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下属机构
排序方式:

发文量

  • 发文量
  • 被引量
41条记录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 发文量: 959
  • 被引量: 624
  • EI: 3
  • SCI: 0
  • 北大核心: 200
  • CSSCI: 0
  • CSCD: 129

研究主题:以蔬菜新品种选育、设施与露地蔬菜栽培技术、生物技术等研究为主

简介: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始建于1955年,隶属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以蔬菜新品种选育、设施与露地蔬菜栽培技术、生物技术等研究为主,下设6个科室,分别为办公室、财务科、十字花科蔬菜研究室、茄果类蔬菜研究室、瓜类蔬菜研究室、新技术推广室。现有在职职工50人,其中研究员12人,副研究员7人,博士7人、硕士15人,现任所长巫东堂。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
  • 发文量: 950
  • 被引量: 536
  • EI: 0
  • SCI: 1
  • 北大核心: 137
  • CSSCI: 0
  • CSCD: 123

研究主题:从事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

简介:"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是一所从事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的公益性事业单位,隶属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全所现有职工281人,在职职工140人,离退休职工141人。其中有高级研究人员33名,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17名,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1名。现拥有土地8247亩,实验室600㎡,以及日光节能温室、网室、种子贮藏库(窖)等设施,仪器设备总价值62万元,中外图书一万多册,共有固定资产887万元。所内设有所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人事科、财务科、科研办公室、后勤科和马铃薯研究室、杂粮研究室、玉米研究室、油料研究室、蔬菜花卉研究室、农业生态研究室、成果推广室、植物保护研究室和生物技术研究室等15个科(室)。目前,我所承担各级各类研究项目60多个,其中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6个;国家“863”子项目、“948”国际引进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家星火项目、联合国援华项目、国家“十一五”攻关项目、农业部“十一五”重点项目等11项;省科技攻关、星火、自然基金等项目20项;院育种工程、科技攻关等项目30项;大同市科技攻关和科技承包项目14项。  建所以来,全所共有八十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其中获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8项;科技成果转让3项。有106个品种通过国家、省审定,累计推广面积近亿亩,增创经济效益约40多亿元。在广大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下,目前,我所在马铃薯、莜麦、胡麻、春小麦、芥菜型油菜以及脱毒马铃薯及微型薯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领域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此外,我所近年来先后与欧美、非洲及东南亚地区的十多个国家开展了科技合作。2005年与山西大同大学共同筹建了大同大学农学院。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创新型和谐研究所正在崛起。  全所现有职工281人,在职职工140人,离退休职工141人。其中有高级研究人员33名,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17名,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1名。现拥有土地8247亩,实验室600㎡,以及日光节能温室、网室、种子贮藏库(窖)等设施,仪器设备总价值62万元,中外图书一万多册,共有固定资产887万元。所内设有所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人事科、财务科、科研办公室、后勤科和马铃薯研究室、杂粮研究室、玉米研究室、油料研究室、蔬菜花卉研究室、农业生态研究室、成果推广室、植物保护研究室和生物技术研究室等15个科(室)。目前,我所承担各级各类研究项目60多个,其中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6个;国家“863”子项目、“948”国际引进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家星火"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
  • 发文量: 867
  • 被引量: 452
  • EI: 6
  • SCI: 51
  • 北大核心: 283
  • CSSCI: 1
  • CSCD: 297

研究主题:立足本省,面向全国开展土壤修复与质量评估、土壤水肥及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植物营养平衡以及肥料高效利用、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肥料等化工产品的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时,为我省农业生产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简介:"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其前身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是山西省农科院建所最早的研究所之一。截止2014年底,全所共有职工67人,其中科研人员56人,占职工总数的84%。科技人员中有研究员12人,副研究员14人,助理研究员26人,研究实习员及未聘人员4人。科研人员中拥有博士学位的11名、硕士学位的29名,担任硕士生导师的11名。另外,有30余人次先后赴国外进修学习。目前,我所拥有各种精良的仪器设备64台(件),价值超过1200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达18台(件),仪器设备条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全所共下设4个研究室(土壤与环境研究室、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室、农业微生物研究室、分析测试研究室)、1个重点实验室(山西省土壤环境与养分资源重点实验室)、2个中心(土地复垦与可持续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农业科技开发服务中心)和3个办公室(所办公室、所财务室和科技开发室)。另外还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和“植物营养学”两个硕士授予点,目前由我所硕士生导师培养的研究生已达83人,其中在读26人,已毕业57人。 建所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承担国家、部、省、院级研究和开发项目200多项,取得科研成果7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2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8篇、国家一级学报论文58篇,有一大批高新技术产品研制开发成功,逐步形成了应用基础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并重的新格局。 我所十分重视国际合作研究,先后与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澳大利亚Melbourne大学、荷兰Wageningen大学、联合国环境开发署(UNEP)、俄罗斯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等机构开展了国际合作研究。2009年先后被国家科技部和山西省授予 “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和“山西省国际合作基地”。"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 发文量: 845
  • 被引量: 454
  • EI: 3
  • SCI: 18
  • 北大核心: 231
  • CSSCI: 0
  • CSCD: 220

