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现设水稻研究所、果树研究所、蔬菜研究所、作物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动物科学研究所、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动物卫生研究所、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茶叶研究所、环境园艺研究所、农业科研试验示范场、农产品公共监测中心和农业生物基因研究中心等15个科研机构。

简介: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成立于1960年1月,前身是1930年由著名农学家丁颖教授创办的中山大学稻作试验场及1956年成立的华南农业科学研究所。全院占地面积5000亩,现设水稻研究所、果树研究所、蔬菜研究所、作物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动物科学研究所、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动物卫生研究所、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茶叶研究所、环境园艺研究所、农业科研试验示范场、农产品公共监测中心和农业生物基因研究中心等15个科研机构。共有在职职工1462人,其中,高级职称专家37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职专家25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入选国家和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50人。全院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农业部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5个、农业科学观测试验站5个,广东省公共实验室3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种质资源圃5个,省市共建种质资源圃(库)11个。建有广东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以省农科院为依托,省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共建中国农业科技华南创新中心,整体科研条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是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我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了科技支撑作用。“十二五”以来,全院共获得科研项目立项2349项,科技成果奖励243项(国家科技奖励5项,省部级一等奖25项),授权专利366件,审定品种299个;;入选国家及省主导品种247个,主推技术69项,主要良种良法覆盖面积占广东省的40-80%。在全省100多个县市(区)建立了试验、示范、服务基地(基点)483个,与广州共建现代农业创新中心,与佛山、河源、梅州、韶关、湛江、茂名共建农科院分院,与江门、惠州共建现代农业促进中心。【查看更多】
下属机构
排序方式:

发文量

  • 发文量
  • 被引量
23条记录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研究主题:主要从事水果和蔬菜深加工、粮油深加工、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功能食品、食品安全等农产品加工研究,桑树和家蚕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新品种选育、家蚕病害防治等蚕业科技研究,农业微生物在畜牧和水产健康养殖、农副产物综合利用的应用等研究。

简介: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是从事农产品加工、蚕业科学技术和农业生物技术研究的省级科研机构。1956年成立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其前身是成立于1952年的广东省农业试验场蚕桑组;1987年成立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2005年起两所合署办公。现有在职员工近300人,其中科技人员136人,研究员21人,副研究员和高级农艺师26人,博士24人,硕士34人,培养“西部之光”访问学者2名、喀什地区对口援疆青年科技英才1名、博士后1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1人,国家现代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试验站站长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新世纪巾帼发明家新秀奖1人,广东省丁颖科技奖4人,广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3人,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带头人1人,“广东特支计划”杰出人才(南粤百杰)1人,“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1人,广东省食品学会突出贡献奖2人,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5人。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 发文量: 2546
  • 被引量: 1522
  • EI: 1
  • SCI: 571
  • 北大核心: 764
  • CSSCI: 0
  • CSCD: 334

研究主题:主要从事畜禽遗传育种、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水产科学、动物保健品研究与开发。

简介: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原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创建于1952年,主要从事畜禽遗传育种、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水产科学、动物保健品研究与开发。建有畜禽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华南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饲料效价与安全评价中心、广东省动物育种与营养公共实验室、广东省畜禽育种与营养研究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2011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中心与畜牧所合署办公。所内建有国家级惠阳胡须鸡保种场、国家级乌鬃鹅保种场和5家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场地总面积超过14000m2,成果示范基地10多万m2。研究所配备科研仪器100多台/套,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全所科技人员160人,其中博士 35人、硕士55人、高级职称35人,包括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4人(其中3人担任功能研究室主任),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人。  “十五”以来,主持完成了国家863计划、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专项、948项目等国家、省(部)级及其它科研项目500多项,荣获国家、部(省)级重大科技成果奖励 3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部级一等奖 20项,获得发明专利9项。主办《广东畜牧兽医科技》、《饲料科技通讯》、《飞禧特通讯》,每年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 发文量: 1960
  • 被引量: 1051
  • EI: 5
  • SCI: 225
  • 北大核心: 893
  • CSSCI: 0
  • CSCD: 873

研究主题:主要从事果树栽培技术、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创新利用、新品种选育、生物技术、贮藏保鲜等研究。

