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研究领域涵盖了除水产、茶叶外大农业各个领域

简介: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为浙江省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纯公益农业科研机构,创办于1911年,主要承担着农业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应用及开发研究和科技兴农服务,研究领域涵盖了除水产、茶叶外大农业各个领域。设有畜牧兽医、作物与核技术利用、植物保护与微生物、农村发展、蔬菜(含农业新品种引进中心)、蚕桑、农产品质量标准、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园艺、病毒学与生物技术、食品科学、数字农业、棉麻(花卉研究开发中心)、玉米、柑桔、亚热带作物等16个专业研究所和浙江农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院属企业;建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植保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药残留检测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杭州)、农业部浙江土壤肥料与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浙江省真菌传植物病毒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农药残留检测与控制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植物代谢基因工程试验基地、浙江省畜禽遗传育种试验基地,国家大麦改良中心、国家大豆改良杭州分中心、国家柑橘品种改良中心浙江分中心、国家柑橘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浙江省设施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农业创意技术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基地、站、中心);参与到农业部水稻、油菜、小麦、大麦、玉米、大豆、甘薯、蚕桑、梨、柑桔、葡萄、桃、食用菌、生猪、水禽、兔、大众蔬菜和麻类等18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牵头或参与浙江省畜牧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桑蚕茧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水稻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饲料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湖州蚕桑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浙江省标准信息与质量安全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承建科技部、农业部和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10个;与英国、美国、俄罗斯、中国科学院等建有合作研究中心;与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共建有研究生教育中心(创新基地),设立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硕士浙江教学点。【查看更多】
下属机构
排序方式:

发文量

  • 发文量
  • 被引量
35条记录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
  • 发文量: 1641
  • 被引量: 945
  • EI: 35
  • SCI: 460
  • 北大核心: 762
  • CSSCI: 1
  • CSCD: 600

研究主题:农产品营养功能评价、转基因生物安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农药应用与环境毒理、农药残留与环境行为、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风险评估与标准研究等八个领域

简介:"质标所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为适应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于2002年10月院学科结构调整时独立成编的研究所,是全国成立较早的专业性研究机构。目前承建有农业部农产品及转基因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杭州)、农业部农药残留检测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南方蜂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浙江省农药残留检测与控制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技术标准综合研究基地,共建有国际橄榄油品质研究中心、中美食品安全与农用化学品残留合作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食品与农业标准化研究中心、浙江省农产品安全标准与检测控制技术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标准信息与质量安全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农业生物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甲鱼肽工程中心等平台,也是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的挂靠单位,同时具有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及农业部机构审查认可等法定检测资质、“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及地理标志产品)产品认证和产地环境认定定点检测机构、农药登记试验(药效、残留、环境毒理和行为)定点试验单位、国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乙级资质、环保部新化学品登记合格实验室,是浙江省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定点检测机构、浙江省进出口商品检验认可实验室。 质标所围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研发和服务浙江的产业需求,重点加强农产品风险评估、检测与溯源、安全生产与标准化等技术攻关,形成农产品营养功能评价、转基因生物安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农药应用与环境毒理、农药残留与环境行为、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风险评估与标准研究等八个领域。目前拥有在编职工82人(其中高级职称占45%、硕博士占76%),是一支以青年骨干为核心的创新型科研团队。全所拥有实验室和附属用房5500㎡,仪器设备6710万元,试验基地167亩。先后与地方和企业合作成立了“绿城农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浙江中南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中心”和“武义中正食品检测有限公司”等,并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丹麦、加拿大、比利时、新西兰、韩国等多个国家进行合作交流。 2003-2015年,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914项,争取科研经费2.3亿元,获省科技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制定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10项、行业标准27项、省地方标准15项,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团体标准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论文677篇,其中SCI论文184篇,出版专著25本。"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 发文量: 1568
  • 被引量: 1098
  • EI: 3
  • SCI: 279
  • 北大核心: 606
  • CSSCI: 0
  • CSCD: 332

研究主题:主要从事畜禽优良品种选育及规模化饲养技术、动物生物工程技术、动物营养与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畜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诊断和防治新技术等研究,着重解决浙江省畜牧业的关键技术问题

