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油菜籽品种对浓香菜籽油风味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欢欢 1 ; 张玲 1 ; 黄桃翠 2 ; 高飞虎 1 ; 张雪梅 1 ; 李雪 1 ; 杨世雄 1 ; 梁叶星 1 ;

作者机构: 1.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2.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油菜籽品种;浓香菜籽油;关键风味物质;相对气味活度值;主成分分析

期刊名称: 食品与发酵工业

ISSN: 0253-990X

年卷期: 2023 年 49 卷 002 期

页码: 187-19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6种不同品种的油菜籽为原料,在同一工艺条件下制取浓香菜籽油,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分析鉴定6种不同品种浓香菜籽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确定菜籽油中的关键风味物质,再结合主成分分析和感官评价探讨低芥酸浓香菜籽油与高芥酸浓香菜籽油之间,低芥酸浓香菜籽油之间整体风味的差异.结果表明,6种浓香菜籽油共检测出4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为硫甙降解产物、杂环类化合物、苯环类化合物和酮类化合物;利用ROAV法确定6种浓香菜籽油的关键风味物质,其中1~5号低芥酸菜籽油均有的关键风味物质包括2-甲基吡嗪、2-乙基-6-甲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3-乙基-2,5-二甲基吡嗪、糠醛、苯代丙腈、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6号高芥酸浓香菜籽油的关键风味物质为3-丁烯基异硫氰酸酯、苯代丙腈、2,3,5-三甲基吡嗪;主成分分析与感官评价表明低芥酸浓香菜籽油与传统浓香菜籽油的整体风味具有明显区别,传统浓香菜籽油呈刺激味、辛辣味,而不同品种低芥酸浓香菜籽油之间也有差异,但有重叠部分,即均具有烤坚果味.

  • 相关文献

[1]重庆大豆地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DU Cheng-zhang,杜成章,ZHANG Ji-jun,张继君. 2012

[2]不同鲜食甜糯玉米挥发性风味物质主成分分析. 褚能明,柯剑鸿,袁亮. 2017

[3]套作大豆补偿生长能力综合分析及其鉴定指标的筛选. 吴雨珊,龚万灼,刘鑫,武晓玲,杨峰,王小春,刘卫国,雍太文,杨文钰. 2016

[4]玉米花期不同种质资源耐热性鉴定与分析. 李淑君,张丕辉,付忠军,祁志云,杨华,金川,董昕. 2019

[5]我国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改进的新思路. 沈琦,胡资骏. 2012

[6]玉米花期不同种质资源耐热性鉴定与分析. 李淑君,张丕辉,付忠军,祁志云,杨华,金川,董昕. 2019

[7]基于GC-MS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不同种类柑橘汁中香气物质. 成传香,王鹏旭,贾蒙,周心智,马亚琴. 2019

[8]辣椒苗期耐低氮指标与评价方法研究. 王春萍,张世才,雷开荣,黄任中,吕中华,吴红,蒋晓英,李怡斐,唐荣莉,黄启中,林清. 2017

[9]不同类型沱茶品质与特征性成分分析. 常睿,陈善敏,罗红玉,张丽,张莹,王杰,钟应富. 2022

[10]重庆地区晚熟中稻直播品种萌芽期耐淹能力鉴定研究. 杨小艳,张巫军,段秀建,雷开荣,唐永群,李经勇,姚雄. 2023

[11]永川秀芽活性成分及滋味特征分析. 杨娟,袁林颖,王杰,王廷华,钟应富,罗红玉,邬秀宏,吴全. 2022

[12]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不同茶树品种在重庆地区的适应性评价研究. 翟秀明,李解,廖雪萍,贾玉梅,谷雨,张维,唐敏,侯渝嘉.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