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277条记录
山西高粱品种(系)的花后抗旱性评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2份山西历年审定(鉴定、登记)的高粱品种及预登记的高粱品种为参试材料,通过自然干旱(DS)和正常灌溉(NI)两种处理方式,采用大田自然鉴定法,调查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光合性状3类主要性状指标。结合隶属函数(U)和干旱敏感指数(S)的聚类分析法及热图法对材料进行分类,对抗旱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高粱品种除了穗柄伸出长平均增长5.26 cm和单宁含量平均增加0.09%,其余性状指标均出现下降;除净光合速率外,其余性状指标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利用以上两种方法,筛选出极抗品种3份(S9、S10和S7即晋杂108、晋杂22号和晋杂101),极弱品种1份(S17即晋杂4号)。根据干旱敏感指数计算,主成分分析为9个性状,主成分累计贡献率84.662%,产量和单穗粒重是决定第一主成分的主要性状,贡献率为17.999%。干旱胁迫对高粱品种(系)花后主要性状指标均有显著影响。不同高粱材料间抗旱性差异显著,应用两种抗旱性评价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价参试高粱品种(系)的抗旱性。产量、单穗粒重、株高和倒二叶叶宽可以作为评价高粱花后抗旱性的主要形态指标。

关键词: 高粱品种(系) 花后抗旱性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光合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砀山酥梨"与"苹果梨"杂交后代果实性状遗传趋势研究

中国南方果树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砀山酥梨”与“苹果梨”杂交后代群体为试材,测量果心大小、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等7个指标,分析其分布规律,以期为梨遗传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单果质量普遍较小,在100~120 g区间分布最多,总体呈正态分布趋势。果形指数在0.82~0.97为集中分布区,果形与父本“苹果梨”相近。杂交后代果形指数、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心大小总体呈正态分布趋势,属数量遗传性状。果皮颜色以传统梨的黄色为主,占总数的59.42%,倾向于母本的果实颜色。后代果柄出现肉质化,果实的脱萼率为38.65%。

关键词: 杂交后代 遗传趋势 果实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9-2021年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生产表观成本、产值和收益监测报告

中国棉花 2023

摘要:科学核算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生产成本、产值和收益对全面、准确把握新时代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生产所处的状态和实际水平,对深入了解黄河流域棉区的农情、棉情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结果表明,2019年、2020年和2021年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生产(不包括轧花加工)每666.67 m~2表观总成本分别为1 436.50元、1 418.79元和1 440.72元;每666.67 m~2表观主产品产值分别为1 927.76元、2 036.77元和2 430.99元;每666.67 m~2表观纯收益分别为491.26元、617.97元和990.28元,都呈现逐年上涨趋势,表明植棉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回报;受气候变化和市场价格影响,年际植棉生产波动大,稳定性差,相关补贴对稳定植棉收益具有重要功能。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每千克皮棉表观总成本分别为12.35元、12.37元和14.8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47%、10.81%和12.71%,物化成本分别为4.71元、4.88元和6.27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3.59%、38.62%和38.71%,表明黄河流域棉花生产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进一步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生产不同市场主体投入产出和收益差异大。3年平均每666.67 m~2表观总成本表现为家庭农场(1 956.88元)>合作社(1 818.60元)>基本农户(1 368.31元),按相同籽棉售价测算,家庭农场和合作社为了抵消流转费用的成本,每666.67 m~2需增产籽棉约50 kg才能获得与基本农户等额的收益。然而,3年平均每666.67 m~2籽棉产量则是基本农户(286.05 kg)>家庭农场(276.73 kg)>合作社(259.27 kg)。3年平均每666.67 m~2表观生产性收益为基本农户(806.34元)>家庭农场(153.19元)>合作社(144.40元)。按照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和降低成本对农业规模经营方式进行比较,在推进规模化植棉进程中,要保护基本农户,鼓励发展家庭农场,规范合作社,通过植棉大户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基本农户。

关键词: 棉花 生产 成本 产值 收益 市场主体 黄河流域棉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调控高粱分蘖高度的基因及表达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蘖高于主茎是困扰高粱品种整齐度和机械化生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阐明高粱调控分蘖高度基因的作用机制,提高高粱品种整齐度、选育适宜机械化生产高粱品种,依据前期的定位结果,利用15份分蘖与主茎整齐一致和17份分蘖高于主茎的高粱品种组成自然群体对候选基因进行验证,发现SNP3位点影响分蘖高度,所属基因为Sobic.009G213300.1.v3.2,命名为SbTH,位于水解酶_4保守区域。以分蘖高度与主茎一致的K35-Y5和分蘖高于主茎的1383为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SbTH基因在高粱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2个材料SbTH基因在根和叶中均有表达,虽然表达量有差异,但趋势基本一致;1383主茎和分蘖茎基因表达量和趋势也基本一致,而K35-Y5在主茎开花期时呈反向表达,主茎表达量达到最高,同期的分蘖茎表达量降到最低。分析认为,SbTH在K35-Y5分蘖中表达量低,控制了分蘖节间的过度生长,形成主茎与分蘖高度一致的株型,而在1383分蘖中表达量高,促进分蘖节间的生长,使得分蘖比主茎高,SbTH基因在主茎开花期的差异表达是影响分蘖株高的关键。

