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茶树品种"梁野炒绿"理化品质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钟秋生 1 ; 单睿阳 1 ; 林文明 2 ; 李鑫磊 1 ; 林郑和 1 ; 张亚真 1 ; 陈常颂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福建分中心

2.武平县农业农村局

关键词: 茶树品种;梁野炒绿;感官评价;儿茶素;茶氨酸

期刊名称: 茶叶学报

ISSN: 2096-0220

年卷期: 2023 年 001 期

页码: 30-37

摘要: 【目的】探明不同品种制作的武平绿茶——“梁野炒绿”的理化成分差异,为筛选适制梁野炒绿的品种及后续产品品质提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对‘福云6号’‘梅占’‘乌牛早’‘龙井43’这4个品种制作的“梁野炒绿”进行了感官与生化成分鉴定。【结果】感官审评发现,乌牛早品种炒绿内质综合得分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P<0.01),其次是梅占品种和龙井43;生化成分鉴定表明:水浸出物含量在梅占品种绿茶中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茶多酚含量在梅占和乌牛早绿茶中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P<0.05);乌牛早品种炒绿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酯型与非酯型儿茶素比值(1.44)、儿茶素苦涩味指数(5.68)、酚氨比(3.88)均比其他品种低;氨基酸组分分析表明,茶氨酸含量(8.971~14.942 mg·g-1)在福云6号中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天冬氨酸含量(1.854~2.506 mg·g-1)在乌牛早中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1),谷氨酸含量(1.690~2.244 mg·g-1)在梅占和乌牛早炒青绿茶中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茶叶感官审评得分与水浸出物含量呈正相关(R=0.65,P<0.05),与酚氨比、酯型与非酯型儿茶素比值(P<0.05)、儿茶素苦涩味指数呈负相关。【结论】4个品种中乌牛早最适宜制作“梁野炒绿”。

  • 相关文献

[1]乌龙茶和绿茶品种茶鲜叶儿茶素类和嘌呤碱HPLC指纹图谱特征比较. 陈林,项丽慧,王丽丽,陈键,宋振硕,余文权,尤志明. 2018

[2]茶氨酸酶促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陈林,张正竹,陈键,张应根,宛晓春. 2011

[3]茶树体内茶氨酸代谢及其酶学研究进展. 陈林,张应根,陈键,余素红. 2009

[4]遮荫对夏暑乌龙茶主要内含化学成份及品质的影响. 张文锦,梁月荣,张应根,陈常颂,张方舟. 2007

[5]清香型乌龙茶品质形成过程中儿茶素类和嘌呤碱指纹图谱变化规律. 陈林,陈键,张应根,邬龄盛,王振康,杨卫,尤志明. 2011

[6]茶叶中茶多酚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王丽丽,陈键,宋振硕,杨军国,陈林. 2013

[7]木质纤维素吸附分离法纯化茶多酚研究. 王秀萍,朱海燕,谢苏平. 2015

[8]遮荫对夏暑乌龙茶主要内含化学成分及品质的影响. 张文锦,梁月荣,张应根,陈常颂,张方舟. 2006

[9]茶鲜叶萎凋过程中儿茶素和生物碱的动态变化规律. 王丽丽,宋振硕,陈键,杨军国,张应根,陈林. 2015

[10]环境温湿度调控对茶鲜叶萎凋失水及白茶品质的影响. 张应根,王振康,陈林,邬龄盛,王秀萍,陈泉宾. 2012

[11]基于DPPH法的茶叶儿茶素类抗氧化谱效关系研究. 林清霞,王丽丽,杨军国,宋振硕,陈林. 2020

[12]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总黄酮含量. 王丽丽,林清霞,宋振硕,陈林. 2021

[13]新品系‘606’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呈味物质的变化与品质分析. 杨云,刘彬彬,周子维,吴晴阳,林宏政,胡清财,陈彬,占鑫怡,陈常颂,孙云. 2021

[14]绿茶面包中儿茶素总量检测方法研究. 宋振硕,张磊,王丽丽,林清霞,陈林. 2021

[15]低氮对不同茶树品种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林郑和,钟秋生,郝志龙,游小妹,陈志辉,陈常颂,单睿阳,阮其春. 2017

[16]闽育茶树品种生育期与生化成分比较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陈常颂,陈志辉,钟秋生,林郑和,游小妹,王秀萍,余文权. 2014

[17]缺氮条件下不同品种茶树叶片光合特性的变化. 林郑和,钟秋生,陈常颂,游小妹,陈志辉. 2013

[18]高γ-氨基丁酸白茶品种适制性研究. 邬龄盛,王秀萍,陈泉宾,章细英. 2014

[19]不同叶色乌龙茶品种的加工技术比较. 陈键,郭吉春. 2009

[20]茶树离体春梢萎凋失水规律初步研究. 宋振硕,陈键,陈林,张应根,王丽丽,杨军国.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