研究主题: 主要从事谷子、玉米、小麦、大豆、蔬菜等农作物种质资源、遗传育种、生物技术、生理生化、耕作栽培、土肥植保、旱作农业、产后加工等领域研究和成果转化、示范推广、农业科技培训服务、人才培养、对外交流等方面工作。

简介:"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隶属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前身为始建于1942年的“晋冀鲁豫边区农林局”,先后多次易名和改变隶属关系,1979年重新划归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并改称现名,成为我国第一个谷子专业研究所。历经七十多年的发展,已由一个农业试验场发展成为了具有雄厚科技队伍、丰富科研成果和专业优势明显、地方特色突出的国家谷子研发中心和省级农作物研究所。 主要从事谷子、玉米、小麦、大豆、蔬菜等农作物种质资源、遗传育种、生物技术、生理生化、耕作栽培、土肥植保、旱作农业、产后加工等领域研究和成果转化、示范推广、农业科技培训服务、人才培养、对外交流等方面工作。拥有国家谷子改良中心长治分中心、国家现代农业谷糜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国家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长治综合试验站、国家谷子原原种扩繁基地、特色杂粮种质资源发掘与育种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国家谷子原原种扩繁基地、谷村科技创新示范基地7个科研平台。 科研机构设有谷子育种研究室、谷子栽培研究室、玉米研究室、小麦研究室、经济作物研究室、园艺研究室、分子育种室、生物技术室、旱作农业研究室、产品加工研究室、成果转化科11个研究科室。管理服务机构设有所办公室、党委办公室、科研办公室、人事保卫科、计划财务科、后勤科6个科室。 现有在职职工123人,其中干部80人、工人43人;研究员7人、副研究员20人、助研36人;博士3人、硕士33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人、试验站站长1人;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1人、副首席专家1人、岗位专家4人;山西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1人;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1人、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山西省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山西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1人;长治市人大常委1人、长治市劳动模范2人、长治市拔尖人才1人、长治市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 占地面积863亩,其中高标准科研试验田600余亩,建有玻璃温室、试验操作室、种质材料库、挂藏室、移动旱棚、网室、农机具库、场棚、种子晒场以及田间灌溉设备和试验田围栏等科研设施条件,建有高标准的分子标记、基因转化、组织培养、化学分析、色谱分析等实验室2300 m2 ,配备有价值1000多万元的科研仪器设备300多台(套)、价值100余万元的农机具90余台件,收藏各类科技图书资料、科技档案30000余册(卷)。 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省、院、市各级科学研究和示范推广项目612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08项(其中国家级奖励4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励29项),鉴定成果68项,通过省级及以上审(鉴、认)定农作物新品种97个(其中21个通过国家审、鉴定,6个通过多省市审、认定),获国家专利3项,制定颁布山西省地方标准6项,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收录5 篇),主编、参编学术著作20余部。近年来自主科研成果年推广面积500余万亩,为山西乃至全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 发文量: 831
  • 被引量: 430
  • EI: 3
  • SCI: 21
  • 北大核心: 148
  • CSSCI: 0
  • CSCD: 149

研究主题:以玉米为主的研究、开发专业研究所

简介:"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5月,是隶属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的事业单位,其前身“忻县专区农场”于1950年创建,迄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隶属关系的变更,机构沿革七易其名。   经过6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玉米研究所已逐步发展成为以玉米为主的研究、开发专业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117人,离退休人员111名,其中在职职工中高、中级研究人员66名(其中研究员9名,副研究员16名),博士5人,硕士15人;单位下设有6个职能科室、9个研究室;拥有耕地2020.29亩,其中科研、良繁、生产用地1858.75亩,各种科研设施 14791平方米。每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地(院)级研究课题50余个。多次受到各级政府和上级部门的表彰奖励,曾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  改革开放以来,玉米研究所始终坚持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宗旨,全力开展农业科技攻关、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在农业科研的诸多领域做出了较大的成绩,共取得科研、开发成果150余项,其中获奖成果90余项,省级以上成果70余项,审定各类农作物新品种70余个,获得国家专利局授权的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先后发表科技论文580余篇,被“SCI”、“EI”收录的10余篇,科技译文70余篇,为山西乃至全国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 发文量: 746
  • 被引量: 415
  • EI: 2
  • SCI: 18
  • 北大核心: 238
  • CSSCI: 1
  • CSCD: 224

