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机构导航

展开

下属机构
排序方式:

发文量

  • 发文量
  • 被引量
67条记录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 发文量: 428
  • 被引量: 255
  • EI: 0
  • SCI: 27
  • 北大核心: 94
  • CSSCI: 0
  • CSCD: 106

研究主题:

简介:黑龙江省唯一家专门从事玉米育种、栽培、品种研发的国有专业研究机构,是全国唯一同时承建两个国家级玉米中心(分中心)的省级玉米研究单位即国家玉米区域技术创新中心(黑龙江)和国家农作物玉米改良中心哈尔滨分中心的依托单位。玉米研究所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促进科研发展,以项目和课题的实施带动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十五以来,玉米研究所承担国家“863”计划、农业部“948”项目、“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省重点科技攻关、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对俄项目等40余项。通过这些项目的建设和课题的实施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的科研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玉米常规育种技术水平显著加强、以玉米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的玉米分子育种得到全面发展,购置了基因枪、荧光定量PCTR仪、梯度PCR、快速反应PCR仪、酶标仪、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凯氏定氮仪、自动化小区测产系统、小型人工气候箱等一批玉米现代遗传和育种研究所必需仪器,玉米科研育种达到了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   现以推广常规玉米单交种品种50余个,高赖氨酸玉米品种2个,青贮玉米品种3个,糯玉米品种1个。目前我所自育品种覆盖全省第一积温带至第五积温带,在生产上应用面积较大的品种:常规玉米有龙单13、龙单16、龙单19、龙单20、龙单21、龙单23、龙单25、龙单26、龙单27等,青贮玉米有黑饲1号、龙单24、龙青1号、龙辐单208,近三年播种面积都在1000—1200万亩之间,占全省玉米种植面积的30—40%,年增加社会效益3亿元左右   我所先后取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农业部科技进步奖、省科技进步奖、省农业科技进步奖等各种奖项80余项,其中“北方早熟高产优质春玉米杂交种龙单13的选育与推广”于200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优质、高产、抗病玉米新品种龙单16选育与推广”和“北方早熟春玉米种质创新及利用研究” 分别于2004年、2005年获得了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自“六五”以来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科技论文260余篇。   多年来,玉米所在先后在历届所领导的努力与带动下,立足科研、面向生产、瞄准科研发展动态,积极投身于科技为生产服务的行列中,使研究所的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科技服务于生产的作用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明显。现在全所职工在所领导班子带领下正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工作为龙江玉米再铸辉煌、为党的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而发奋努力。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
  • 发文量: 392
  • 被引量: 234
  • EI: 1
  • SCI: 48
  • 北大核心: 141
  • CSSCI: 1
  • CSCD: 111

研究主题:以草业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

简介:黑龙江省农科院草业研究所由黑龙江省编委批准成立,创建于2006年3月15日,隶属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主要开展天然草原改良、人工草地建植研究;各类畜牧用草、饲料品种育种研究;牧草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草坪草育种和栽培研究;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和利用研究;能源植物、观赏植物、高富集重金属植物等筛选与利用研究;开展其他社会服务工作等。现任所长为张月学研究员。 草业研究所机构设置为:综合办公室、财务室、牧草资源研究室、牧草育种研究室、牧草栽培研究室、草地综合研究室、玉米育种研究室、黑龙江菁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黑龙江兰胜草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黑龙江寒带植物基因资源研究中心和中国寒地草坪育种建植及管理示范推广基地。 草业研究所现有职工30人,其中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4人,硕士25人。与哈尔滨师范大学联合建立了遗传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基地,依托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站设立了草业学科博士后工作分站。 “十一五”以来,先后承担中保政府间合作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国家牧草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中俄资源研究合作项目、黑龙江省牧草科技攻关项目、黑龙江寒带植物基因资源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哈尔滨市苜蓿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等30余项。先后培育出牧草新品种13个;育成玉米新品种12个,大豆新品种1个;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13项;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专利1项。先后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1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 草业研究所坚持“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的创新理念,与青冈县、五大连池市、铁力市等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活动;与兰西县远大乡胜利村(盐碱地)开展院村科技合作共建;在甘南县兴十四村(风沙干旱地)建立牧草示范基地,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了当地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随着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科研条件的不断改善,国际交往的不断发展,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草业研究所必将为黑龙江草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 发文量: 382
  • 被引量: 214
  • EI: 1
  • SCI: 28
  • 北大核心: 142
  • CSSCI: 0
  • CSCD: 108

