蚧轮枝菌、白僵菌等),抑菌微生物(拮抗细菌、内生菌等)为主要手段的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玉米、小麦、杂粮等作物新品种抗病资源鉴定与评价   农药田间药效评价、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及应用技术研究   植保新技术的推广和科普工作。目前已建成拥有梯度PCR仪、三目体视显微镜、生化培养箱、霉菌培养箱、人工气候箱、喷雾塔、除草剂喷洒测定系统、超低温冰箱高效液相色谱仪、PCR扩增仪、毛细管电泳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和10L-10L智能发酵罐等大型精密仪器和常规仪器设备的有害生物综合实验室,另有野外工作用的自动虫情测报灯、GPS等。另外,我所还拥有使用面积达100平方米的人工气候智能温室,对进行室内有害生物研究提供了充分保障。   目前已建成拥有梯度PCR仪、三目体视显微镜、生化培养箱、霉菌培养箱、人工气候箱、喷雾塔、除草剂喷洒测定系统、超低温冰箱高效液相色谱仪、PCR扩增仪、毛细管电泳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和10L-10L智能发酵罐等大型精密仪器和常规仪器设备的有害生物综合实验室,另有野外工作用的自动虫情测报灯、GPS等。另外,我所还拥有使用面积达100平方米的人工气候智能温室,对进行室内有害生物研究提供了充分保障。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
  • 发文量: 629
  • 被引量: 443
  • EI: 0
  • SCI: 1
  • 北大核心: 128
  • CSSCI: 0
  • CSCD: 94

研究主题:水稻

简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所始建于1949年,是我省成立最早、规模最大、水稻专业学科较齐全的科研机构。占地90万m,建筑面积13000m,拥有固定资产2961万元,有标准化原种生产田73hm,其中封闭式试验区3hm,以及较完善的试验基础设施。1997年建成国家水稻新品种原原种扩繁基地,2002年建成优质水稻生产基地,2005年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2007年建成国家优质水稻改良中心佳木斯分中心。建所60年来为黑龙江省水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我国北方及世界同类稻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年创社会经济效益3.0亿元。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
  • 发文量: 623
  • 被引量: 438
  • EI: 4
  • SCI: 28
  • 北大核心: 114
  • CSSCI: 0
  • CSCD: 101

研究主题:建院五十余年来,先后开展了大豆、玉米、水稻、大麦、小麦等新品种选育及耕作栽培、土壤肥料、植物保护、食用菌和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等研究工作。

简介: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分院(原名黑河农业科学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北部一所综合性农业科研单位,隶属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地处北纬50°15′的高纬寒地。座落在黑河市,与俄罗斯阿穆尔州隔江相望。2002年被农业部授予“走出去”战略项目试点单位,2004年被农业部评为“国家重点建设地级农科所”,2005年建成国家早熟大豆原原种基地,2007年被定为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大豆综合试验站,2007年更名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2008年被定为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玉米综合试验站。 建院五十余年来,先后开展了大豆、玉米、水稻、大麦、小麦等新品种选育及耕作栽培、土壤肥料、植物保护、食用菌和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等研究工作。承担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农业部“948”项目、科技部成果转化项目、科技部星火计划、省重点科技攻关、省重大成果推广计划、省青年基金、省政府良种化工程、省农科院科技创新和黑河市重点科技攻关等项目300多项。 在多领域的研究中,该院共取得了237项科研成果,获各级成果奖励124项。其中荣获国家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农业部科技进步奖2项、全国科技大会奖5项、省长特别奖1项、省政府科技进步奖20多项、省农业科技进步奖20多项、黑河市科技进步奖30多项,推广“黑河号”大豆新品种51个,玉米、大麦、水稻新品种20多个,先进农化产品16个,仅“黑河号”大豆每年推广面积在1000万亩以上,各项成果累计推广面积6.15亿亩,创效益85.5亿元。并与俄罗斯、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进行广泛的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 黑河分院以科技优势为依托,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平台,认真执行“开放办院、开放办园”的方针,紧紧依靠科技创新优势,加速成果转化,不断加速“黑河号”大豆的科技创新能力,以提供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为全省农业救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更大贡献。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 发文量: 591
  • 被引量: 379
  • EI: 0
  • SCI: 37
  • 北大核心: 107
  • CSSCI: 0
  • CSCD: 90

研究主题:亚麻、大麻、向日葵、籽用南瓜、特用玉米、中草药、花生、昆虫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研究。