研究主题:主要研究方向是: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和创新利用,为育种和农业生产服务。

简介:一、沿革 山西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前身是1979年12月成立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室。1984年2月,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正式成立,是我国第一个建立的省级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编制51人。现任所长乔治军。二、业务范围 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征集、保存、鉴定、评价及新品种选育等研究;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等科技服务。三、重点研究领域 山西省农科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是黄土高原区域唯一从事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和创新利用的专业研究所,也是目前我国省级保存作物种质资源最多的单位,占全国种质资源数量的1/10。 主要研究方向是: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和创新利用,为育种和农业生产服务。主要研究的作物有黍稷、谷子、高粱、燕麦、荞麦、食用豆、大豆、玉米、小麦、大麦等,以山西丰富多彩的杂粮种质资源为特色。从“六五”至今是国家作物品种资源科技攻关的主要参加单位。 2007年与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共建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杂粮研究中心(太原)”;2011年以品资所为依托单位成立农业部黄土高原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隶属于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学科群;承担“国家燕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分子育种岗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糜子栽培岗位”、“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太原综合试验站”。同时,品种资源研究所对外有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国内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有紧密合作;在国际上,与芬兰、日本、俄罗斯等国的科研院所保持密切联系。四、人员结构 全所现有在职职工4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9人,拥有高级技术职务15人,中级13人;博士4人,博士生3人,硕士14人,在读硕士1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山西省委组织部联系的高级专家3名,国家燕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分子育种岗位专家1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糜子栽培岗位专家1名,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太原综合试验站站长1名,省岗位专家3名。五、内设机构 晋编办字(2010)70号核定品资所内设9个科室,分别为所办公室、所科研办公室、所财务科、山西省种质库、资源引种研究室、资源综合评价研究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资源创新利用研究室、技术推广办公室。六、科研条件(实验室、仪器设备与基地) 品种资源研究所科研实验楼面积4800㎡,其中实验室面积2000㎡,包括生理生化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品质分析实验室、栽培实验室。目前拥有丹麦FOSS全自动定氮仪、美国安捷伦相色谱仪等仪器设备近40台;建成我省唯一的一座低温种质库,面积300㎡。 品资所现有试验基地700余亩,分布于榆次东阳、岢岚、河曲、阳高、海南等地。拥有2400㎡风干室,1500㎡温室大棚,300㎡农具库,10000㎡的晒场。七、科技成果情况(获奖数、鉴定成果数、审定品种、专利、产品、论文、著作等) 建所以来,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科技部、农业部、中国农科院及山西省各级各类研究课题417项,获奖57项,其中获得国家级成果奖5项,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四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48项,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14项,农村技术承包奖7项,其他奖4项。专利4 项,制定地方标准6项,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347篇,国审品种1个,省审品种38个。 与此同时,品资所种质库目前已贮存37种作物的7万份种质资源,特别是拥有小杂粮作物种质资源近3万份,其中一些优异种质、特用型种质是全国罕见的稀有珍贵种质。多年来为全院育种工作者和科技人员提供利用各类种质资源约2万份次,为新品种选育发挥了巨大作用。在种质资源的安全贮存技术方面,库存种质安全预警关键技术方面,摸索出了一套中期库种质资源安全贮存的有效方法和适时更新的技术指标,为农作物种质的安全保存提供了技术支撑。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 发文量: 617
  • 被引量: 342
  • EI: 0
  • SCI: 31
  • 北大核心: 125
  • CSSCI: 0
  • CSCD: 124

