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277条记录
山西糜子核心种质分子身份证构建

植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快速鉴定糜子(Panicum miliaceum)资源,建立分子标记检测平台,以272份山西糜子核心种质为研究材料,利用85对简单重复序列(SSR)引物,应用ID Analysis 4.0软件,构建DNA分子身份证。结果表明,对85对SSR引物进行筛选,发现20对引物组合(RYW67、RYW53、RYW37、RYW65、RYW62、RYW77、RYW5、RYW49、RYW84、RYW19、RYW11、RYW40、RYW54、RYW28、RYW31、RYW7、RYW16、RYW8、RYW9和RYW18)可区分272份材料。共检测到等位变异(Na) 60个,平均每个位点检出3个;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957 8 (RYW16)–1.096 7 (RYW5),平均值为1.055 2;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604 4 (RYW77)–0.753 0 (RYW37),平均值为0.692 1。利用20对引物构建山西糜子核心种质的字符串、条形码和二维码DNA分子身份证,可为种质身份标识和溯源提供实践路径。

关键词: 糜子 核心种质 分子身份证 山西 简单重复序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等离子体处理对亚麻籽中生氰糖苷含量的影响

东北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亚麻籽中的生氰糖苷毒性较大,它的存在限制了亚麻籽的综合利用。为了探索在种植生产中降低亚麻生氰糖苷的方法,采用等离子体技术处理亚麻种子,研究了剂量强度、种子流量和处理次数对亚麻籽中生氰糖苷含量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亚麻籽中生氰糖苷含量的因素顺序是:剂量强度>处理次数>种子流量;等离子体处理种子技术的试验最佳组合是:剂量强度为2.4 A,处理次数为4次,种子流量为0.8 kg/min。多品种试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技术处理不同的亚麻品种,收获后的亚麻籽生氰糖苷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降幅在18.14%~31.33%。研究表明等离子体技术处理亚麻种子能有效降低生氰糖苷含量,可以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 亚麻 生氰糖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重组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相关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谷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变异分析,探讨影响谷子直链淀粉和黄色素含量的主要因素,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株系,为谷子遗传改良和创造新种质提出理论参考。本研究以嫩选15和黄金苗杂交获得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于2020年和2021年种植于山西农业大学东阳示范基地,对籽粒直链淀粉、黄色素2个品质性状和株高、穗长、叶面积、茎粗、穗粗、茎节数、单穗重、穗粒重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综合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亲本之间黄色素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叶面积和穗粗存在显著差异;RIL群体所调查性状变异丰富,分布近似符合正态分布,表现双向超亲分离。各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8.05%~35.32%,综合分析两年数据可知,单穗重和穗粒重变异系数较高,株高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异系数较低。黄色素含量与直链淀粉、株高、茎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叶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叶面积、茎粗、穗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和茎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可知,叶面积、株高和穗长是影响黄色素含量的最主要因素,叶面积、穗长对直链淀粉含量存在负向的影响作用,单穗重、穗粗、茎节数对直链淀粉含量存在正向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 谷子 RIL群体 遗传变异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糜子GBSSI基因功能标记的开发与验证

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糜子胚乳直链淀粉合成调控基因 Waxy(GBSSI)上已知功能位点的核苷酸差异设计功能分子标记,并对山西省 270 份糜子资源进行基因型检测和基因分型.通过对粳糯性状的鉴定,将表型与基因型结合对分子标记进行验证.对 46 份不同基因型糜子资源进行直链淀粉含量测定,分析该基因的遗传效应,评估其育种利用价值.GBSSI基因在糜子中以2种形式(L和S)存在,针对S型基因15 bp的InDel位点设计了一个功能标记(RYW214),该标记能有效区分 126 bp、141 bp 和杂合(126/141 bp)3 种带型,粳糯性鉴定显示该标记结果与表型鉴定结果吻合度高,达93.30%,Pearson相关性指数r为0.745.针对L型基因上的一个单核苷酸插入位点和一个SNP位点,设计了2个CAPS标记(RYW215、RYW216),该标记可对L基因准确分型.270份资源中,共有11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S-15/LF最多,有84份(31.10%),其次是S0/S-15/LF(22.96%),S-15/LY/LF最少(0.74%),未发现S-15/LC.46份材料中,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的基因型为S0/LY/LF(15.50%),最低为S-15/LF(0.58%).突变基因型S-15会导致直链淀粉含量出现质的下降,杂合基因型S0S-15直链淀粉含量稍高于纯合基因型S-15.

关键词: 糜子 GBSSI基因 功能分子标记 直链淀粉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耕作方式对连作高粱产量及土壤水分与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缓解连作障碍,改善土壤,保证高粱原粮生产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2019—2020年,在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东白试验基地开展高粱连作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休闲期传统耕作、免耕、秋旋耕、秋深松、秋深耕、春深耕等不同耕作方式对连作高粱土壤水分、有机碳及产量的影响,旨在寻求连作高粱产量提升的适宜耕作方式和时间,及其蓄水保墒固碳增产机理,为高粱的稳定生产提供栽培技术及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休闲期耕作可增加连作高粱各生育时期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颗粒有机碳、轻组有机碳、重组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增加播前0~100 cm土壤蓄水量0.72~46.52 mm和各生育时期0~100 cm土壤蓄水量,且播前水分可延续用至拔节期,中后期由于降水多仍有效果;可增加产量4.75%~23.67%,增加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19.09~29.19 kg/(hm~2·mm),尤其秋深耕耕作方式增加更明显。相关分析表明,连作高粱产量与土壤水分、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底墒较高时,产量与生长前期土壤水分关系更密切;底墒较低、中后期降水较多时产量与中后期土壤水分关系更密切。总之,连作高粱在休闲期秋深耕,利于增加有机碳含量,利于蓄水保墒,且水分延用至拔节期,从而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关键词: 连作高粱 耕作 土壤有机碳 土壤水分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梨贮藏期间果实品质、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变化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玉露香梨、红香酥梨、酥梨为试材,研究并分析贮藏期间果实品质变化规律及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玉露香梨和红香酥梨果皮由绿向黄转变,油腻化程度不断增大,14 d货架期间果皮变黄和油腻化程度更加明显。3种梨果实硬度在贮藏期间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红香酥梨硬度显著高于玉露香梨和酥梨(P<0.05)。3种梨果实的主要糖类均为果糖和葡萄糖,果糖含量高于葡萄糖和蔗糖含量之和。玉露香梨的总可溶性糖含量高于酥梨,显著高于红香酥梨(P<0.05),酥梨的总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幅度较玉露香梨和红香酥梨大。玉露香梨、红香酥梨、酥梨均为苹果酸优势型梨品种,3种梨的总有机酸含量在低温贮藏前期增加,中后期下降,苹果酸的变化趋势与总有机酸相似。

