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水稻生态育种新发展——两源并举组群筛选超优势稻的选育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黄耀祥 1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水稻;生态育种;早长;两源并举;组群筛选;配合力;超优势稻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1004-874X

年卷期: 2003 年 25 卷 03 期

页码: 2-6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粮食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农村的稳定、国家的稳定 ,首先要靠粮食的稳定 ,也就是靠粮食的安全。在新的形势下 ,粮食生产变得更具战略意义。为了更好地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适应农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革 ,同时为了适应国家的战略需要 ,保证在任何突发事件时都有迅速扩大粮食生产的能力 ,选育能胜任“少种、高产、多收、高效益”、可自行留种特别是有多种纯合优势综合于一体的“超优势稻”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从 2 0世纪 90年代后期起 ,对超优势稻的育种方案进行了探索 ,设计一条富有针对性的包含了原始性创新和技术集成创新的技术路线 ,并于2 0 0 1年开始进行中国超优势稻育种研究 ,利用两源并举组群筛选育种新方法 ,培育两源并举、多种纯合优势集于一体的超优势稻。超优势稻培育工程 ,实施两年多获得了可喜的苗头 :以金科占系列和奇国占等为亲本的杂交组合 ,其两源并举性状组配型优异和性状重组表现突出。预期超优势稻的培育工程 3年有突破 ,5年出硕果。

  • 相关文献

[1]水稻生态育种科学体系的构建和新进展——两源并举“超优势稻”的选育. 黄耀祥. 2003

[2]绿色革命六十载,天下粮安系终生-半矮秆水稻之父黄耀祥院士的学术成就回顾. 涂从勇,王丰. 2019

[3]超优势稻亲本及其F_1代根系特点研究初报. 梁青,陈伟雄,王秋燕,黄耀祥. 2004

[4]半矮秆、早长根深、超高产、特优质中国超级稻生态育种工程. 黄耀祥. 2001

[5]水稻生态育种科学体系的构建和新进展. 黄耀祥. 1999

[6]水稻生态育种科学体系的构建及新进展. 黄耀祥. 1999

[7]华南生态区超级稻育种的主要成就及未来发展趋势. 林青山,江奕君. 2007

[8]3个甜玉米自交系空间诱变效应及变异系育种潜力研究. 李高科,胡建广,郑锦荣,刘建华,文天祥. 2014

[9]烤烟淀粉含量的配合力与遗传分析. 张振臣,马柱文,李集勤,袁清华,谢锐鸿,李淑玲,陈俊标. 2017

[10]优质、抗逆甜玉米群体配合力及遗传潜势分析. 李高科,胡建广,刘建华,祁喜涛. 2008

[11]广谱恢复系3550及其系列杂交稻的选育和应用——Ⅰ.恢复系3550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彭惠普,李维明,伍应运,黄德娟,符福鸿,王丰. 1993

[12]5个超甜玉米新选系主要性状配合力分析及遗传参数估算. 李高科,胡建广,刘建华,李余良. 2008

[13]9个国外血缘超甜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测定与分析. 韩福光,郑锦荣. 2006

[14]水稻抗病优质品种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李晓方,何昆明,林红,朱小源,梁宁,吴东辉,甄海. 1998

[15]从胜泰1号的育成谈三高水稻品种的选育. 江奕君. 2003

[16]水稻遗传多样性育种体系创新. 李晓方. 2004

[17]“实践八号”卫星搭载水稻空间诱变稻瘟病抗性研究简报. 张景欣,杨祁云,王慧,刘永柱,郭涛,朱小源,喙志强. 2009

[18]大中微量元素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综合研究. 周少川. 2002

[19]美国特异水稻种质的利用. 李宏,周少川,黄道强,卢德城,缪若维. 2004

[20]与Gm6基因紧密连锁的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在水稻抗性育种中的应用. 肖汉祥,黄炳超,张扬.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