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20条记录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蒸煮前后不同颜色稻米的挥发性化合物

食品科学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对3种不同颜色稻米样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共检测出64个峰,鉴定出44种挥发性物质。白色稻米在蒸煮后释放出高浓度的2-甲基丙烯醛、3-甲基丁醛、庚醛单体、未定性组分2、9、12、15。红色稻米在蒸煮后释放出高浓度的庚醛(单体、二聚体)、戊醛、2-丁基呋喃、(E)-2-庚烯醛(单体、二聚体)、辛醛(单体、二聚体)、反-2-辛烯醛、壬醛(单体、二聚体)、异戊醇、癸醛、乙酸乙酯、2,3-丁二酮、2-戊基呋喃、未定性组分1、3、6、7、8、10、16、17、18、19。黑色稻米蒸煮后释放出高浓度的2-戊酮、2-己烯醛、丁烯腈、3-甲基-1-戊醇、1-辛烯-3-酮、糠醇、2-甲基丁酸乙酯、苯甲醛、苯甲醇、丙二酸二甲酯、未定性组分4、11。3种不同颜色稻米蒸煮后,香味物质增多。综上所述,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可以很好地表征不同颜色稻米及蒸煮前后的香气特征,为消费者的选购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稻米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偃麦的创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偃麦草属是小麦近缘种属中应用较为广泛的野生资源之一,作为小麦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的重要基因源,在创制小麦桥梁材料和遗传育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小偃麦创制工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是通过远缘杂交,将偃麦草属植物的染色体或染色体组遗传成分导入到普通小麦中,培育小偃麦(部分)双二倍体、异附加系、异代换系、易位系和渐渗系。小偃麦(部分)双二倍体主要是八倍体小偃麦(AABBDDXX, 2n=8x=56)和六倍体小偃麦(AABBXX,2n=6x=42),来源于偃麦草的染色体组(XX)多为混合染色体组(异源染色体组)。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工作,创制了类型丰富的小偃麦,在小麦抗病研究和新种质创制方面表现突出,在此基础上培育出一系列高产优质的小麦品种。小偃麦创制过程中,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 (Host) Barkworth&D. R. Dewey)和3种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elongatum (Host) D. R.Dewey×ponticum(Podp.) Barkworth&D. R. Dewey)因易于同小麦杂交,具有抗寒、抗旱、耐盐碱、抗小麦多种病虫害等特性,成为创制小偃麦的主要亲本来源,应用范围最广。本研究从5部分综述小偃麦的创制与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小偃麦的研发利用和小麦遗传资源创新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小麦 小偃麦 中间偃麦草 长穗偃麦草 杂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LN-1株的分离鉴定及基因组序列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查明并掌握辽宁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BVDV)的流行特性及生物学特点,为BVDV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采集辽宁省某养牛场疑似发生BVDV感染的病死牛脾脏组织,用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 IBRV)、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BRSV)、牛副流感病毒3型(Bovine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3,BPIV3)及BVDV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鉴定,将组织液接种MDBK细胞分离病毒。对细胞进行细胞病变效应(CPE)观察后再通过电镜观察、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鉴定病毒,PCR扩增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对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BVDV特异性引物RT-PCR鉴定结果为阳性,在280 bp处有条带,与预期条带大小相符,其余病原特异性引物未扩增出条带,证明未感染其他病原;分离得到的毒株在MDBK细胞中培养未出现明显细胞病变效应;病毒纯化后,经电镜观察可见直径约为50 nm的病毒粒子;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在接种分离毒株的MDBK细胞内可观察到亮绿色荧光,而对照细胞没有荧光,将分离得到的病毒命名为LN-1株;全基因组扩增序列大小为12 269 bp,遗传进化分析发现,LN-1株与XC、SD-15及ZM-95株在同一分支,与XC株核苷酸相似性为96.2%,属于BVDV-1m型。【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出1株1m型BVDV毒株,对后续疫苗研发、流行病学调查及致病机理等方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 全基因组测序 病毒分离 免疫荧光鉴定 遗传进化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性别、月龄对荷斯坦牛网膜脂肪组织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公牛(Bos taurus)去势和长期育肥能够促进内脏脂肪的沉积,过多的脂肪沉积易引发机体慢性炎症,然而有关牛网膜脂肪组织炎症的分子机理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牛网膜脂肪组织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性别和月龄对荷斯坦育肥牛网膜脂肪组织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择16月龄荷斯坦公牛(BF16)、阉牛(SF16)及26月龄阉牛(SF26)各3头,测定生长和血液生化指标,屠宰后采集网膜脂肪组织,进行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采用RNA-seq技术对3组牛网膜脂肪组织进行转录组学分析,筛选组间差异基因,并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qPCR验证、候选基因筛选及蛋白网络互作分析.