关键词: 高粱 分蘖高度 定量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荧光SSR构建中国糜子核心种质DNA分子身份证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作为一种古老的粟类作物,种质丰富,基于荧光SSR标记构建其DNA分子身份证可为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分子检测工具。【方法】以235份中国糜子核心种质为试验材料,对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糜子作物分子育种课题组前期开发的糜子特异性SSR标记进行多次PCR筛选和优化后获取核心引物。基于糜子参考基因组信息,经过BLAST序列比对后将核心标记进行染色体定位。在SSR引物的5′端标注荧光(FAM/HEX),利用毛细管电泳给出材料的基因型,采用“0,1”二进制编码方式记录扩增条带的有无,使用ID Analysis 4.0检测材料的区分程度。采用十进制(0—9)统计扩增片段大小以获得材料的字符串分子身份证。使用Popgene、Powermarker、MEGA、NTSYS进行遗传多样性、遗传聚类和主成分分析。利用二维码在线软件(https://cli.im/)给出材料的二维码DNA分子身份证。【结果】PCR扩增结果发现,7个荧光SSR(RYW3、RYW6、RYW11、RYW18、RYW37、RYW43和RYW125)组合在一起可以将235份材料全部区分开。BLAST结果表明,RYW18、RYW37分布在第2染色体,分别位于0.60和0.80 cM处;RYW125位于第4染色体,定位在10.40 cM处;RYW43、RYW6分布在第5染色体,分别位于52.80和53.00 cM处;RYW11和RYW3定位在第6染色体,分别位于2.10和20.70 cM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35份材料在7个位点共检出87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检出3(RYW11)—25(RYW6)个,平均为12.4286;检出Shannon多样性指数(I)变幅为0.2055(RYW18)—2.0587(RYW6),平均1.1398;观测杂合度(Ho)为0.0086(RYW11)—0.9455(RYW18);期望观测杂合度(He)为0.0795(RYW18)—0.7452(RYW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Nei)为0.0793(RYW18)—0.7452(RYW6);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0334(RYW11)—0.8071(RYW6),平均为0.5185。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将材料划归8个类群。将电泳条带进行数字编码,利用7个标记组合,构建了全部材料的字符串和二维码DNA分子身份证。【结论】以235份中国糜子核心种质为试验材料,利用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筛选到7个糜子荧光SSR核心标记。基于糜子参考基因组信息将上述标记定位在4条染色体上。利用上述标记扩增供试材料,给出遗传多样性衡量参数,基于遗传距离将材料聚为8个类群,主成分分析解决了聚类结果中出现的偏差。依照最少引物区分最多种质的原则,利用十进制编码方式给出材料的字符串DNA分子身份证,结合表型数据,利用二维码在线软件构建了全部材料的二维码DNA分子身份证。

关键词: 糜子 毛细管电泳 荧光SSR DNA分子身份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述评

农药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从以下几方面就我国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相关问题进行了评述:1)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其科学依据;2)如何认识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3)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三要素(毒理学、残留化学、膳食消费)及其重要性;4)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的情景、尺度和数据要求;5)如何得出科学合理的评估结论.结合上述问题的讨论,就目前我国在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研究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农药残留 风险评估 不确定性 变异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北地区糜子资源抗旱性鉴定评价

山西农业科学 2023

摘要:为了解西北地区糜子资源抗旱性差异,以40份来自该区的糜子资源为试验材料,用PEG6000胁迫模拟干旱条件,测定糜子芽期和苗期的抗旱性指标,并采用隶属函数、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各时期抗旱指标分析结果进行综合鉴定.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糜子的各项测定指标较对照组均呈下降趋势,芽期变异系数较苗期变化大;获得芽期抗旱和较抗旱资源2份,分别为甘肃永登小黑糜(00002741)和新疆黄糜子(00003056),获得苗期抗旱资源6份,分别为宁夏黄糜(00006798)、甘肃张掖老黄糜子(00002684)、新疆黄糜子(00003056)、甘肃鼓鼓头糜(00007332)、青海黄糜子(00005574)和甘肃广河黄糜(00003041).相关性分析表明,多数测定指标间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其中,芽期的相对发芽率与相对发芽势间相关性较低,苗期的7个指标中除相对叶绿素含量外,相对根长、相对苗长、相对根鲜质量、相对根干质量、相对苗鲜质量、相对苗干质量6个指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PEG胁迫对各性状指标作用效果明显.综合芽期、苗期抗旱鉴定得出,新疆黄糜子(00003056)是芽期和苗期均抗旱的品种,可用作该地区抗旱育种的优异亲本材料.