研究主题:农作物新品种和新技术研究、开发。

简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90年,是一个集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应用和科技成果开发于一体的高新技术研究单位。设有基因资源与种质创新室、作物分子发育遗传研究室和作物分子育种室三个研究室,建有黑龙江省作物与家畜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生物信息学联合研究中心、分子生物学省级领军人才梯队。   生物技术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2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2人,博士学位7人,具有正高级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5人,副高级技术职称5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硕士生导师?3人。   “六五”—“十一五”期间,全所承担了国家、省级多项攻关项目及其他各级应用基础性研究课题,仅“八五”—“十五”的三个五年计划中就承担了国家级攻关项目5项,省级攻关项目9项,国家植物转基因专项1项,对俄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十二五”期间,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博士后特别资助1项、国家博士后二等奖资助2项、省部级项目11项、地厅级项目13项、其他项目7项。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一项;获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黑龙江省农委科技进步奖和其他奖项6项;审定大豆品种2个,南瓜品种2个。。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具有自主产权的基因5个,构建好的表达载体5个,抗病基因的克隆也正进行之中。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
  • 发文量: 361
  • 被引量: 180
  • EI: 5
  • SCI: 32
  • 北大核心: 98
  • CSSCI: 0
  • CSCD: 77

研究主题:农产品质量安全

简介: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隶属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正处级单位。下设2个中心、1个重点实验室和5个研究室。 1.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 中心筹建于1991年,1996年3月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和农业部机构审查认可,2009年8月通过了第三次农业部机构复查认可和347个产品,561个参数的国家计量认证。中心的职责和任务包括,承担全国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普查和风险评估工作,农产品检验检测技术和研发和标准的制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对比分析研究与国际合作交流,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重大事故、纠纷的调查、鉴定和评价、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检验、仲裁检验和其他委托检验任务以及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2.国家小麦加工技术研究分中心 立足大兴安岭沿麓适宜生产优质强筋春小麦生态资源优势、规模化生产优势和科技优势,以加速发展优质强筋面包粉、面条粉等加工业为突破口,带动以该区小麦粉为原料,制作适合国人口味的家常面食品、速冻食品及适宜快节奏生活的方便食品、快餐食品的产业化的家庭主食工业化进程。协助政府研究制定产业发展政策,促进小麦加工业加速发展。为小麦各界提供各种技术创新服务、质量标准服务、行业指导服务、信息服务和人才培训服务,建立起紧密结合的产学研多赢的小麦产业化模式。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兴安岭沿麓优质强筋春小麦加工生产的产业化链条,为其生态资源优势、规模化生产优势和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供技术支撑。 3.黑龙江省谷物品质与谷物食品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围绕谷物品质遗传改良、优质资源加工利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宗主要农产品作物品种区域试验,谷物品质鉴定指标、方法和检测技术以及优特资源产品开发进行应用基础研究。着重对品种资源进行营养品质、功能性成分、加工品质及安全性研究,提高农产品加工品质、加工工艺,挖掘资源潜力,保障食品安全和延长产业链,为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产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与技术支撑。 研究所下设5个研究室: (1)农业投入品应用评价研究室 主要承担农业部新农药登记残留研究试验任务以及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指标、农业投入品检测方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研究。 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水稻高产抗病保优关键技术研究”,黑龙江省科技厅攻关课题“主要农药残留检测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黑龙江省农科院创新工程项目“利用高效液相法对玉米赤酶烯酮检测方法的研究”,“豆田除草剂类农药残留监测体系的建立”,“蔬菜和水果中农药多残留快速扫描检测体系研究”等。 (2)农产品品质与营养研究室 开展了作物品种加工品质和农产品质量、营养两大方向研究工作,以及食用农产品中活性有效成份的提取纯化及质量控制技术研究等。 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子课题“玉米中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及其代谢物和八氯二丙醚残留水平调查”,国家科技支持计划子专题“绿色水稻生产标准体系研究”,黑龙江省攻关课题“寒地山稻高产优质技术研究与示范”。 黑龙江省农科院创新工程项目“物性分析技术评价稻米食用品质的研究”,“农产品中菌落总数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等。 (3)小麦品质研究室 重点研究小麦感官品质、小麦面团流变学特性、营养品质和食品加工特性。 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子课题“优质小麦品质检测监控技术体系”,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子课题“小麦深加工利用价值与专用粉生产等项课题研究”,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课题“强筋小麦新品种及其原粮品质快速检测技术”,黑龙江省地产小麦及专用粉产业化研究子课题“黑龙江省大面积推广品种的商品小麦品质监测体系建立及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黑龙江省基金项目“小麦早期世代材料品质快速鉴定及其筛选效果的研究”,黑龙江省农科院创新工程项目“大豆、水稻、玉米和小麦主要品质指标近红外定标曲线建立与应用效果研究”等。 (4)生物技术检测研究室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进行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及品种纯度鉴定方法的研究检测、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成分检测,在标记选择、DNA快速提取、PCR反应体系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创新,首次建立了黑龙江省玉米、大豆、水稻及国家春小麦主栽品种DNA指纹库,及时跟踪转基因发展情况不断研究新转基因的检测方法,提高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的能力和水平。 先后承担和参与黑龙江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鉴定黑龙江省水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黑龙江省农科院创新工程项目“快速简便的植物DNA提取方法的研究”,“黑龙江省主栽玉米品种DNA指纹图谱库的建立”等。 (5)质量标准与法规研究室 主要开展国内外农业和食品标准法规体系的比较研究、国内外标准和检测技术的动态跟踪、农业和食品安全质量标准的基础研究、农业和食品相关标准制定、农业和食品标准实施培训指导及推广应用、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果蔬菜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等。 承担农业部加工局项目“小麦加工国际标准跟踪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农业部农科中心项目“主要贸易国小麦质量安全标准比对分析研究”,先后制修订《专用小麦品种品质》、《小麦黑胚粒的测定》、《谷物及淀粉糊化特性的测定 粘度仪法》等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14项,地方标准21项。 国际交流: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接待过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专家及国内知名学者来访讲学,并派出人员留学进修和做客座研究。多次获得国家引智办资助,开展国际合作研究项目,邀请国外学者进行专题讲学和交流。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信息中心
  • 发文量: 334
  • 被引量: 247
  • EI: 0
  • SCI: 5
  • 北大核心: 100
  • CSSCI: 1
  • CSCD: 73

