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工艺对绿茶关键呈香成分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尤秋爽

作者: 尤秋爽;石亚丽;朱荫;杨高中;严寒;林智;吕海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绿茶;关键呈香成分;搅拌棒吸附萃取;气相色谱-嗅闻-质谱;加工工艺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23 年 008 期

页码: 194-200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龙井43茶树品种的一芽二叶鲜叶为原料,按照传统工艺分别加工成炒青、烘青、蒸青、晒青4类绿茶,继而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技术研究分析了加工工艺对绿茶关键呈香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晒青绿茶样品中分别鉴定出了31、27、25、30种关键呈香成分,均以表现出花香、果香、青气特征的香气化合物为主;其中13种香气成分是4类绿茶共有的关键呈香成分,包括β-紫罗酮、萘、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I、香叶醇、1-辛烯-3-醇、2-庚酮、庚醛、己醛、乙酸叶醇酯、(E,E)-2,4-癸二烯醛、α-紫罗酮、苯乙醇。此外,研究表明,β-罗勒烯和(Z)-3-己烯基-α-甲基丁酸酯对炒青绿茶的香气品质有重要贡献,2-戊基呋喃、苯乙醛和α-松油醇对烘青绿茶的香气品质有重要贡献,而香叶基丙酮、γ-松油烯和α-柠檬醛对晒青绿茶的香气品质有重要贡献。研究结果有助于为揭示绿茶香气品质形成机理和研发绿茶香气品质定向加工调控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分类号: TS272.51

  • 相关文献

[1]黄山绿茶产销问题与对策. 袁自春,杨普. 2004

[2]提高传统绿茶耐藏性加工工艺的初步研究. 尹军峰,袁海波,汪芳,陈建新,许勇泉. 2006

[3]加工工艺对绿茶儿茶素组分和茶多酚保留率的影响. 崔宏春,余继忠,张建勇,郑旭霞,郭明敏,敖存,毛宇骁. 2014

[4]不同加工工艺对'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品质的影响. 罗金龙,杨太菊,陈盛相,张可依,刘冠群,李品武,许艳艳. 2022

[5]搅拌棒吸附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西湖龙井茶的挥发性成分. 王梦琪,朱荫,张悦,施江,林智,吕海鹏. 2020

[6]不同类型新疆风干牛肉挥发性风味成分差异分析. 沙坤,张泽俊,张松山,孙宝忠,雷元华,李红波,宋焕禄,张杨. 2018

[7]"清香"绿茶的挥发性成分及其关键香气成分分析. 王梦琪,朱荫,张悦,施江,林智,吕海鹏. 2019

[8]六堡茶挥发性成分中关键香气成分分析. 马士成,王梦琪,刘春梅,马婉君,朱荫,林智,吕海鹏. 2020

[9]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分析红香酥梨的香气成分. 李美萍,李彩林,王华瑞,张生万,尉立刚,郭彩霞. 2020

[10]茶叶挥发性成分中关键呈香成分研究进展. 王梦琪,朱荫,张悦,施江,林智,吕海鹏. 2019

[11]绿茶茶汤中微量金属元素种类及含量研究. 唐敏,侯渝嘉,黄尚俊,敬廷桃,邬秀宏. 2011

[12]绿色色香味形成的机理及其调控. 张文锦. 2001

[13]LED光质萎凋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研究. 袁林颖,杨娟,钟应富,张莹,罗红玉,邬秀宏. 2016

[14]外源氨基酸对茶叶的影响. 周锡樑,刘娟,祝爱,梅亚红,张卉,陈福林. 2007

[15]优质高产茶树纱列新品种. 冀宾莲. 1996

[16]浅析绿茶的品饮价值与保健功能. 唐华明,蔡伦红,王孝仕,杜晓. 2013

[17]优3等5个绿茶新品系比较试验. 游小妹,陈荣冰,陈常颂,钟秋生,陈志辉,林郑和. 2014

[18]碱洗茶鲜叶对绿茶加工品质的影响. 杨娟,钟应富,邬秀宏,张莹,罗红玉,袁林颖. 2017

[19]茶树杂交种茗科4号全国区试贵州点试验报告. 周富裕. 2009

[20]新选801与新选802绿茶品质鉴定及配套工艺试验. 宋振硕,杨军,王让剑,孔祥瑞,郭吉春.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