关键词: 糜子 抗旱性 隶属函数法 聚类分析法 相关性分析 芽期 苗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表型性状的高粱育种材料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解析高粱育种材料的表型性状变异规律和遗传多样性,探讨育种材料的综合评价方法,筛选高粱优异种质,为高粱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263份不同来源的高粱种质为供试材料,2015—2016年在山西榆次对其17个表型性状进行鉴定,采用Shannon-Wiener’s多样性指数计算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综合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高粱种质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综合评价F值及目标性状筛选出高粱优异种质。【结果】263份高粱育种材料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不同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分布范围为0.497—2.075,其中,穗形的多样性指数最小,穗柄长的多样性指数最大。不同年份7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有所变化,变幅最小的是生育期,其次是穗长;变幅最大的是单穗粒重,其次是茎粗。育种材料综合评价表明在累计贡献率高于80%时,共发现11个主成分;利用隶属函数法计算表型综合值(F值),高粱育种材料的表型性状综合值(F值)平均为0.464,恢复系L28的F值最高(0.581),保持系72B/DORADO双的F值最低(0.330)。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12个性状(主脉色、穗型、穗形、芒性、颖壳包被度、粒形、株型、茎粗、穗长、单穗粒重、千粒重和生育期)作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可以作为高粱育种材料表型性状的综合评价指标。基于F值进行聚类,将263份供试材料分为6个类群,其中,第Ⅳ类群的33份材料农艺性状优良,平均F值最高,可作为材料创新及杂交育种的亲本材料。【结论】参试高粱种质表型性状遗传变异较为丰富,遗传多样性高,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综合评价高粱种质是可行的;筛选出优异种质33份。

关键词: 高粱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仿真模型探讨病毒传播的流体力学实验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总是伴随着咳嗽等症状,咳嗽形成的飞沫会以气溶胶的形式传播,这是典型的流体力学中气固耦合问题。因此,将飞沫核看作是固体小微粒,周围空气为流场,拟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中的层流模块、粒子追踪模块和传热模块,对新型冠状病毒在室内的传播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冠状病毒在室内的传播具有明显地分层现象,在高度小于1.4m和高度大于2m时,病毒主要分布在患者正前方,当高度处于这个区间时,病毒会污染房间80%的区域;同时,飞沫传播速度在开始的0.5s内,平均速度可达10m/s;最后,耦合温度因素,温度越高,病毒传播越活跃,考虑到人体舒适的温度,保持室内温度26到30摄氏度较为合适。针对这些结论,提出以下防护建议:1)使儿童尽量远离患者;2)保持室内通风;3)保持室内合适温度,最好是26到30摄氏度。以上建议是根据室内的仿真结果提出来的,适用于环境相对封闭,容积与居民楼房相近的场所。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飞沫传播 气固耦合 COMSOL仿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硒氮配施对燕麦植株硒氮积累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与代谢物的影响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硒氮配施对燕麦硒农艺强化和氮积累同步提升的可行性及其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改善作用,采用田间试验结合盆栽生土试验,研究黄土高原缺硒区土壤基施不同用量硒氮肥对花后燕麦地上部植株硒、氮积累与籽粒产量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及代谢物的影响.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基施氮肥,3个水平(N0:0 kg/hm~2;N1:120 kg/hm~2;N2:240 kg/hm~2);副区为配施硒肥,4个水平(Se0:0 g/hm~2;Se1:75 g/hm~2;Se2:150 g/hm~2;Se3:375 g/hm~2).结果表明:单施硒肥、氮肥及硒氮配施对花后燕麦植株硒氮积累影响显著;从扬花期到成熟期,茎叶硒氮积累明显向穗部及籽粒转移.在低氮高硒或低硒高氮处理中,硒、氮积累呈协同促进关系;而在高氮高硒处理中,硒、氮积累存在竞争性抑制关系.整体而言,以N2Se2(240 kg/hm~2+150 g/hm~2)处理下燕麦各器官硒、氮含量和籽粒产量达最高(分别为136.52-193.29μg/kg,29.33-32.02 g/kg,1 263.8-1 970.9 kg/hm~2).硒氮合理配施(N2Se2)明显促进了土壤微生物功能菌群代谢;功能菌群主要代谢物与植株各器官硒氮含量亦呈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在黄土高原缺硒地区,土壤基施适宜用量的氮肥和硒肥,有利于协同提升燕麦地上部各器官硒氮积累及籽粒产量,改善土壤微生物优势菌门和优势菌属,促进功能菌群代谢,以N2Se2(240 kg/hm~2+150 g/hm~2)为最优施肥处理.(图10表1参52)

关键词: 硒氮肥配施 燕麦 植株氮积累 植株硒积累 土壤微生物群落 土壤代谢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