简介: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是广东省公益型科研机构,主要从事果树栽培技术、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创新利用、新品种选育、生物技术、贮藏保鲜等研究。 果树所现有研究员19人、副研究员20人、助理研究员24人,其中博士24人,硕士15人。高级研究人员合计有39人。在高级研究人员中,有3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名综合试验站站长;1名广东省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岭南水果创新团队首席专家、5名岗位专家;10名是院级学科带头人。 果树所设有香蕉种质资源、香蕉遗传改良、柑橘栽培、柑橘育种、荔枝、龙眼、优稀水果、果树病虫害、果品储藏保鲜、组织培养研究、菠萝芒果、水果产业经济等12个研究室。 全所占地面积30公顷,其中试验园面积23公顷,各种温网大棚2万平方米。重要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开发平台有农业部热带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华南热带果树脱毒中心、国家果树种质广州香蕉荔枝圃、农业部热带南亚热带果树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察试验站、农业部广州黄皮种质资源圃、广东省热带亚热带果树研究重点实验室、省市共建南亚热带果树种质资源库。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发文量: 1800
  • 被引量: 995
  • EI: 8
  • SCI: 283
  • 北大核心: 805
  • CSSCI: 1
  • CSCD: 867

研究主题:以农业有害生物(病、虫、草、鼠,包括入侵生物)和农药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中植物保护的重大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问题。主要开展植物有害生物发生规律、预测预报、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植物抗病虫种质资源及植物有害生物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创新利用等研究;环境友好型高效低毒农药、生物防治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开展技术示范、技术培训等服务“三农”工作。

简介: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成立于1973年8月,是省直科研机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现有在职职工144人,其中:高级职称35人(其中正高20人),中级职称42人,博士28人,硕士43人。取得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职专家1人;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3人。至2014年6月,总资产合计7167万元。 植保所以农业有害生物(病、虫、草、鼠,包括入侵生物)和农药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中植物保护的重大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问题。主要开展植物有害生物发生规律、预测预报、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植物抗病虫种质资源及植物有害生物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创新利用等研究;环境友好型高效低毒农药、生物防治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开展技术示范、技术培训等服务“三农”工作。研究所下设水稻病害防控研究室、水稻害虫防控研究室、蔬菜病害防控研究室、蔬菜害虫防控研究室、果树病害防控研究室、果树害虫防控研究室、作物病虫害防控研究室、杂草防控研究室、媒介动物防控研究室、入侵生物防控研究室、生物防治研究室、农药残留研究室、农药应用研究室等研究团队。建有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无公害蔬菜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农业部广州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农区害鼠观测试验站、广州市农产品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荔枝标准化生产重点科研基地、广东省农作物病虫害应急防控技术研究中心、村村通动植物医院广东植物中心医院等平台。具农业部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室内农药活性测定试验及农药残留测定资格,是国家南方水稻品种区试、广东省水稻和蔬菜品种区试抗病性鉴定指定单位。广东省植物保护学会挂靠单位。控股企业广东大丰植保科技有限公司,是经国家核准的农药生产定点厂,国家和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 1978年以来,植保所先后获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76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3项,抗病虫新品种11个,研发“三证”农药产品25个,发表论文(著)1358篇(册)。是农业部“八五”全国农业科研单位科研开发综合实力评估百强研究所(第七名),全国省级同行排名第一。农业部“十五”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开发综合实力评估中全国排第25名,全国同行排第二。2002年省公益型科研机构考核优秀。获广东省委、省政府“文明单位”和省直工委“1995~2004年连续10年文明单位”称号。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2003年和2006年被评为省级优秀重点实验室,2011年被省总工会授予广东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2012年被中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称号。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 发文量: 1580
  • 被引量: 998
  • EI: 2
  • SCI: 597
  • 北大核心: 410
  • CSSCI: 0
  • CSCD: 480