研究主题:园艺

简介: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下设的一类公益科研事业单位。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许坦东街21号,内设综合办公室、财务科、后勤科、推广办、保卫科等5个职能科室和花卉研究室、蜜蜂研究室、瓜菜研究室、果树研究室、园林工程研究室5个研究科室。现有在职职工68人,其中科研人员53人,其中高级职称19人,中级职称26人;有学士24人,硕士23人,博士4人,在读博士4人。   现有试验用地400余亩,建有研究用连栋温室2000㎡,日光温室8000㎡,拥有科研仪器设备220台(件),总价值1125.5万元。   近年来,重点培育了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果树营养与设施园艺、蜜蜂与生态“三个”学科,形成了观赏植物研究、园林景观与环境效应研究、果树营养与栽培技术研究、瓜菜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设施果树瓜菜与栽培技术研究、蜜蜂授粉与生态研究等“六个”专业团队,积极推进试验、示范、创新“三个”基地平台建设。其中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主要开展:园林植物和花卉野生、抗逆、特色种质资源收集、利用、改良;园林植物和花卉生态效应评价及配置技术研究; 园林花卉植物重要、特异基因的挖掘;高档、优新花卉种苗快繁技术研究;重要商品花卉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休闲观光农业园、现代农业园规划及园林设计技术配置研究。果树营养与设施园艺主要开展:设施枣树促成避雨栽培技术研究;枣树抗裂品种选育及防裂技术研究;短蔓南瓜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西甜瓜种质创新与专用品种选育;果树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果树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研究;果园废弃果枝微生物发酵堆肥化技术研究。蜜蜂与生态主要开展:果树、设施、制种类作物蜜蜂授粉技术研究;授粉蜂群管理技术研究;蜜蜂生物学研究——采集行为研究、抗逆性研究(生态环境对蜜蜂的影响);蜜蜂养殖及其相关产品关键技术研究。   建所以来,先后承担院级以上科研项目155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97项,院级50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4项,其中主持获奖29项,协作获奖5项。获奖成果中,包括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4项,农业部丰收三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奖5项。鉴定成果21项,其中:国际领先1项,国际先进6项。审(认)定园艺作物新品种30个。获国家授权专利27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制定山西省地方标准8项。出版著作20部。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310余篇,其中国家级论文123篇。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进一步以服务我省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态建设为己任,紧紧围绕“以研为主、服务三农”中心工作,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坚持科研为生产服务,管理为科研服务的理念,为促进我省园艺科研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建设生态山西、绿色山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发文量: 569
  • 被引量: 211
  • EI: 16
  • SCI: 32
  • 北大核心: 148
  • CSSCI: 0
  • CSCD: 113

研究主题:重点研究领域包括:农产品产地环境(土壤、大气、水资源)监测研究,加工专用型品种及配套栽培管理技术研究,农产品精深加工的质量安全监测技术及标准研究。杂粮(燕麦、荞麦、谷子、青稞、杂豆)、油料(亚麻、核桃)、干鲜果蔬(红枣、苹果、葡萄)等山西特色农产品主要活性成分提取纯化试验及检测评价方法研究,杂粮主食化、特色化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农产品精深加工中试放大、非标设备创制改造、设施技术配套、专项技术集成熟化等。

简介:"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始建于1978年,前身是山西省农业测试中心、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1988年经重组改建更名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综合利用研究所。2010年更名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一、方向任务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是山西省内农副产品深加工利用的专业研究机构,其宗旨和业务范围包括:研究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促进农业技术和产业化发展;各类农副产品加工、转化增值途径研究、科研成果开发、推广、应用;相关技术咨询服务;农用化学品研究;农产品质、农业生产环境质量监测评价等技术服务。重点研究领域包括:农产品产地环境(土壤、大气、水资源)监测研究,加工专用型品种及配套栽培管理技术研究,农产品精深加工的质量安全监测技术及标准研究。杂粮(燕麦、荞麦、谷子、青稞、杂豆)、油料(亚麻、核桃)、干鲜果蔬(红枣、苹果、葡萄)等山西特色农产品主要"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 发文量: 515
  • 被引量: 239
  • EI: 3
  • SCI: 30
  • 北大核心: 179
  • CSSCI: 0
  • CSCD: 199