研究主题:

简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信息中心成立于1981年,隶属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拥有国家发改委批准认证的农业工程甲级资质,是农业部授权的查新检索单位。中心现有在职职工42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博士9人(在读3人),硕士22人。下设《北方园艺》编辑部、《大豆科学》编辑部、《黑龙江农业科学》编辑部、农业工程咨询规划研究室、网络信息技术研究室、传媒研究室、农业经济研究室、图书馆、印刷厂、所办公室、所科研科、所财务科等机构。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脱毒苗木研究所
  • 发文量: 261
  • 被引量: 143
  • EI: 0
  • SCI: 25
  • 北大核心: 59
  • CSSCI: 0
  • CSCD: 59

研究主题:马铃薯病虫害的检测和综合预防的研究。

简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脱毒苗木研究所(农业部脱毒马铃薯种薯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由农业部脱毒马铃薯种薯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黑龙江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组成。所现有人员30名,其中3人具有博士学位,在读博士5人,硕士17人,拥有马铃薯质量检测技术研究相关的仪器设备60余台/件。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脱毒苗木研究所(农业部脱毒马铃薯种薯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于2001年通过农业部双认证评审,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授权、国家计量认证的法定检验机构,为首批2个国家级马铃薯质检中心之一,“质检中心”承担全国脱毒马铃薯种薯质量检验、仲裁检验、委托检验、市场抽检和检测标准制定、修订等任务,并开展技术咨询,业务培训等相关工作。现已发展成为集脱毒马铃薯质量检验、科研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质量监督检验机构。   目前,“质检中心”已掌握马铃薯主要病害的免疫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物理诊断等鉴定技术。开展马铃薯晚疫病测报和抗药性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不同品种抗病性鉴定、病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马铃薯病毒、类病毒及细菌病检测试剂盒研制;马铃薯病毒病及类病毒病流行规律研究;马铃薯品种纯度鉴定、DNA指纹图谱检测技术的研究;蚜虫的测报、线虫检测以及淀粉、还原糖含量检测等研究。已经在全国首家成功推出质优价廉的马铃薯病毒、类病毒、青枯病及环腐病检测试剂盒,准确度已达国际水平。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脱毒苗木研究所(农业部脱毒马铃薯种薯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工程中心”以产学研相结合,有效利用我省马铃薯科研、生产单位的基础条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促进我省马铃薯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工程中心”拥有智能温室1座(10000m2)、节能温室1座(10000m2)、防虫网棚20栋(10000m2)、组培室(600m2)、种子储存窖1座。具有年生产脱毒种苗200万株和脱毒原原种1000万粒的能力,已成为全国脱毒马铃薯种苗和脱毒原原种提供中心。   “工程中心”主要开展马铃薯脱毒试管苗、试管微型薯和脱毒原原种栽培技术研究,马铃薯综合增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马铃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与预警技术研究、马铃薯数字化施肥等技术、建立脱毒马铃薯种薯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近年来,“工程中心”承担多项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农业进步一等奖4项,获得国家专利2项。目前,该“中心”主持了省攻关重大项目,联合省内主要从事马铃薯科研、生产单位开展马铃薯综合技术的研究。   “工程中心”的总体目标是建立马铃薯种薯标准化繁育体系,加速脱毒马铃薯种薯普及率,引领我省马铃薯产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加工研究所
  • 发文量: 188
  • 被引量: 102
  • EI: 3
  • SCI: 17
  • 北大核心: 71
  • CSSCI: 0
  • CSCD: 39