简介: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始建于1964年,原名“国家农业研究中心”,后更名“松花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1981年归属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名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主要从事亚麻、大麻、向日葵、籽用南瓜、特用玉米、中草药、花生、昆虫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现有职工64人,研究员7人、副研究员4人、中级23人、初级5人。博士7人,在读博士6人,硕士19人。研究所下设亚麻高产育种研究室、亚麻资源研究室、亚麻分子育种研究室、亚麻遗传育种研究室、大麻育种研究室、向日葵高产研究室、向日葵资源研究室、向日葵抗逆育种研究室、籽用南瓜育种研究室、特用玉米研究室、财会室、综合办公室和康金原种繁育基地13个职能科室,中草药研究创新团队、花生育种与栽培研究创新团队和生物防治3个科研创新团队。   通过科研人员的辛勤培育,共审定作物新品种45个(亚麻23个、食用向日葵8个、油用向日葵10个、大麻3个、籽用南瓜1个),获得国家、省、地市级奖励5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1项;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长特别奖3项;发表论文273篇,其中SCI 2篇;出版著作8部;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1项。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
  • 发文量: 536
  • 被引量: 350
  • EI: 0
  • SCI: 9
  • 北大核心: 101
  • CSSCI: 0
  • CSCD: 67

研究主题:

简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成立于1970年,原名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科研所,地处国家粮食主产区黑龙江省绥化市,是拥有大豆、玉米、水稻、马铃薯、杂粮育种及耕作栽培、植物保护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农业科研单位,是全国大豆、玉米综合试验站技术依托单位。现有科技人员58人,其中研究员13人,副研究员10人,硕士以上46人,现有享受国家级政府津贴2人,省政府特贴1人,省优秀中青年专家2人,全国综合试验站站长2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5人,院级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13人。 分院拥有科研试验地91公顷,配套大型农机具及试验相关器材、仪器115台套,科研基础扎实,综合实力雄厚,在最新统计的全国农业科研单位综合实力排名中位居黑龙江省第6位。先后被国家、省、市评为“国家重点地级农科所”,“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农业科普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单位”,“黑龙江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先进集体”,“百姓口碑最佳单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先进单位”和“‘十一五’时期科技工作先进集体”。 累计主持及承担国家发改委、国家农业开发办、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863计划、973计划、省科技攻关、省良种化工程等国家级、省级课题120余项,累计争取项目课题经费6500余万元。共选育推广农作物新品种107个,成果获国家、省、市各级奖励57项,累计发表科技论文210余篇,品种累计推广面积3.85亿亩,新增粮食产量127.4亿公斤,创社会效益230余亿元。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浆果研究所
  • 发文量: 497
  • 被引量: 381
  • EI: 0
  • SCI: 10
  • 北大核心: 114
  • CSSCI: 0
  • CSCD: 43