研究主题:农业基因工程

简介:"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于1997年4月,其前身为山西省农科院作物遗传研究所分子育种室、山西省农科院生物工程研究室和山西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于1999年被山西省科技厅认定为“农业基因工程重点学科点”和省团委、省青联命名为“青年科技创新行动教育基地”,2012年度荣获“全省十佳农业、科技推广单位”,并被定为农业科技推广联谊单位。   中心现有职工2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4人,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7人;博士学历的4人,硕士学历的10人,其余均为本科学历。在中心完成博士、硕士论文的研究生已有50余名。中心拥有可供开展植物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仪器设备400余万元,其中5万元以上的仪器有17台件,大型精密仪器有凝胶成像分析系统、-80℃超低温冰箱、定量PCR仪、梯度PCR仪、基因枪、高速冷冻离心机、荧光显微镜、倒置显微镜、人工气候箱等。   中心共承担各级科研课题85项,其中包括主持和联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等各类国家级项目17项,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共获得科技奖励16项,其中包括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奖1项,第六届大北农科技促进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项,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二等奖1项。出版专著4部,参与主编专著3部。在省级以上科技刊物上发表论文163篇,其中国外23篇,国内一级学报48篇,国家一级学术期刊49篇,被SCI收录的论文 20篇。获国家发明专利9项。由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品种14个,其中西瓜品种7个,西红柿品种1个,梨品种1个,豆角品种2个,西葫芦品种2个,甜瓜品种1个。还多次获得山西省农科院颁发的“科技创新先进研究所”称号等各类奖励。   中心自成立以来致力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示范基地的建设,承担了多项支农项目和科技示范推广项目,以各种形式多次举办农民科技日活动,大力推广自育的小麦新品种、蔬菜新品种、瓜果新品种,在太原市小店区、晋中市太谷县、榆次区和朔州市等地建立了新品种和新技术示范基地,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 发文量: 477
  • 被引量: 319
  • EI: 0
  • SCI: 3
  • 北大核心: 61
  • CSSCI: 0
  • CSCD: 49

研究主题:集农业科技信息研究、信息公益服务和信息产业开发任务于一身的山西省惟一专业农业情报研究机构。

简介:"山西农科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是集农业科技信息研究、信息公益服务和信息产业开发任务于一身的山西省惟一专业农业情报研究机构。现有职工57人,目前在职的高级技术人员9人、中级技术人员23人。本所农业信息学科研究力量雄厚,具备利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和信息资源等多种信息手段开展农业科学研究的条件,同时具备开展特色农业信息技术方面研究条件。目前建成了山西最大的农业科技网络环境,终端达到1700户。建立了山西农业科技信息网站、山西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农业科学基础数据共享平台、蔬菜施肥专家智能咨询系统。馆藏各类农业科技文献20余万册,建立了农业科技实验资料、农业科技成果农作物品种、涉农企业、农业科技动态、农业科技人才、农业实用技术等数据库。办公条件完全实现自动化。  已经形成了一个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团队,一条农业网站和数据库建设生产线,一支网络维护技术队伍,一支农业信息产业化推广队伍、一个农业软科学研究课题组和农业特色学科的研究团队。 2006年被省科技厅授予山西星火计划“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称号,2007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单位,专门指定开展网络建设型农村信息化示范工作。2007年建成了“国家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山西分中心”。   “十一五”以来共承担了17个省级以上科研项目,主要开展农业信息化、农村信息化、农业软科学和农牧业经济等学科的研究工作。担负的科研角色和任务:(1)为山西农业科技创新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信息技术支撑;(2)开展农业信息化、农村信息化应用系统和网络平台研究,承担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农业电子商务、数字农业、农牧业经济以及农业信息资源标准体系的研究;(3)承担农业科学数据库系统、农村远程教育系统的建设;(4)负责山西农业科技网络环境、山西农业科技信息网站和办公自动化、信息公开化系统建设、运行维护与日常管理;(5)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编辑、制作农业科技成果、农业新技术专题片、承担农村远程教育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6)开展面向社会公共事业的农业信息分析、农业宏观生产与经济发展研究、农业软科学、农牧业经济信息及农业区域经济规划发展研究。  现有职工57人,目前在职的高级技术人员9人、中级技术人员23人。本所农业信息学科研究力量雄厚,具备利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和信息资源等多种信息手段开展农业科学研究的条件,同时具备开展特色农业信息技术方面研究条件。目前建成了山西最大的农业科技网络环境,终端达到1700户。建立了山西农业科技信息网站、山西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农业科学基础数据共享平台、蔬菜施肥专家智能咨询系统。馆藏各类农业科技文献20余万册,建立了农业科技实验资料、农业科技成果农作物品种、涉农企业、农业科技动态、农业科技人才、农业实用技术等数据库。办公条件完全实现自动化。  已经形成了一个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团队,一条农业网站和数据库建设生产线,一支网络维护技术队伍,一支农业信息产业化推广队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