研究主题:农产品加工理论、设备、工艺、营养与安全等领域的应用技术研究。

简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加工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3月,2009年9月正式独立运转,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研究所得以快速发展,科研实力和行业竞争力日益增强。食品加工研究所以我省优势农产品原料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企业为目标,以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国际合作为重要手段,开展农产品加工理论、设备、工艺、营养与安全等领域的应用技术研究,为黑龙江由粮食大省发展为食品大省提供科技支撑。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
  • 发文量: 159
  • 被引量: 109
  • EI: 0
  • SCI: 8
  • 北大核心: 18
  • CSSCI: 0
  • CSCD: 19

研究主题:

简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始建于1970年,是我省专业从事水稻育种和栽培技术的重要科研机构。位于素有“鱼米之乡”的五常市民乐朝鲜族乡,占地60公顷(研究所本部、实验农场、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镇国家农业示范园区),其中水田面积35公顷,泡沼面积15公顷,其他用地10公顷。现有职工28人,其中科技人员20人,财务人员3人,技工人员5人。博士研究生1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研究生15人;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7人,中级7人,初级5人,工人技师5人;有黑龙江省水稻审定专家1名,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名,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1名。主要开展常规育种、杂交育种、分子生物育种、单倍体、辐射诱变、太空搭载等综合育种技术以及优质、高产、高效、绿色水稻栽培技术,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水稻种质资源创新等方面的研究。建所40多年来为黑龙江省的水稻事业和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已发展成为以科研人员为主体,集研究、生产、精洁米加工销售、科技服务于一体的科研院所。2009年1月被农业部确立为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五常综合实验站。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村能源研究所
  • 发文量: 145
  • 被引量: 79
  • EI: 2
  • SCI: 11
  • 北大核心: 42
  • CSSCI: 0
  • CSCD: 29

研究主题:

简介: 黑龙江省农科院试验农场历史上一直承担我院科研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为我院的科技成果转化,乃至我省的农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试验农场主要从事肥料的生产和农化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其主打产品“黑农科”系列有机无机复混肥是生产绿色食品的专用肥料,自投放市场以来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创造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当前,正值我国农化产品群雄逐鹿的大好时机,试验农场全体科技工作者坚持以人为本、艰苦创业,力求把“黑农科”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努力为我省的农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遥感技术中心
  • 发文量: 138
  • 被引量: 96
  • EI: 7
  • SCI: 18
  • 北大核心: 18
  • CSSCI: 0
  • CSCD: 27

研究主题:

简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遥感技术中心隶属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是1983年农业部在全国成立的3个遥感分中心之一,是东北地区唯一从事农业遥感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科研单位。2009年经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和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批准为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哈尔滨分中心,2009年正式挂牌。 中心现有在职人员22名,其中研究员4名,副研究员1名,助理研究员6名,管理人员4名,具有硕士以上学历13人。 中心设立的数字化实验室面积达230.84m2,同时容纳21名科技人员同时工作;输入输出室内配备了先进的宽幅彩色扫描仪、绘图仪、激光打印机等仪器;仪器室拥有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手持GPS、差分GPS、车载GPS、投影机、UPS、土壤湿度速测仪等硬件设备,并配备了相应的图像处理软件(Erdas、Ermapper等)和GIS软件(Arcgis、Maptitude等);服务器室内拥有大型数据存储设备磁盘阵列,最大可存储20T的数据;3S技术成果演示厅集成了现代技术,能进行成果演示、技术培训、学术交流等,使中心的整体面貌上了一个新台阶。在院党组的大力支持下,我中心已着手建立MODIS农情监测系统,建立的MODIS农业信息预警项目后,我中心每月对黑龙江省农作物的长势、旱情、涝情、灾害进行预警,也可随时根据具体需要作出某一方面的预警。经过常年的预警信息数据,几年后建立一个科学、完整、准确的黑龙江省农作物的长势、旱情、涝情、灾害预警模型。 哈尔滨分中心自成立以来,参与组织实施黑龙江省与国家的遥感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和项目60余项,其中部分课题和项目获国家、省政府、厅(局)科技进步奖。二十多年来,在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下,基本实现了遥感技术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到目前的业务化和产业化运行。 哈尔滨分中心以承担国家及省级研究项目、国际交流合作、为本领域输送人才为主要任务,以服务于黑龙江省经济建设、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根本目的,主要研究探索东北三省农作物区域布局与结构调整、农业生态建设策划与设计、农业信息与农产品市场咨询服务、农村科技政策决策支持,为精准农业培养高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