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大豆粒形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梁慧珍 1 ; 李卫东 2 ; 王辉 1 ; 方宣钧 3 ;

作者机构: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油作物研究所

3.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

关键词: 大豆;粒形性状;遗传效应;遗传方差和协方差

期刊名称: 遗传学报

ISSN: 0379-4172

年卷期: 2005 年 32 卷 11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SC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双子叶植物种子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了大豆品种双列杂交F1和F2种子的粒重、粒宽、粒厚和粒长/粒宽、粒长/粒厚、粒宽/粒厚粒形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7种粒形性状同时受制于种子直接遗传效应,而且还不同程度的受制于母体和细胞质效应。其中,百粒重、粒长、粒长/粒宽、粒长/粒厚和粒宽/粒厚的遗传以细胞质效应为主;粒宽和粒厚以母体遗传效应为主。粒重、粒长和粒长/粒宽、粒宽/粒厚的种子直接遗传率和细胞质遗传率均属中等,对其4个性状选择可以在较高世代单株和单粒选择均有效果。粒宽和粒厚母体遗传率数值较大,对其性状应以母体单株为单位早代选择,以增加粒宽和粒厚。P2和P7可作为增加百粒重、粒长/粒宽、粒长/粒厚和粒宽/粒厚的理想亲本;P1、P4和P6分别是提高粒长、粒厚和粒宽的理想亲本。

  • 相关文献

[1]普通玉米子粒性状四类效应的遗传分析. 李玉玲,薛喜梅,连东军. 2000

[2]6种大豆粒形性状的QTL定位. 梁慧珍,王树峰,余永亮,王庭峰,巩鹏涛,方宣钧,刘学义,赵双进,张孟臣,李卫东. 2008

[3]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的遗传效应研究. 梁慧珍,李卫东,曹颖妮,王辉. 2006

[4]利用杂种F2世代鉴定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并估计其遗…. 王建康,益钧镒. 1997

[5]水稻株系与亲本间灌浆期POD酶谱及遗传效应分析. 姬生栋,栗鹏,李江伟,宋刘敏,刘苗苗,高狂龙,尹海庆. 2018

[6]小麦穗部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解松峰,吉万全,王长有,胡卫国,李俊,张耀元,师晓曦,张俊杰,张宏,陈春环. 2019

[7]红花双列杂交后代羟基黄色素A含量的遗传效应分析. 梁慧珍,许兰杰,余永亮,谭政委,杨红旗,董薇,李磊,李春明,刘新梅,张收良. 2020

[8]陆地棉对棉叶螨的抗性遗传效应分析. 汪若海,闫文斌,王浩,马文龙. 1994

[9]棉花叶片早衰的诊断及遗传效应分析. 刘焕民,马奇祥,崔小伟,于霁雯,贾新合,高俊山. 2011

[10]玉米叶宽的遗传效应分析. 李丽华,魏昕,孟鑫,林海建,樊庆琦,鲁晓民,曹丽茹,张前进,张新,王振华. 2022

[11]玉米3个籽粒性状的遗传研究. 魏良明,曹丽茹,郭书磊,张前进,张新,郭金生,王振华,鲁晓民. 2023

[12]莠去津对大豆叶绿素荧光的影响及药害早期诊断的应用. 苏旺苍,孙兰兰,吴仁海,王恒亮. 2014

[13]几种作物秸秆基质的比较研究. 程志芳,王晋华,赵肖斌,米国全. 2010

[14]大豆抗胞囊线虫基因不同世代遗传率的变化. 卢为国,袁道华,李金英,李海朝,文自翔,张辉. 2010

[15]大豆叶片性状和叶绿素含量QTL间的上位性和环境互作效应. 梁慧珍,余永亮,杨红旗,董薇,许兰杰,牛永光,张海洋,刘学义,方宣钧. 2015

[16]大豆子粒棉子糖含量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李卫东,卢为国,梁慧珍,王树峰,李金英,于兆成,耿臻,刘亚非. 2009

[17]大豆连作障碍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汪立刚,沈阿林,孙克刚,武继承. 2001

[18]不同营养水平水培条件下幼苗期大豆下胚轴性状QTL定位与上位互作分析. 梁慧珍,董薇,许兰杰,余永亮,杨红旗,谭政伟,夏伟,陈鑫伟. 2018

[19]不同播期、行距、株距对大豆生育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刘健,祁丽敏,刘保才,卢为国,李海朝,雷晨芳. 2014

[20]大豆遗传图谱的构建和抗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的QTL分析. 卢为国,盖钧镒,郑永战,李卫东.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