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phlb突变体与多倍体Aegilops杂种F_1回交植株(BC_1F_1)的细胞学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任贤

作者: 任贤;张曦燕;韩敬花;樊路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中国春phlb突变体;普通小麦;Aegilops;BC1F1植株;染色体配对;雌配子

期刊名称: 西北植物学报

ISSN: 1000-4025

年卷期: 2002 年 22 卷 06 期

页码: 20-25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中国春 phlb突变体与 5个多倍体 Aegilops的杂种 F1 用普通小麦进行回交 ,并对回交一代 (BC1 F1 )的细胞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BC1 F1 植株花粉母细胞最高染色体数 56条 ,最低 35条 ,一般情况下 phlb基因可以增加 BC1 F1 植株的染色体数 (不是所有组合 ) ,但不能增加染色体配对水平。杂种 F1 回交时有效雌配子最高染色体数在含有 phlb基因组合中高于不含 ph1 b基因的组合 ,但最低染色体数目相等 ,且含有 2 1条染色体雌配子最具有竞争力。同时也证明 ,回交的成功并不取决于杂种 F1 通过重建分裂 (restitution division)形成的未减数雌配子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普通小麦品种中Ph基因突变体自然存在的可能性研究. 马瑞,郑殿升,樊路. 1999

[2]普通小麦与沙生冰草属间杂种的产生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李立会,董玉琛. 1990

[3]普通小麦与沙生冰草、根茎冰草属间杂种的产生及其细胞遗传学研究. 李立会. 1991

[4]焦核与大核龙眼雌配子体发育、授粉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的比较研究. 许家辉,黄镜浩,余东,魏秀清,许玲. 2012

[5]水稻雌性半不育突变体M21的细胞学研究和基因的初步定位. 龙思芳,张大双,彭强,姜雪,雷月,宫彦龙,徐海峰,李佳丽,邓如玉,朱速松. 2017

[6]体外诱导多能干细胞产生生殖细胞的研究进展. 纪猛,李向臣,李璐,关伟军,马月辉. 2016

[7]phlb基因诱导小麦ABD染色体组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研究. 樊路,吴风彩,韩敬花,叶兴国,曹文广,潘淑婷,邓景扬. 1992

[8]小麦和彭梯卡偃麦草杂种及其衍生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Ⅰ.彭梯卡偃麦草及其与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杂种F_1的染色体配对. 张学勇,董玉琛,栗站稳. 1993

[9]应用荧光原位杂交和染色体配对研究八倍体小冰麦中2的染色体组构成及染色体特征. 高智,韩方普,何孟元,马有志,辛志勇. 1999

[10]紧穗野生稻的褐飞虱抗性导入栽培稻的研究. 颜辉煌,熊振民,闵绍楷,胡慧英,张志涛,田淑兰,汤圣祥. 1997

[11]小麦Ph基因的研究进展. 李化丹,刘晓强,曲云峰,张举梅,赵海滨,李集临,张延明. 2018

[12]phl6基因诱导小麦ABD染色体组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研究. 樊路,吴风彩,韩敬花,叶兴国,曹文广,潘淑婷,邓景扬. 1992

[13]小麦染色体介导的基因转移. 管延安,黄承彦. 2003

[14](普通小麦×山羊草)F_1用普通小麦回交的初步研究. 樊路,韩敬花,潘淑婷,叶兴国. 1993

[15]东方山羊草,属状山羊草中染色体配对控制机制的存在和作用. 叶兴国,徐惠君. 1997

[16]小麦ph1b、ph2a、ph2b基因系染色体配对作用研究. 叶兴国,樊路. 1992

[17]小麦ph1b、ph2a、ph2b突变体与粘果山羊草杂种及其衍生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叶兴国,樊路,韩敬花. 1992

[18]三个新型人工合成缺体-四体小麦材料的细胞学观察. 李龙秀,张连全,王纯洁,廖攀,杨武云,刘登才. 2009

[19]普通小麦×东方旱麦草属间杂种长期保存技术及稳定性研究. 张继益,董玉琛,蒋观敏. 2000

[20]小麦(T.aestivum)Waxy-D1基因缺失材料的发现及分析. 王子宁,郭北海,李洪杰,张艳敏,温之雨,李辉.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