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性黄白化品种扁形绿茶化学品质特征解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许继业

作者: 许继业;彭佳堃;蔺志远;戴伟东;谭俊峰;林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白化;黄化;扁形绿茶;色差;滋味;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

期刊名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ISSN: 2095-0381

年卷期: 2023 年 006 期

页码: 240-24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黄白化品种扁形绿茶主要化学成分差异及其汤色、滋味特征。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 UPLC-TQ-MS)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方法对不同黄白化品种扁形绿茶的主要水溶性成分进行定量测定,并结合感官分析和色差分析,探讨白叶1号和中黄系列品种制作的扁形绿茶的化学成分差异及其与汤色、滋味特征的内在联系。结果 普通绿茶品种(龙井43)、黄化品种(中黄系列)和白化品种(白叶1号)按照扁形绿茶工艺制得扁形绿茶,其茶多酚总量与氨基酸总量比值(酚氨比)的平均值分别为3.93、3.33(黄化品种比值范围为2.93~3.91)和2.59。化学成分分析显示,白叶1号和中黄系列扁形绿茶的主要差异成分为槲皮素糖苷(总量分别为3.11和3.86 mg/g)、半乳糖基黄酮糖苷(总量分别为1.21和2.32 mg/g)和非酯型儿茶素(总量分别为24.83和15.85 mg/g),均差异显著(P<0.05)。感官审评和色差分析表明,白叶1号和中黄系列相对于龙井43更鲜爽、鲜醇;白叶1号的涩味低于中黄系列,且汤色黄度更低。结论 黄白化品种扁形绿茶的酚氨比整体上低于普通品种扁形绿茶,其中白叶1号与龙井43扁形绿茶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最大,黄化品种中的中黄4号与龙井43扁形绿茶相近。黄化品种与白化品种制作的扁形绿茶相比,茶氨酸、非酯型儿茶素、槲皮素糖苷和半乳糖基黄酮糖苷是其主要差异成分。

分类号: TS272.7%O657.63

  • 相关文献

[1]不同产地扁形绿茶的品质成分差异分析. 桂安辉,高士伟,叶飞,龚自明,郑鹏程,王胜鹏,刘盼盼,王雪萍,滕靖,郑琳. 2020

[2]叶色特异茶树品种选育现状. 王丽鸳,赵容波,成浩,韦康,阮丽,吴立赟. 2020

[3]茶树品种‘白鸡冠’叶色性状遗传特性研究. 陈志辉,林郑和,游小妹,钟秋生,单睿阳,陈常颂,余文权. 2019

[4]贵州扁形绿茶香气成分组成研究. 郑文佳,沈强,郑道芳. 2011

[5]扁型绿茶加工急冷技术及加工设备的研究. 肖宏儒,钟成义,宋卫东,李德权,刘屏. 2008

[6]基于机采鲜叶加工扁形绿茶关键技术研究. 俞燎远,尹军峰,陈建新,陈根生. 2019

[7]扁形绿茶矿质元素含量与品质成分相关性分析. 桂安辉,叶飞,王胜鹏,高士伟,郑鹏程,刘盼盼,王雪萍,滕靖,郑琳,冯琳. 2022

[8]扁形绿茶自动化生产线关键加工工艺优化. 桂安辉,叶飞,龚自明,高士伟,刘盼盼,王胜鹏,郑鹏程,滕靖,王雪萍,郑琳,冯琳. 2021

[9]二棱大麦白化颖壳性状的遗传. 张国荣,林鸿生,余立云,杜永芹. 2000

[10]白化茶的研究与开发. 李荣林,孔云龙. 2010

[11]安吉白茶正常与白化叶片基因表达差异的初步研究. 王新超,赵丽萍,姚明哲,陈亮,杨亚军. 2008

[12]鲆鲽类白化机理的研究进展. 马爱军,雷霁霖,陈四清,刘新富,王印庚,张秀梅,陈大刚. 2003

[13]大菱鲆子二代家系白化与正常幼鱼生长及形态学差异. 关健,郑永允,刘洪军,官曙光,张全启,雷霁霖. 2011

[14]养殖水体中氨氮对大菱鲆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 李之乡,王伟继,胡玉龙,吕丁,吴欢欢,栾生,孔杰. 2017

[15]半滑舌鳎白化现象的初步研究. 李仰真,陈松林,邢贺飞,吴娅红,孙何军,王晓夏,李仲明,邵长伟. 2014

[16]牙鲆tyrp1a和tyrp1b的鉴定及tyrp1a与mmu-miR-143-5p_R+2的调控关系. 王若青,王娜,王仁凯,陈松林. 2018

[17]缩二脲对水稻出苗率及秧苗白化的影响. 张义凯,朱德峰,陈惠哲,张玉屏,向镜. 2017

[18]柞蚕初孵蚁蚕刚毛异常白化的诱因及预防. 逄玉军,马彦辉,杜占军. 2017

[19]水稻特异性失绿突变株表型性状及遗传分析. 黄富,李云武,陈家彬,赵德明. 2014

[20]基于SSR标记的白化和黄化茶树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 王松琳,马春雷,黄丹娟,马建强,金基强,姚明哲,陈亮.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