简介:"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成立于1911年,是浙江省畜牧兽医科研中心,主要从事畜禽优良品种选育及规模化饲养技术、动物生物工程技术、动物营养与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畜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诊断和防治新技术等研究,着重解决浙江省畜牧业的关键技术问题。在农业部组织的全国1000多个农业科研单位参评的“十一五”科研开发综合实力评估中排名第13位,全国专业所位居第2。现有在职职工96人,其中正高11人,副高25人。其中省特级专家1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名,省海外高层次专家1人,国家现代农业(生猪、水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3名,试验站站长1人,省“151”人才27人,院首席专家2人,博士后流动站导师8人,现有博士28人;退休职工84人。与7所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在所研究生50余人。 所下设猪种质资源与育种研究室、禽种质资源与育种研究室、草食家畜研究室、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室、畜禽病毒病研究室、畜禽细菌病研究室、畜禽寄生虫病研究室和动物生物工程研究室共8个研究室,及浙江省农科院海宁科技牧场、浙江绿嘉园牧业有限公司、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实验种兔场、波尔山羊种羊场4个试验场。建有浙江省畜牧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畜禽遗传育种试验基地。为了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国际最新养猪技术-SEW系统为总体技术框架,投资2500万元在海宁对外农业开发区建立的2.5万头规模的杜洛克原种场,已成为健康养猪示范基地,为养猪新方向提供了示范;投资2000万元建成的年出栏种猪和无公害商品猪2万头浙江绿嘉园牧业有限公司猪场,集成了“绿色”猪肉生产技术,被浙江省认定为省级农业科技企业。 研究所针对浙江省畜牧生产中急需解决的技术关键问题,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相贯通。近十年获省级以上科学技术成果38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省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省科学技术二等奖9项。选育成瘦肉型猪配套新品系杜洛克和浙江中白猪,高产蛋鸭配套系江南I号、江南II号、青壳I 号、青壳II 号和白壳I 号,粗毛型长毛兔新品系等优良畜禽。规模化猪、禽环保养殖业关键技术,畜禽优质、安全、高效产业化关键技术,用酶技术开发大麦型饲粮及其产业化,非常规饲料开发利用技术,畜禽氨基酸营养学和理想蛋白质模式,畜禽添加剂、预混料、青绿饲料开发利用,优质肉牛高效快速低成本肥育,家畜胚胎工程,鸡、鸭、兔、猪主要疫病高效防治新技术,牛羊寄生虫诊断技术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或先进水平。各项成果已在省内外广泛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将围绕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这一主题,立足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致力于优质种畜禽选育、健康养殖技术、畜禽疫病高效防治技术、高新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等研究,努力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
  • 发文量: 1565
  • 被引量: 1003
  • EI: 1
  • SCI: 254
  • 北大核心: 601
  • CSSCI: 0
  • CSCD: 463

研究主题:全所重点围绕稻、麦、油、豆、棉等大宗农作物开展优异种质的创新与利用,新品种选育,分子育种,良种良法配套和增值利用技术等研究。

简介:"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渊源于1911年创建的浙江农事试验场和1958年创建的浙江农学院同位素实验室,是一个以农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研究所重点围绕稻、麦、油、豆、棉、薯等大宗农作物开展优异种质的创新与利用、新品种选育、分子育种、良种良法配套和增值利用技术等研究,是一个以作物育种、栽培等传统学科与农业生物技术、核技术等高新技术有机融合的综合性研究所。“十五”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科研能力评估位列第三。 研究所主要以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和利用为基础,以品种选育为核心,通过分子育种、核技术与常规育种的结合,培育作物优良品种,发展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其方向任务是: (1)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和种质创新与利用研究。 (2)高产、优质、抗逆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其应用基础理论研究;适宜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新品种及其配套技术研究;专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 (3)开展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抗性为主要目标,以转基因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为核心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为农作物育种提供技术支撑。 (4)以浙江省为重点开展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与种子产业的技术服务,辐射周边省市。 (5)开展辐照技术在作物诱变、农产品保鲜、中医药灭菌等领域的应用技术研发;开展辐照加工新技术、新材料研究。"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 发文量: 1223
  • 被引量: 770
  • EI: 1
  • SCI: 164
  • 北大核心: 442
  • CSSCI: 0
  • CSCD: 300