研究主题:小苹果、李、梨、杏、葡萄、穗醋栗、沙棘、蓝莓、草莓、树莓、野生浆果等多种果树的新品种选育、抗寒丰产栽培技术、植物保护等研究。

简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浆果研究所隶属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位于绥棱县境内,是集科研、生产、推广为一体,多科性、协调发展的我国北方高纬度地区唯一的果树研究机构。浆果所始建于1934年,时为原伪满国立绥棱农事试验场,1945年改为黑龙江省绥棱县果树试验场,几易其名,1986年被黑龙江省编制委员会批准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浆果研究所。其职责任务是:承担寒地果树新品种选育、浆果加工等研究工作。   经过几代浆果人的坚持不懈和努力拼搏,如今的浆果所已由一个伪满时期的农试场壮大为今天全国唯一的省级浆果研究机构。目前所里现有科技人员56人,其中正高级5人,副高级职称10人,中、初级职称27人。具有博士研究生1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26人。特聘客座教授(研究员)4人。科研用地100公顷,固定资产近2000万元。设有沙棘研究、小浆果育种、浆果资源、李树研究、果树栽培、作物育种、马铃薯、植物保护等研究室,有果品加工与综合实验室2个试验室,黑龙江省龙科种业集团绥棱浆果所分公司1个科研实体。现已开展了小苹果、李、梨、杏、葡萄、穗醋栗、沙棘、蓝莓、草莓、树莓、野生浆果等多种果树的新品种选育、抗寒丰产栽培技术、植物保护等研究工作。建所以来累计育成果树品种17个,优良品系100余份,先后承担了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0余项,共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50余项,科研实力雄厚。其中极抗寒李树新品种“绥李三号”1991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是截止目前国家同类研究中获奖级别最高的奖项,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对外暂不交换品种。育成沙棘系列新品种“绥棘1—4号”,填补了省内无沙棘栽培品种的空白,在我省以及新疆、陕西、宁夏等省区推广面积达10万亩。所里建有黑龙江省沙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科院国外沙棘品种(品系)中试驯化基地,国家水利部定点大果沙棘繁育基地。2002年被评为“全国沙棘生态建设先进集体”。“盐碱地营造沙棘林及果汁保鲜加工技术研究”2002年获得了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7年以来,在所党政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共获得各级奖项20余项,登记果树新品种8个。其中获省科技进步三等1项:“寒地浆果资源搜集保存与创新利用研究”(2012),作为主要参加单位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沙棘果酒、果醋菌种的筛选与加工研究”(2010)、“寒地浆果新品种选育与配套技术推广”(2014)。获中国林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沙棘良种选育与适应性研究”(2008);获得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野生蓝莓生态资源恢复技术研究”(2011);“蓝莓系列饮品的研制与开发”(2011);“小苹果‘紫香’选育与推广”(2012);“蓝莓新品种‘美登’选育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2013);“特异浆果精深产品的研制”(2014)。获得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沙棘果醋酸菌的筛选与加工研究”(2009);“黑穗醋栗新品种绥研1号选育与推广”(2010);“黑加仑无公害原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2012);“沙棘无废料加工体系构建与精深产品研发”(2013);“大果蓝莓冷棚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4);“沙棘果实加工特性研究及产品开发”(2015)。获得绥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沙棘种质资源评价与创新利用”(2012);“李树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研究”(2013);“绥化北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2013);“绥化北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2014)。 获得绥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0项:“美国蓝莓寒地高效栽培技术研究”(2009);“无公害黑穗醋栗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1);“优质沙棘扦插育苗技术创新研究”(2011);“绥李3号裂果病防治技术研究”(2011);“山区半山区马铃薯品种筛选及体系建设”(2012);“高寒地区特色果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2013);“桤叶唐棣引进与示范”(2014);“高寒地区野生千屈菜关键栽培技术与应用”(2014);“野生蓝莓等五种浆果组织培养快速繁育技术研究”(2015);“红、白穗醋栗扦插繁育核心技术研究与示范”(2015)。   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更好的为区域农业发展服务,浆果所以“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三农’,发挥优势,积极服务”为办所宗旨,以贡献求支持,以支持促发展。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机关
  • 发文量: 467
  • 被引量: 318
  • EI: 9
  • SCI: 76
  • 北大核心: 223
  • CSSCI: 2
  • CSCD: 169

研究主题:

简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始建于1956年8月,隶属于省政府,正厅级事业单位。2014年经省编制委员会批准加挂“黑龙江现代农业研究院”牌子。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在全省规模最大、在全国和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综合类农业科研机构。目前全院在职职工1727人,高级职称547人,博士254人;设立2个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工作站,进出站博士后295人。在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领军人才及团队、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团队均有突破性占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数量名列前茅。建立国家级、省部级中心分中心和重点实验室43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4人、综合试验站28个、农业部野外观测站9个、原原种基地、示范推广基地及共建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4个。建立了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黑龙江分院;依托中国农民大学办起了26个专业学院,为培养高素质农民搭建了平台。与30多个国家的科研院所、大学进行广泛的交流合作,对俄农业科技合作在国内领先;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和相关大学等开展全方位农业科技战略合作;与全国各省市农科院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庆分院
  • 发文量: 464
  • 被引量: 260
  • EI: 0
  • SCI: 23
  • 北大核心: 136
  • CSSCI: 0
  • CSCD: 113

研究主题:

简介:黑龙江省科学院大庆分院成立于2009年,隶属于黑龙江省科学院,为省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大庆分院的前身为黑龙江省亚麻原料工业研究所,始建于1974年,2007年归属黑龙江省科学院。主要从事麻类作物育种与栽培、麻类深加工、 生物技术、功能食品、化学分离 、碳材料、专用农机制造、特种经济作物的开发和利用、生物肥料、空气电离技术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下设麻类综合利用研究所、生物新技术研究所、区域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新材料与精细化工研究所、机电装备研究所等5个研究所,黑蒜研发中心、植物营养油研发中心、植物营养调节剂研发中心、机械加工研发中心、试验示范基地等自有研发中心和试验园区,以及中国-加拿大麻类植物联合研究中心 、中国-乌克兰麻类植物研究中心 、中国-日本空气电离技术研发中心 、功能食品研发中心等4个联合研究(研发)中心。“大庆市麻类作物育种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和 “大庆市高值特种经济植物重点实验室”,获批为大庆市重点实验室。分院现有正高级职称8人,副高级职称22人,中级及以下职称42人;硕士以上学位32人,其中博士以上8人。 近年来我院取得科研成果15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项、地市级奖15项;争取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59项,地市级项目83项,与企业合作承担省级攻关项目3项,承担横向课题30余项,提供技术服务百余次。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SCI、EI论文22篇,出版专著10部。授权专利22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6项。制定省级标准“纤维工业用大麻良种繁育技术操作规程”等标准7个,拥有1个省级工程中心“黑龙江省亚麻综合利用研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拥有亚麻优质种质资源千余份,自主培育亚麻新品种19个,自主培育汉麻新品种1个,引进乌克兰汉麻品种3个,加拿大汉麻品种2个。 麻类综合利用研究所 --作物育种与良种繁育学 以麻类作物育种与良种繁育为总体研究方向,开展基础理论和应用创新两方面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包括:麻类作物主要性状遗传规律研究;麻类作物分子遗传及基因克隆;麻类作物组织细胞发育及分化;麻类作物活性成分及次生代谢产物合成机理;麻类作物抗性机理研究。应用技术创新研究包括:麻类作物常规技术育种;生物新技术育种研究;种质资源创新及繁育保存;品种的区域化鉴定及良种繁育体系建立;品种防杂保纯及高倍繁殖技术研究。 经过40余年的研究积淀,在麻类育种和栽培技术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为推动我省汉麻产业发展,分院先后同大连汉邦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沈阳军区空军后勤部克山基地、大庆市肇州卫星畜牧场等单位合作,建立了5000亩汉麻新品种及综合利用技术示范园区,进行汉麻新品种繁育、高产高效标准化种植和综合利用技术示范,为在我省大面积推广汉麻新品种提供优质的种源保障。分院在第二十七届哈洽会现场布置的汉麻专场展厅获得了“第四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暨第二十七届中国哈尔滨国家经济贸易洽谈会”优秀布展奖。向国内外汉麻企业和专家展示汉麻产业链条,吸引了浙江金达集团、青岛汉康集团、汉麻控股、山西绿洲、北江麻业等大型企业参会,为推动我省“龙江丝路带”建设,发展汉麻产业做出积极的贡献,也展示了分院在促进汉麻产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 生物新技术研究所--食品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在生物技术领域,通过黑蒜多种特异性保健功效成分研究及多方向养生产品的研发,首次对黑蒜发酵过程中内生菌和营养成分变化进行分析,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率先开展黑蒜抗氧化功效成分--抗氧化总多酚的研究,揭示了黑蒜抗氧化的机理,填补了国内空白。黑蒜产品获得了马来西亚伊斯兰教发展署JAKIM-HALAL认证,通过清真食品的认证,该认证为黑蒜产品顺利进入国内外的清真市场提供了重要的通行证。借助北极冰冰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委托我院进行的“蓝黑黄金组合”的系列养生功能食品产品的研发,进一步将黑蒜的抗氧化抗肿瘤功能与蓝莓、蔓越莓等大兴安岭野生浆果的功能成分有机嵌合,将黑蒜的宝贵功效进一步扩展。复合酵素粮麻蔬天然营养品研究方面,研究主要以复合酶制剂降解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对谷、稻、豆、杂粮进行酵素降解进而研制出适于脾胃虚弱、吸收力差和急需快速增强体能的老人、婴幼儿、危重病人和运动员等特殊人群的多样性的高营养液体主粮产品和功能食品产品。在黑菊芋、黑荸荠、黑牛蒡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一种黑菊芋脯的制作方法”已申请发明专利,为发酵熟成技术的深入和拓展性应用研究开拓出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同时“黑蒜的发酵熟成制备与产业化”项目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区域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经济植物学 根据学科特点,高值特色植物栽培研究和高值特色植物应用研究两个方向均有侧重又有交叉,互为支撑。