结果显示,共得到1173个组间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8个基因表达趋势模式中;功能分析显示差异基因富集多个与炎症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随机选择6个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qPCR验证,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表明测序结果可靠;筛选到与炎症相关的5个生物学过程条目和5个信号通路共50个非冗余基因,聚类分析发现,与BF16组相比,去势能够上调SF16组网膜脂肪组织中抗炎症和促脂肪细胞分化基因(如TNF-α诱导蛋白3(TNF alpha induced protein 3,TNFAIP3),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等)的表达,下调促炎症基因(如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beta,IL1B))的表达;与BF16和SF16组相比,长期育肥能够上调SF26组网膜脂肪组织中衰老和慢性炎症相关的基因(如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 3,LGALS3),C-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7(C-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7,CCR7)等)的表达.蛋白网络互作分析显示IL1B为关键中心节点.本研究结果为优化利用荷斯坦阉牛生产大理石纹牛肉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荷斯坦牛 转录组 性别 月龄 脂肪组织炎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秋眠等级苜蓿根系性状对越冬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筛选适宜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探究苜蓿越冬率与根系性状及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为建立苜蓿人工草地提供优良品种.以国内外8个不同秋眠等级苜蓿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苜蓿产量、越冬率和根系性状(根颈直径、体积、入土深度、根长、主根直径、根尖数量、侧根直径、侧根位置、侧根数量、根系生物量)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评价筛选出最佳品种.公农2号、草原3号和肇东苜蓿的越冬率均大于95%,越冬率与根系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762;越冬率与根颈直径、入土深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797和0.756,与侧根位置呈显著负相关(0.712;P<0.05).越冬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0.956;P<0.01),其中肇东苜蓿、草原3号和公农2号产量较高,分别为12746.73、11921.24、11416.77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经主成分分析选出根颈直径、体积、入土深度、根长、主根直径、侧根直径、侧根数量和越冬率作为鉴定苜蓿耐寒性的重要指标,应用隶属函数评价得出品种抗寒强弱顺序依次是:肇东>公农2号>草原3号>金皇后>驯鹿>420>三得利>赛迪.公农2号、草原3号和肇东苜蓿的产量和越冬性均表现较好,较适宜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种植.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秋眠级 根系性状 越冬率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宏基因组学在牛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牛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对牛营养与健康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宏基因组学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可直接研究环境样品中所包含的全部微生物的群落功能和遗传组成,从而了解微生物的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多样性等.宏基因组学技术打破了微生物培养的局限,已被广泛应用于牛相关研究的多个领域.本文对宏基因组学在牛瘤胃微生物研究、牛病诊断、抗性基因鉴定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使宏基因组学技术能够在牛生产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 宏基因组学 微生物 疾病诊断 抗性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间作诱集植物的筛选及其对西花蓟马的诱集效果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诱集植物对设施栽培草莓上西花蓟马的诱集效果,利用Y型嗅觉测定仪测定了茉莉、栀子花、马鞭草、星空牵牛花、油豆角、红月季和茄子7种植物对西花蓟马的诱集效果,并在田间研究了诱集植物的不同种植方位(东、西、南、北、中)、种植方式(点状种植和片状种植)和种植密度(与草莓苗的种植比例分别为1∶4、1∶7和1∶11)对西花蓟马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对7种诱集植物的偏好性表现为茉莉>栀子花>马鞭草>星空牵牛花>油豆角>红月季>茄子。西花蓟马对不同诱集植物和草莓之间的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茉莉为诱集西花蓟马效果最好的植物,最适宜开展后续的与草莓间作的西花蓟马田间诱集效果试验。田间试验中,方位南种植的茉莉最早诱集到西花蓟马,且在整个调查期内诱集到的数量最多;东、西、南、北4个方位种植的茉莉诱集到的西花蓟马数量先增加后略有下降;而方位中种植的茉莉诱集到的西花蓟马数量则表现持续升高,但没有方位南诱集到的西花蓟马数量多。在整个调查时段,点状种植区茉莉诱集到的西花蓟马数量均显著高于片状种植区;4月15日,点状种植区茉莉先诱集到西花蓟马;5月15日,点状种植区和片状种植区茉莉诱集西花蓟马的数量均达到最高。种植茉莉处理草莓上的西花蓟马数量明显低于只种植草莓处理(CK),且茉莉和草莓种植比例1∶7处理的诱集效果最好;在5月25日、6月5日和6月15日,该比例处理草莓诱集到的西花蓟马数量分别比CK减少了343头/株、295头/株和300头/株。