研究主题:重点开展桃、梨、猕猴桃、草莓、树莓、杨梅、网纹甜瓜、葡萄、枇杷、果梅、李、蘑菇、香菇、真姬菇等园艺作物新品种选育及栽培配套技术研究

简介:"一、建所历史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成立于1960年,前身为1936年省农林改良场的下属园艺场。2001年蔬菜研究因学科调整从本所分出。二、人才队伍情况 现在编职工44人,编外人员11人,共55人,其中专业技术员41人,研究员9人,副研16人,博士学位的24人,入选省“151”人才10人,国内影响力学科带头人5人,省内影响力学科带头人3人,研究骨干21人。4人分别担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研究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三、学科建设和设施条件 研究所设有果树、食用菌和花卉三个学科,重点开展梨、杨梅、葡萄、桃、枇杷、猕猴桃、草莓、蓝莓、蘑菇、香菇、金针菇、百合、兰花、药用园艺等新品种、技术研究及资源开发利用。拥有果树育种与遗传工程实验室、园艺作物分子生理生物技术核心实验室、试验场、浙江长三角园艺科技有限公司等科技创新平台和产业实体。配有多套先进仪器设备,保存果树、食用菌和花卉品种资源1500余份。四、研究任务和重要成果 “十二五”以来,我所先后承担主持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作为牵头单位首次主持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杨梅)1项,浙江省农业果品和食用菌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2项,浙江省果品、食用菌和花卉重点创新团队3项,取得各类科研成果奖项共17项,其中参与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育成果树、食用菌和花卉新品种共17个,其中获得国家品种权2个。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5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共同第一作者共同第一完成单位在国际著名杂志《Genome Research》(影响因子13.608)上发表论文1 篇。制订国家农业行业标准2项。五、科技开发 通过科技下乡、科技兴农等方式,开展技术服务、技术转移,大力示范推广科研成果。“十二五”以来,研究所针对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共计派出科技特派员40人次,组建省团队科技特派员5个,担任省农业厅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专家7名,赴全省各地开展科技指导与抗灾工作,开展科技培训300余期,培训农民及基层农技人员3万余人,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20万余亩,创社会经济效益5亿元以上。六、期刊 研究所主办《食药用菌》期刊。"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
  • 发文量: 944
  • 被引量: 543
  • EI: 13
  • SCI: 217
  • 北大核心: 343
  • CSSCI: 1
  • CSCD: 334

研究主题:重点开展测土诊断施肥技术、新型肥料研发、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土壤修复、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养殖废水循环利用、节水灌溉技术、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土壤肥力与环境质量定位监测与评价、草业开发等工作

简介:本所始建于1911年,2002年更名为“浙江省农科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全所现有在职职工48人,高级职称27人,其中研究员10人;博士25人,硕士13人,入选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13人、院人才奔腾计划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功能实验室主任、岗位科学及综合试验站站长2人。柔性引进美国环境污染修复方面的专业技术顾问1人。 设有植物营养与肥料、土壤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环境工程、土壤环境与肥力监测等五大学科,拥有农业部浙江土壤肥料与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浙江省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农业环境资源重点实验室、新型肥料产业化中试基地和浙江沃土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等科研开发机构。建立了农村水环境保护、污染土壤治理、固废资源化利用三个院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开展测土诊断施肥技术、新型肥料研发、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土壤修复、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养殖废水循环利用、节水灌溉技术、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土壤肥力与环境质量定位监测与评价、草业开发等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共承担国家级课题60余项,部省重点及省基金项目170多项,国际合作项目25项;获部、省以上科研成果奖励6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9项,发表论文45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论文70余篇。与浙江大学联合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农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等院校设有联合硕士点,为“八五”、“十一五”期间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实力“百强研究所”。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柑橘研究所
  • 发文量: 942
  • 被引量: 601
  • EI: 2
  • SCI: 27
  • 北大核心: 208
  • CSSCI: 0
  • CSCD: 118

