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SCI(精确检索)
62条记录
抗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广谱性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鉴定

分析化学 2014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制备了抗拟除虫菊酯类农药(Pyrethroids)的广谱性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免疫学特性;以间苯氧基苯甲酸(PBA)为半抗原,用活性酯法将其与牛血清蛋白(BSA)偶联制得人工抗原PBA-BSA免疫Balb/c小鼠,5次免疫后选择效价最高、对PBA识别能力最强的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在PEG1500作用下融合,经间接ELISA筛选及有限稀释法进行亚克隆,分离阳性细胞株,腹水诱导法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并用Protein G亲和柱纯化,间接ELISA法测定抗体效价、亚型、亲和力常数及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作用;UV结果显示,PBA-BSA成功偶联,获得1株稳定分泌抗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4H11,其培养腹水抗体效价为1∶6.5×106,其抗体亚类为IgG1,对PBA的亲和力常数为2.5×10 L/mol,对PBA的IC50为208.9μg/L,检出限为21μg/L,对高效氯氰菊酯、氟氰戊菊酯、氰戊菊酯和氯氰菊酯的IC50分别为1.01,2.15,3.16和3.67μg/L。

关键词: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广谱特异性 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副溶血弧菌的热激亚致死损伤与显微红外光谱检测

分析化学 2013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传统的平板计数法作为对照,利用显微红外光谱技术(4000~400 cm!1)并结合化学计量学,研究了在55℃水浴中热激处理不同时间(0,2,4,6和8 min)对副溶血弧菌失活和亚致死损伤的作用效果。二维主成分分析(PCA)表明,正常细菌与受损细菌能够各自聚类,明显区分,而且损伤程度不同的细菌也能够基本区分。载荷图分析(LPA)发现,加热处理后,副溶血弧菌中的多糖、结构蛋白、脂质、核酸都发生了变化,其细胞壁、细胞膜和DNA皆遭受损伤。类模拟软独立建模(SIMCA)的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受不同程度热损伤的细菌均有80%以上的预测率,能够被有效区别开。研究表明,显微红外光谱技术具有检测热激后亚致死损伤的副溶血弧菌的潜力。

关键词: 显微红外光谱技术 副溶血弧菌 亚致死 热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酸适体识别荧光法检测汞离子

分析化学 2012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已知的Ni2+适体的改造,发现了对Hg2+有较强结合活性的核酸适体N1,基于N1的二级结构进行改造,获得了具有较高活性的核酸适体N5,并建立了荧光检测方法。以荧光基团FAM标记核酸适体,在94℃变性5 min,室温(25℃)下复性30 min后,适配体与标记有荧光猝灭基团DABCYL的一段互补序列Q2结合(适体与Q2的浓度比为1∶3),加入系列浓度的Hg2+与互补序列竞争结合核酸适体,以荧光信号的变化定量分析Hg2+浓度。结果表明,N1与Hg2+结合呈线性,线性范围为1.25~20 mg/L;检出限为0.62 mg/L;以N1结构为基础改造合成的序列和结构均不同的适体N4,N5,N6,N7对Hg2+的识别结合活性均不同,其中适体N5与Hg2+结合活性最为灵敏,特异性高,线性范围为0.156~2.50 mg/L;检出限为78μg/L。

关键词: 核酸适体 荧光 汞离子 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烟草中菌核净残留

分析化学 2012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简便、灵敏地检测烟草中菌核净残留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TRFIA),及配套的无净化的快速前处理技术。采用镧系元素螯合物Eu-N1标记亲和纯化后的羊抗兔IgG示踪抗体。采用间接竞争TRFIA法建立了菌核净标准抑制曲线,方法的检出限I10为2.0μg/L;抑制终浓度I50为32.00μg/L;检测线性范围为4~128μg/L。考察了丙酮提取后33%,10%和1%的烟草基质对菌核净-TRFIA分析方法的影响,表明在1%烟叶基质条件下,建立的菌核净的抑制曲线的线性范围与标准抑制曲线趋于平行,确定烟草样品的前处理稀释倍数为100倍,计算得到基质影响因子(Im)为17.1。对烟叶样品中添加1,7和24mg/L的菌核净标样,连续3d的添加回收实验表明,方法的回收率为73%~128%,相对标准标准偏差(RSD)在4.3%~13.2%之间;烟草中菌核净的实际最低检出限为1mg/L。本方法可望用于烟草中菌核净残留的快速筛选检测。

关键词: 菌核净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烟草 样品前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酸适体技术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

分析化学 2011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核酸适体(Aptamer)是经体外筛选技术(SELEX)筛选出的能特异结合蛋白质或其它小分子物质的寡聚核苷酸片段,对可结合的配体有严格的识别能力和高度的亲和力。经过十几年的发展,SELEX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和工具,被广泛应用到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临床医学等领域。高通量筛选的技术特点与Aptamer精确识别、易体外合成与修饰等特性,使得Aptamer在分析化学与生物医药研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提高筛选效率和效果为目标的核酸适体筛选技术新进展、核酸适体技术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回顾,展望了核酸适体在食品安全分析上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核酸适体 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 食品安全 残留分析 有机小分子,评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脱氧杂氮胞苷抑制小鼠附植前的胚胎发育(英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9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DNA甲基化在哺乳动物发育过程中有关键作用.在小鼠附植前胚胎发育过程中,DNA甲基化一直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通过将体外受精胚在5-AZA-CdR中持续培养,研究5-AZA-CdR对小鼠附植前胚胎发育的影响,为附植前胚胎发育机理的研究及5-AZA-CdR的毒副作用研究提供试验基础.从原核期加入不同浓度的5-AZA-CdR时,胚胎不能发育到桑椹胚(0.2和1.0μmol/L)和4-细胞胚(5.0μmol/L);从2-细胞期加入时,胚胎阻滞于未致密化的8-细胞(0.2和1.0μmol/L)和3/4-细胞期(5.0μmol/L);而当从4-细胞加入时,虽然胚胎能够发育到早期桑椹胚,但发育比例同对照相比显著降低(P<0.05).进一步检测凋亡、基因组DNA甲基化和整体转录活性,结果显示,高浓度的5-AZA-CdR导致8-细胞和早期桑椹胚发生早期凋亡,而低浓度的5-AZA-CdR引起8-细胞和早期桑椹胚基因组DNA甲基化的降低和转录活性的降低,并且这种降低呈浓度依赖性.所以加入低浓度的5-AZA-CdR时,胚胎的DNA甲基化降低,引起转录活性的降低,进而导致胚胎发育的停滞.

