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20条记录
甜菜渣制取沼气和沼渣栽培平菇效果的研究

太阳能学报 1990 EI CSCD

摘要:采用5米~3下流式生物膜床厌氧消化罐,利用甜菜渣制取沼气,并将排出的沼渣栽培平菇。结果表明,最高产气率为2.1m~3/m~3·d,平均产气率为1.2m~3/m~3·d。沼渣培养平菇的产量分别比锯末和废棉籽增产9.3—32.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泌抗马铃薯Y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大鼠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及抗体稳定性测定

生物工程学报 1990 CSCD

摘要:用大鼠的骨髓瘤细胞系(IR983)与经马铃薯Y病毒(PVY)免疫的大鼠(LOU/c)脾细胞融合,建立了3类分泌抗该病毒株系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其一对PVY~n具有特异性反虚;其二对PVY°具有特异性反应;其三对PVY~n和PVY°均产生反应。经用ELIAA双抗体夹心法和ELISA间接法检测,上述(McAb)同TMV、CMV、TEV、AMV、TuMV、PLRV、PVX七种植物病毒均不产生交叉反应。对上述杂交瘤细胞系和McAb的生物学特性及理化特性进行了鉴定。

关键词: 马铃薯Y病毒 大鼠杂交瘤 单克隆抗体

强春性小麦品种的生育特性

应用生态学报 1990 CSCD

摘要:强春性小麦品种在生育过程中,对温度条件要求不严格,生育早期没有低温效应。它们对日长也无严格要求,其光周期反应不具有长日植物的性质。在我国南北不同播期的不同温光组合中,都能顺利通过各生育时期,正常抽穗和开花。这种品种类型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在科研和生产中均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 强春性小麦 生态适应性

纤维亚麻干物质生产与分配规律的探讨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CSCD

摘要:纤维亚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点是随着生育期的进展逐渐增加,后期缓慢下降。成熟期根、茎、叶、蒴果互相之比为0.12∶1∶0.11∶0.29,纤维亚麻的生物产量与原茎产量、原茎产量与经济系数的关系均呈显著的正相关。纤维亚麻由低产变高产应当着重提高生物产量,而由高产再高产应在获得一定生物产量的基础上提高经济系数。

关键词: 纤维亚麻 干物质 生物产量 原茎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免疫荧光法研究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11S和7S蛋白的积累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89 CSCD

摘要:本文利用免疫荧光法研究了种子发育过程中11S和7S两种球蛋白的积累过程。7S蛋白在子叶的沉积始于开花后15天,11S蛋白的沉积稍迟一些。开花后20—30天,这两种球蛋白增加非常迅速。观察到这两种蛋白或它们的类似物从珠被向子叶转运的趋势。还发现有的品种某些子叶细胞不积累11S蛋白,而在高蛋白品种和高蛋白野生大豆所有子叶细胞都充满11S蛋白和其它贮存物质。

关键词: 大豆 球蛋白 免疫荧光 胚胎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马铃薯适宜种植地区的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CSCD

摘要:作者从1974年开始,对我国马铃薯栽培分区问题进行了历时7年的调查研究,目的是为了因地制宜地推行新品种及新的科研成果以促进全国马铃薯生产的发展。根据对全国各地调查所获得的资料,以不同栽培类型为基础,结合马铃薯生物学特性的要求,并依据气象因素和地形地貌、将中国马铃薯的生产栽培划分为4个栽培区域,即 1、北方一季作区;2、中原二季作区;3、南方二季作区;4、西南一季作和二季作垂直分布区。 本文具体地叙述了划分栽培区的科学依据和每个栽培区的界线及包括的省分和地区,并明确提出了各区发展马铃薯生产的方向、存在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栽培区划 栽培类型 生长周期 一作区 二作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浆土土体构型改造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CSCD

摘要:三年盆栽和田间试验表明:1.淀积层混拌白浆层最适宜比例为1∶1和0.5∶1,增产率为12-52%。2.改土增产机理在于:混拌以后,打破了紧实、板结的白浆层,土壤机械组成两层性和砂粘比发生了明显变化,白浆层复原性降低,土壤总孔隙和非毛管孔隙增加,土壤水分性质得到改善,混拌土层自身调节水分的能力得到提高,进而增强了土壤抗旱、抗涝性;活土层增厚到60厘米,增加了土壤库容,扩大了作物根系生活领域,根系可免受白桨层影响。

关键词: 白浆土 土体构型 白浆层 淀积层 混拌比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寒易旱区少耕法的效果和效益

土壤学报 1989 CSCD

摘要:本区位于我国北部,属高纬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为—2℃—1.0℃,活动积温(≥10℃)1600—2400℃,无霜期为80—125天,作物属一年一熟制,年平均降雨量450—65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400—2800小时,一般春季干燥,夏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um)在黑龙江省接种效果与接种有效性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CSCD

摘要:据1983-1985年在黑龙江省45个县,(市)792个试验点,6种土壤和14个大豆品种的小区试验和大面积试验证明:大豆接种根瘤菌比不接种平均增产11.2%,每公顷增收大豆241.5公斤。5年(1983-1987)累计应用面积已达31.5万公顷。由于大豆接种根瘤菌增加了大豆的结瘤数和根瘤重、植株鲜重和干重、植株含氮量和根瘤固氮酶活性,从而提高大豆产量和籽实蛋白质含量。本文研究了大豆接种根瘤菌的有效性与土著根瘤菌生态分布(以大豆自然结瘤性状C值、接种回收率为指标),大豆品种对根瘤菌的选择性,土壤化学因子(N.P.K.DH.有机质)的相关关系以及与化学肥料(磷酸二铵)、微量元素肥料(钼酸铵),VA菌根真菌的联合增产效应。

关键词: 大豆根瘤菌 接种有效性 大豆自然结瘤性状C值 接种回收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36937037137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