研究主题:主要从事柑橘、杨梅、枇杷等常绿果树的品种改良、栽培技术、病虫防治、农产品采后处理、加工综合利用、质量检测等领域的试验研究和技术推广服务

简介:"浙江省柑橘研究所,创建于1936年,是全国第一个建立的柑橘专业研究机构,2007年成为农业部国家现代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华东试验站。建有浙江省柑橘黄龙病快速检测平台,为华东产区提供植病检测服务。所柑橘种质资源圃收集柑橘品种资源材料257个。 全所现有员工78名,其中中高级科研人员35名,其中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博士5人,硕士22人。有4名科技人员入选省“151人才工程”,9名入选台州市 “211人才工程”,2名入选浙江省农科院“奔腾人才”工程。聘请3名国内知名柑橘专家为所客座研究员。 主要从事柑橘、杨梅、枇杷等常绿果树的品种改良、栽培技术、病虫防治、农产品采后处理、加工综合利用、质量检测等领域的试验研究和技术推广服务。编辑出版的《浙江柑橘》是国内园艺类核心刊物。?近20多年来,在品种选育、优质果栽培技术、病虫害优化防治、果品加工等领域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20多项。尤其是选育出东江本地早、红玉柑、凯旋柑等10多个优良品种,引进杂柑、甜橙等40多个品种,推广柑橘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面积达100多万亩。分别与台州市黄岩蜜橘合作社、临海市涌泉柑橘产业合作社、临海涌泉岩鱼头橘场、临海市桃渚镇签署技术依托单位及聘请首席专家协议;与瓯海区农林渔业局签订瓯柑技术开发合作协议。台州市黄岩蜜橘合作社(本所为副监事长)、临海市涌泉柑橘产业合作社(本所为总顾问单位)被评为台州市级“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本所被评为台州市农业标准化工作先进集体。为浙江省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每年接待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等国10多批次的专家学者来所讲学交流,已与日本、韩国、越南、澳大利亚等国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 发文量: 835
  • 被引量: 548
  • EI: 3
  • SCI: 194
  • 北大核心: 269
  • CSSCI: 0
  • CSCD: 241

研究主题:主要从事蔬菜瓜果新品种选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和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为集育、引、繁、推于一体的公益性科研机构

简介:"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成立于2001年12月,其前身为浙江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蔬菜育种研究室、设施栽培研究室和浙江省农业新品种引进中心,为浙江省最大的蔬菜专业研究机构,在“十一五”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能力评估中排名第49位,专业排名第6位。主要从事蔬菜瓜果新品种选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和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为集育、引、繁、推于一体的公益性科研机构,现有职工5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科技人员43人,博士27人,国家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站长1人,科研辅助人员30余人。蔬菜研究所下设办公室、蔬菜育种研究室、设施园艺与技术服务研究室、重点实验室、农试场、浙江浙农种业有限公司。目前承担着国家科技攻关、国家科技支撑、国家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浙江省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等项目百余项。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争取上取得较好成绩,自蔬菜研究所成立以来,共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项,其中面上项目10项。 近年来,蔬菜研究所在重要基因挖掘和功能鉴定、育种技术、种质创新与鉴定利用技术研究上取得显著进展:研究开发了番茄、豇豆、瓠瓜、菜用大豆、花椰菜、大白菜、黄瓜等蔬菜作物与重要农艺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并成功应用于优异基因的聚合和育种实践;创新建立了长豇豆、瓠瓜性状-SNP标记关联分析平台;研究建立了miRNA介导的菜用大豆抗逆分子机制研究平台;研究建立了花椰菜、白菜小孢子离体培养技术和以小孢子培养为核心技术的花椰菜高效育种技术,构建了与核心技术相配套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非对称性融合体细胞杂交种质创新技术,这些技术达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蔬菜研究所在蔬菜育种、设施栽培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其育成品种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等科技成果30余项,育成通过国家鉴定、浙江省审(认)定和鉴定的蔬菜新品种68个,自主选育的浙杂系列番茄、浙茄系列茄子、之豇系列豇豆、耐热早熟大白菜、设施瓠瓜、菜用大豆等蔬菜新品种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覆盖面。获国家新品种权5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项、新型实用专利12项。在《the Plant Journal》、《Journalof Experimental Botany》、《Heredity》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72篇。 蔬菜研究所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美国普渡大学、美国农业部蔬菜学实验室、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韩国国立园艺研究院和意大利卡塔尼亚大学等国际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双方交流频繁,合作成果颇丰。 下属浙江浙农种业有限公司是以营销推广本所育成新品种为主、从事蔬菜瓜果新品种示范推广和种子产业化工作的种业公司。公司在省内外建有规范的蔬菜种子繁育基地,并具有较为完善的营销网络和技术服务体系。公司以本所雄厚的科研力量为依托,以质量信誉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服务蔬菜产业,为我国效益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 发文量: 723
  • 被引量: 415
  • EI: 1
  • SCI: 25
  • 北大核心: 223
  • CSSCI: 0
  • CSCD: 171

