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福建冷浸田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技术及应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第一完成单位: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7

摘要:   江南稻区冷浸田分布广泛,约200万公顷,增产潜力巨大。该成果针对福建冷浸田存在冷、渍、烂、锈等严重影响稻田丰产高效等问题,以“土壤与生境特征科学揭示-冷浸田脱潜肥力演变-治理利用关键技术突破-集成技术模式创新与示范”为研究主线,构建了区域冷浸田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技术体系,大幅度提升了冷浸田地力、产量与综合效益水平。该成果主要创新有:   1.阐明了福建冷浸田土壤质量特征与低产机理。探明了冷浸田肥力“四高四低”的生境特性,率先建立了由C/N、微生物量N等6个因子组成的冷浸田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制订了冷浸田类型划分地方标准,为冷浸田土壤质量与改良效果评价提供了依据。   2.揭示了冷浸田长期排渍脱潜土壤肥力演变规律与机制。基于已改造30年的冷浸田深窄沟排渍原位观测平台,发现脱潜程度与土壤速效养分、细菌种群丰度呈正相关;土壤总还原物质含量导致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脱潜可显著提升水稻产量和籽粒氨基酸含量,为冷浸田综合改良技术集成提供了科学依据。   3.创新了冷浸田改良与地力提升利用关键技术。即改良土壤结构的轮作耕作、削减还原性物质的水肥耦合、活化有机碳的有机无机改良剂、改善营养生理的控氮增磷补钾等技术,并筛选出适宜冷浸田栽培的耐性水稻品种,显著提升了冷浸田地力水平和作物产量与质量。   4.建立了冷浸田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集成模式。即盆谷地低洼区冷浸田作物高产高效生产模式、丘陵山区冷浸田优质(绿色、有机)稻米生产模式和冷浸田水生作物生态高值生产模式,稻田综合生产能力提高25%以上,有效解决了冷浸田低产低效的问题。   该成果共申请专利4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制订地方标准1项;发表论文27篇(其中SCI 2篇),出版专著1部。技术集成模式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   综上所述,该项成果整体达到同类研究的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冷浸田土壤细菌多样性空间演变特征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