关键词: 5-AZA-CdR 凋亡 发育 DNA甲基化 转录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甲氧基有机磷杀虫剂广谱特异性抗体的制备

分析化学 2008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通用结构O,O-二甲基硫代磷酸酯为目标检测基团,制备针对甲氧基有机磷杀虫剂的广谱特异性抗体。利用O,O-二甲基硫代磷酸钠和氯乙酸合成半抗原S-羧甲基-O,O-二甲基二硫代磷酸酯(CMP),通过混合酸酐法(MA)和活性酯法(AE)分别与牛血清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偶联。CMP-MA-BSA、CMP-AE-BSA作为免疫原均获得了免疫应答。其中,CMP-AE-BSA所获得的抗血清效价最高,为256000。研究了有机溶剂种类及含量、pH因素对ELISA曲线的影响,确定CMP酶联免疫分析方法(ELISA)的最佳工作条件,CMP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76μg/L,IC50为93.97μg/L。以14种常见有机磷杀虫剂为对象,检测抗体对其交叉反应,测定结果表明:抗体对马拉硫磷、稻丰散、乐果、亚胺硫磷、倍硫磷、甲基嘧啶磷、甲基对硫磷、杀螟硫磷及杀扑磷等均有识别作用。IC50分别为69.92、136.90、230.39、416.84、508.57、510.38、607.21、835.30和850.21μg/L。该技术可用于多种甲氧基有机磷杀虫剂的快速定性或半定量检测。

关键词: 甲氧基有机磷 杀虫剂 广谱特异性抗体 酶联免疫分析(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个新的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的生理特性和基因定位(英文)

遗传学报 2007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秋丰M来源于粳稻秋丰的自然白化转绿突变株。其主要特征为前三叶白化带绿,第四叶及以后叶片均为淡绿色,抽穗时,秋丰M的颖壳和前三叶一样仍出现带绿的白化现象。不同生长时期对野生型和突变型水稻叶片色素含量测定的结果与田间观察结果一致,秋丰M确实存在着一个叶色显著变化的过程。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结果表明,秋丰与秋丰M除穗颈长和千粒重达到极显著差异外,其他农艺性状均无明显差异。遗传分析发现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以209株培矮64S×秋丰M F_2的隐性突变个体为定位群体,将突变基因定位在水稻第2染色体长臂上,位于 SSR 标记RM475和RM2-22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17.3 cM和2.9 cM,并将该基因命名为gra_(t)。

关键词: 水稻 白化转绿突变体 基因定位 SSR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5的分子定位

遗传学报 2005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Xa 2 5是从体细胞突变体HX 3中鉴定出的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通过花药培养构建了 0 2 4 2 8(粳稻 )和HX 3(籼稻 )的双单倍体 (DH)群体 ,该群体包含了 12 9个稳定株系 ,以我国长江流域水稻白叶枯病的代表菌株浙173对DH群体进行抗病性鉴定 ,抗病株系数和感病株系数分别为 6 2和 6 7。共选用覆盖水稻 12条染色体的 30 0对SSR引物对 0 2 4 2 8和HX 3进行多态性分析 ,有 74对引物在双亲之间表现差异。利用这些差异引物对DH群体进行连锁分析 ,从而将抗白叶枯病基因Xa 2 5定位到第 4染色体长臂末端的两个SSR标记RM6 74 8和RM 115 3之间 ,连锁距离分别为 9 3cM和 3 0cM。

关键词: 分子定位 体细胞突变体 水稻白叶枯病 Xa-2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低温花粉不育的QTL分析

遗传学报 2005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籼粳杂种低温花粉不育的遗传基础,以籼稻品种3037和粳型广亲和品种02428的F2分离群体进行了低温花粉不育的遗传分析。推迟播种后,F2群体各单株孕穗期的日平均温度为21~23℃,调查了F2群体各单株的花粉育性。利用108对SSR引物构建了包含157个F2单株,覆盖12条染色体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该连锁图的总长度为1857.8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6.26cM,标记较均匀地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采用区间作图法对F2群体花粉不育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2个低温花粉不育QTLs,即qLTSPS2和qLTSPS5,分别位于第2、5染色体,其加性效应分别为0.021、0.045,显性效应分别为-0.246、-0.251,显性度分别为11.7和4.8,具有超显性效应,超显性是QTL作用的主要方式,这2个位点杂合基因型在低温环境下具有降低花粉育性的作用,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5.6%、11.9%。另外,两因素的方差分析表明这两个QTL之间不存在互作。

关键词: 水稻 籼粳杂种 低温 花粉不育 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