研究主题:主要研发领域——花卉、中药材、果树、丛生竹与经济林、林业生态、药用真菌、植物保护、植物引种与驯化、食用菌、园林景观设计与工程。

简介:"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是主要从事我国中、南亚热带地区经济植物资源研究与开发的区域性综合型研究所,创建于1962年1月,所部位于温州景山。现有在岗职工8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2人,研究员4名、副研究员17名、中级职称28名,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1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151人才”12人、浙江省农科院“奔腾人才”6人、温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人、温州市“551人才”22人。下设7大研发处室—— 花卉资源与育种研究室、花卉栽培研究室(花卉开发中心)、经济植物研究室(药用植物与果树研究室)、林业与生态研究室、虫生真菌利用与植物保护研究室、分析检测中凡、马站试验站。拥有自主使用权属土地1032亩,科研办公用房4000平方米。 主要研发领域——花卉、中药材、果树、丛生竹与经济林、林业生态、药用真菌、植物保护、植物引种与驯化、食用菌、园林景观设计与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农业部新农药田间药效试验认证单位、浙江省药用植物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花卉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浙江省农科院亚热带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温州市虫生真菌资源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温州市花卉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浙南土壤与植化检测中心、亚热带植物种质资源圃。主导科技产业——中高档花卉经营、园林绿化工程、新资源食品、林业规划设计。四大产业化开发基地——温州市农业高新园区亚热带植物种苗创新基地(中高档花卉科技示范基地)、景山亚热带特色绿化苗木基地、瓯海高山花卉培育基地、苍南马站特色苗木繁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温州植物园、国家级植物科普教育基地。 建所50多年来,秉承“立足温州,服务浙江,面向全国,跟踪国际”宗旨,先后引进国内外亚热带特色经济作物和园林绿植638种,建立各类科技示范和成果推广基地12万亩,为浙江创造45亿元社会经济效益。取得省部级获奖成果35项,地厅级获奖成果90项。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发表学术论文1050篇,出版专著26部。亚热带植物种苗创新基地和园林花卉科技示范基地,设施水平和科技含量浙南一流,年产中高档盆花和林木种苗300万盆(株)。具备国家园林施工二级资质的科技型企业——亚热带园林绿化工程公司,对外承接园林绿化工程设计与施工。集多年植物引种驯化科研积累于一身,位于景山公园内的亚热带植物种质资源库和科普植物园,面积35公倾,现保存珍贵植物220种,为国家级植物科普教育基地。"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科学研究所
  • 发文量: 681
  • 被引量: 389
  • EI: 58
  • SCI: 161
  • 北大核心: 351
  • CSSCI: 0
  • CSCD: 293

研究主题:从事农产品物流保鲜、精深加工、功能食品理论研究和新技术开发

简介:"成立于1994年,是专业从事农产品物流保鲜、精深加工、功能食品理论研究和新技术开发,兼示范应用推广的学术性研究机构,前身浙江省农产品产后技术研究中心(1988)。现有食品物流与质量控制、果蔬加工、畜产与水产品加工等学科方向;建有首批中国轻工业重点实验室和浙江省果蔬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专业科研仪器设备达3000余万元;拥有农业部两个技术平台:“国家柑橘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和“浆果产地加工技术集成基地”;设有农产品保鲜和果蔬加工两个博士后工作点。参加“柑橘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中国农产品贮运保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浙江省首批科技创新团队“农产品物流贮运保鲜和品质控制创新团队”。 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专家、浙江省“151”人才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专家等。其中具有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13人;博士20人,拥有硕士学位以上的人数占全所90%,30余人具有国外大学、研究院所学习和工作经历。与南京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等国内大学联合招生,已培养博(硕)士研究生80余人。 近5年来,承担各级科研项目14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基金13项,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和科技部“十二五”支撑课题各1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项,省部重点以上项目50余项。获国家科技二等奖(排名2)、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4)各1项,中华农业科技奖一、二等奖各1项,主持获省科技奖12项:浙江省科技一等奖2项,浙江省科技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山核桃的加工、包装和贮藏方法”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评选的“中国专利优秀奖”。制定国家行业标准7项,已颁布5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0多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近百余篇。 自主研发的干坚果、浆果、水蜜桃、枇杷、笋、豆芽等果蔬安全物流保鲜技术和南方型SMCS、NSS节能保鲜库和配套装备材料;及柑橘、果蔬软罐头、果汁果醋饮料、畜产品、盐渍菜等系列加工技术成功应用到浙江省内外;受到普遍欢迎和充分肯定,帮扶了大批的企业和农户,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值达10亿元以上,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