关键词: 诱集植物 草莓 间作 西花蓟马 诱集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β-酪蛋白A2A2基因型奶牛在黑龙江省某牛场中的分布及泌乳性能

中国畜牧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β-酪蛋白A2A2基因型奶牛在牛群中的分布及泌乳性能,本研究对黑龙江省某规模化奶牛场第1胎次314头荷斯坦牛的血液样本中β-酪蛋白基因进行测序和分型检测;比较β-酪蛋白A1/A2基因型奶牛的分布规律及泌乳性能。结果表明:牛群中A1A1基因型频率为18.97%,A1A2基因型频率为48.41%,A2A2基因型频率为32.80%,A1基因频率为42.99%,A2基因频率为57.01%;β-酪蛋白不同基因型(A1A1、A1A2和A2A2)奶牛的泌乳量、乳脂和乳蛋白率等泌乳指标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荷斯坦牛 β-酪蛋白 A1/A2基因型 基因频率 泌乳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模型法的大豆抗倒伏评价方法研究

大豆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创新大豆抗倒伏鉴定方法,为简单、快速鉴定大豆机械化生产中的抗倒伏性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本研究以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主栽的大豆品种为材料,以大豆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的茎秆强度、株高、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地下部鲜重、地下部干重、植株含水量为指标,设计6种多因子抗倒指数,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大豆抗倒伏最佳鉴定时期及抗倒指数,并利用通径系数分析各指标对最佳抗倒指数的贡献大小。结果表明:结荚期检测多因子抗倒指数1A[茎秆强度/(株高×地上部鲜重)×100]为简单、快速鉴定大豆抗倒伏的最佳技术模型,抗倒指数1A为0.02以上的材料均表现出很强的抗倒伏能力。通径系数分析表明对大豆抗倒伏性贡献最大的因子为茎秆强度(r=0.831**),而对大豆易倒伏贡献较大的因子为株高(r=-0.644**)和地上部鲜重(r=-0.627**)。无论从相关程度还是相对效果来看,茎秆强度对抗倒指数的影响作用都极为明显,正向直接效应最大(P1→y=0.652)。研究确立了快捷评价大豆抗倒伏性的技术模型:在大豆结荚期检测抗倒指数1A[茎秆强度/(株高×地上部鲜重)×100]。抗材倒指数1A>0.02的材料抗倒伏能力较强,茎秆强度对抗倒指数影响作用极大。

关键词: 大豆 倒伏 抗倒指数 评价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局部硝态氮供应对不同品种小麦侧根发育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为须根系植物,根系发生发育除了受遗传因素控制外,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局部供应硝态氮对小麦侧根发生发育及植株氮素吸收的影响,可为小麦品种选育,增强小麦吸收硝态氮、提高氮素吸收效率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基础。选择4个小麦品种,H10、L14、衡观35和石麦15,开展盆栽试验,设置3个施氮水平:N0、94.5、473.5 kg/hm~2,研究硝态氮供应对不同品种小麦生物量和地上部氮素积累量的影响;进行营养液分根培养试验,两侧设置6个施氮处理:0/0、0/2.5、0/50、2.5/2.5、2.5/50和50/50 mmol/L,研究局部供应硝态氮对小麦侧根发生发育及植株氮素吸收的影响。研究发现,(1)小麦H10和衡观35在473.5 kg/hm~2高氮处理下生物量和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最大,L14和石麦15相对较小。(2)分根培养条件下,两侧均施50.0 mmol/L硝态氮小麦地上部干重与氮浓度明显高于两侧不施硝态氮处理。2.50 mmol/L处理一侧衡观35根干重和侧根密度高于不施硝态氮一侧,而L14在50.0 mmol/L硝态氮处理一侧根干重较大、侧根密度较高。施用2.50 mmol/L硝态氮一侧H10、衡观35和石麦15的侧根长度和侧根平均长度明显高于不施硝态氮一侧,并以石麦15侧根伸长倍数最大。与不施硝态氮一侧相比,50.0 mmol/L硝态氮一侧4个小麦品种的侧根长度、侧根平均长度均较长,以H10侧根伸长倍数最大。(3)局部供应硝态氮,明显促进小麦侧根伸长。诱导效应越大,小麦植株地上部氮累积越高。

关键词: 硝态氮 小麦 侧根 分根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