关键词: 梨果实 贮藏 品质 可溶性糖 有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苯醚甲环唑在桃上的消解行为及膳食风险评估

现代农药 2023

摘要:为研究苯醚甲环唑在桃上残留行为及膳食暴露风险,本文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建立了苯醚甲环唑在桃上的残留分析方法,通过规范残留田间试验得到了其在桃上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并对我国不同消费群体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0.010~2.5 mg/L范围内,苯醚甲环唑的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在0.020~1.0 mg/kg添加水平下,苯醚甲环唑的平均回收率为75%~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4.8%,定量限(LOQ)为0.02 mg/kg。苯醚甲环唑在桃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6.60~13.08 d。苯醚甲环唑按推荐有效剂量133.3 mg/kg施药2次,施药间隔期为7 d,距末次施药21 d时采集,苯醚甲环唑在桃上的残留中值为0.065 mg/kg,最大值为0.41 mg/kg。桃中苯醚甲环唑对慢性膳食暴露风险商的贡献率为0.007%~0.380%,急性暴露风险商为1.50%~5.97%,表明苯醚甲环唑在桃上的残留不会对我国不同消费群体产生潜在的膳食风险,但儿童暴露风险高于一般人群。本试验结果为苯醚甲环唑在桃上的安全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苯醚甲环唑 消解行为 膳食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 MADS-box基因家族的鉴定和表达分析

生物信息学 2023

摘要:MADS-box基因是真核生物中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调控多项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然而关于谷子穗发育的MADS-box基因研究比较少。本研究使用序列相似性检索,在Phytozome 13.0数据库中筛选并且鉴定出了68个谷子MADS家族成员,并对这些家族成员的物理化学性质、系统发育树、染色体定位、表达谱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谷子MADS家族成员在染色体上分布不均匀,可以分为5个亚族。通过组织特异性表达谱分析得到,多数MADS基因在穗中表达量要高于其他器官。此外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发育初期的谷穗和成熟期的谷穗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到数个与谷穗分生组织发育相关MADS-box基因。为进一步揭示MADS-box基因在谷子穗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关键词: 谷子 MADS-box 表达谱 花序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燕麦–绿豆间作效应及氮素转移特性

植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燕麦(Avena sativa)–绿豆(Phaseolus radiatus)间作效应及氮素转移特性,在不施氮肥的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3种种植模式(燕麦单作、绿豆单作和燕麦–绿豆间作),采用传统挖根法和15N同位素标记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作系统中燕麦侵袭力强于绿豆,绿豆生长受到抑制。整个生育期,间作燕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比单作增加14.9%–33.1%,2年成熟期间作燕麦的氮素积累量比单作分别提高53.1%和44.8%;间作减少了开花结荚期绿豆氮素积累量和根瘤重量,降低了绿豆的固氮效率,绿豆的固氮效率2年平均降低23.7%,生物固氮量平均减少11.66%。间作绿豆向燕麦的氮素转移率2年平均值达31.7%,氮素转移量为212.16 kg·hm–2。燕麦–绿豆间作降低了开花结荚期绿豆的根瘤固氮酶活性和固氮效率,但绿豆体内氮素转移增加了燕麦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实现了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的相互调节和促进,优化了农田生态系统的氮素管理。

关键词: 燕麦–绿豆间作 根瘤固氮 15N同位素标记 氮素吸收 氮素转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种芽孢杆菌菌剂对甘薯不同时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类型芽孢杆菌菌剂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苏薯16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置4种芽孢杆菌菌剂和对照(CK)处理,研究芽孢杆菌菌剂对甘薯不同时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基础上,施加4种不同类型芽孢杆菌菌剂均能增加甘薯产量和品质。在移栽后142d,枯草芽孢杆菌处理下甘薯的增产幅度最大,4种芽孢杆菌菌剂处理相比CK处理增产幅度为4.6%~25.4%;在整个生长期,甘薯淀粉积累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移栽后113d淀粉积累量达到最大值,4种菌剂处理相比CK处理增幅为2.9%~16.4%,增幅最大的是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甘薯可溶性糖积累量呈先减少后增加变化趋势,并在移栽后142d达到最大值,4种菌剂处理相比CK处理增幅为3.2%~34.2%,其中解淀粉芽孢杆菌处理最显著。甘薯胡萝卜素积累量与粗蛋白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并在移栽后90d达到最大值,在移栽后142d其增幅分别为6.1%~29.5%和2.8%~14.5%,其中解淀粉芽孢杆菌处理最显著。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得出,施加解淀粉芽孢杆菌对甘薯产量及品质的促进效果最佳。

关键词: 芽孢杆菌 甘薯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