高值特色植物栽培研究内容包括植物资源评价、引种、繁育、土壤环境、植物营养、生理、形态结构、栽培技术集成等;高值特色植物应用研究内容涵盖经济植物直接利用、经济植物生态环境中的应用、经济植物功能性成分开发利用、植物代谢衍生物质开发利用等。为促进我省畜牧业发展,分院重点开展寒地苜蓿资源搜集与评价工作,已搜集国内外苜蓿品种40余个,种质资源50余份,对这些苜蓿资源性状特征进行统计,并开展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工作,为筛选出耐寒、高产、优质苜蓿新品种奠定基础。大庆分院与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热作所展开辣木引种、栽培、营养调控、次生代谢物、产品研发等多方面的科研合作,通过试验研究,在辣木种子处理、育苗技术、栽培基质选配、定植模式、营养调控、产品初加工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为进一步推进辣木在我省棚室经济的应用和综合利用奠定基础。 新材料与精细化工研究所--化学分离工程学 化学分离学科团队,以天然产物有效成份提取分离和纯化;碳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应用为主要研究方向。天然产物有效成份提取分离和纯化包括天然产物提取分离及结构修饰,开展天然产物提取研究,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分离鉴定,依托分院天然产物资源优势,开展麻类作物、紫苏等天然产物有效成份提取分离。汉麻材料的研发及应用,碳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气体传感器研发。在现有研究课题基础上,以膨胀石墨、石墨烯、多孔碳等石墨化碳为载体,负载导电聚合物、半导体金属氧化物等材料。生物质多孔碳的开发及应用研究。结合我院麻类作物相关研究基础,以汉麻杆、亚麻杆、秸秆等生物质材料为原料,研发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生物质多孔碳。先进分离纯化技术应用开发,加强横向联合,针对企业需求,积极转化科研成果。将化学分离工程学科开发的先进分离纯化技术及工艺进行转化推广。通过生产合作、成果转让或技术服务等方式进行成果转化,服务于社会。 机电装备研究所--机电一体化技术学科 研究方向主线是依托中日合作空气电离研发中心,将世界最先进的负离子转换技术与机电所的机械设计、电器控制及软件开发优势相结合,研发高端的负离子应用产品。附线是围绕汉麻种植及加工开发汉麻专用种植、收割及深加工设备研制。结合我省和分院麻类重点领域,分院机电一体化团队开展工业大麻专用设备研发。重点突破汉麻割晒机、汉麻专用种植、收割及深加工设备的研发,开展汉麻播种机、汉麻种子与茎秆收割一体机、汉麻捆麻机、汉麻码垛机、汉麻打麻机的研制,该学科团队作为分院主要项目参加人员加入了国家十三五重点项目“棉麻智能高效收获技术与智能装备研发”项目组,开展汉麻智能收获设备的研制。目前,已完成研制汉麻割晒机,并进行推广,为实现我省汉麻产业化、机械化种植提供技术支持。 在推进现有合作的同时,分院积极寻求和扩展了对外合作内容,国际会议和开展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先后承办了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届中日食育论坛、国家高值特种生物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会暨汉麻产业研讨会·2015黑龙江、汉麻产业国际研讨会·2016哈尔滨、汉麻种植与新型收获机械现场会、中国黑龙江省-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农产品加工技术交流大会,参加了2015年度加拿大第十三届年会-2015汉麻大会、第十三届欧洲工业大麻联盟年会、乌克兰农业科学院东北作物研究所麻类作物实验站成立85周年及在霍夫市举行的第五届《2016-亚麻与大麻行业创新》国际科研实践会议。近年来,先后派遣学者访问了加拿大阿尔伯塔创新技术研究院、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沙巴大学、白俄罗斯科学院亚麻研究所、日本信州大学、德国莱布尼茨农业工程研究所、日本雷尔泰克医疗器股份有限公司等国际高等院校、研究所及企业,先后接待了日本、加拿大、西班牙、乌克兰、德国等国外专家学者来大庆分院进行商务会见、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通过有效的国际合作,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家共签署科技合作协议5份,为推动我院麻类、功能食品、新材料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奠定基础。 在开展国际合作的同时,加强同国内相关领域知名研究院所和高校的合作。先后同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央军委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中国农科院麻类植物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等开展合作和交流。 黑龙江省科学院大庆分院在院党组的正确带领下,在分院两届领导班子和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结合我省经济发展战略部署,设置了新的学科发展方向。省科学院大庆分院要进一步加强麻类资源的搜集、保存和综合开发利用,重点开展生物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高值特种植物资源的开发、专用农机装备制造和化学分离领域的研发,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为行业经济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