研究主题:围绕广东及华南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重点开展作物新品种选育、配套栽培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及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简介: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为省属公益型科研机构,围绕广东及华南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重点开展作物新品种选育、配套栽培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及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本研究所属于非盈利性科研机构,是事业法人单位,所长负责制管理体制。研究主体由研究室管理实行主任负责制,研究项目实行主持人负责制。产业实体实行厂长、经理或主任负责制,实行全成本独立核算。本所现有职工110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30人,中级技术职称18人;博士15人,硕士21人。总资产5993.2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2071.80万元。设有玉米、花生、薯类作物、能源作物、烟草、南药、产业经济等专业研究机构及广东金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花生综合实验厂等产业化机构。建有国家农业部华南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开放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广东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华南花生与鲜食玉米科学观测实验站、国家种质广州甘薯圃、国家甘薯种质野外观测实验站、国家油料改良中心南方花生育种分中心、国家花生原原种扩繁基地、国家南方甜玉米原原种扩繁基地、广东省农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旱地作物种质资源圃、广东省经济作物育种重点科研基地、是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重点科研机构。本所以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广东及华南地区农业生产为己任。经过近五十年来、几代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育出一批优质、高产、抗病、专用型作物新品种;研究出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新技术,锻炼和造就了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才。建所以来获奖成果115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32项;育成并通过审定作物品种100个;授权专利35项;发表研究论文729篇。本所研究开发花生、甘薯、玉米、烟草、甘蔗等作物新品种和农业新技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累计达2亿亩,取得近125亿元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十一五”期间在全国1000多个农业科研院所评估中名列第22位,广东省第二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
  • 发文量: 1552
  • 被引量: 890
  • EI: 0
  • SCI: 182
  • 北大核心: 503
  • CSSCI: 0
  • CSCD: 305

研究主题:长期开展动物疫病防治理论和技术研究、人兽共患病的传播机制和防控技术研究、动物源性食品卫生检验技术研究、养殖环境的生物安全体系研究、新型兽用诊断技术与方法研究、新型兽用疫苗及药物研发与产业化。

简介: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位于美丽的南国花城广州,前身为广东省家畜保育所、华南农科所畜牧兽医系和广东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1980年广东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分立为畜牧研究所、兽医研究所。兽医所建所历史悠久、科技积淀厚实、所区环境优美。长期开展动物疫病防治理论和技术研究、人兽共患病的传播机制和防控技术研究、动物源性食品卫生检验技术研究、养殖环境的生物安全体系研究、新型兽用诊断技术与方法研究、新型兽用疫苗及药物研发与产业化。 所内现设有寄生生物学研究室、猪病研究室、禽病研究室、人兽共患病研究室、水产病害研究室、兽药研究室、生物技术研究室、动物疫病诊断中心8个研发部门。建设有“中国农业科技华南创新中心动物重大疫病和人兽共患病公共研究平台”、“农业部兽药与兽医生物技术学科群广东实验站”、“广东省畜禽疫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兽医公共卫生公共实验室”、“华南地区动物病害种质资源库”、“广东省中兽药创新平台”、“广东省信息直通车动物医院”等多个公共平台。 研究所本部现有员工10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0余人,来自五湖四海包括海外的科技人员组成创新开拓的各个研发团队。其中正高级职称科技人员9人,副高级9人;博导2人、硕士生导师7人;博士17人、在读博士6人,硕士38人。聘请外籍客座研究员8人,国内客座专家12人。所本部占地72亩,科研、开发、产业化条件完善,有行政综合大楼、实验大楼、诊断楼、药物楼、公共仪器室、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动物医院等科研场所面积近20000平方米,有SPF动物舍等实验动物房面积2000多平方米,拥有先进科研仪器设备500余台(套)。 建所以来,累计承担国家基金、国家“863”、农业公益性行业专项、国家科技支撑、广东省各类相关科研项目700余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80多项,出版科技著作26部,研制开发兽药新制剂和兽用疫苗121个。在“七五”、“八五”期间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开发能力综合评估中均跨入百强研究所,在2006年农业部组织的全国1400余所所有门类农业科研院所的评估中,科研开发综合实力跃居前20强。 研究所先后与英国国家动物卫生研究所(IAH)、美国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兽医学院(Texas A&M University)、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美国南达科达州立大学(Sou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 )、澳大利亚国立动物卫生研究所(AIAH)、美国农业部动物与自然资源研究所(ANRI)、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所、兰州兽医所、上海兽医所、解放军军事兽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建立密切的科研合作。与广西兽医研究所、福建畜牧兽医研究所、海南畜牧兽医研究所共建了“华南兽医科技创新协作网”。与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农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佛山科技学院等10多所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00余名。 兽医所积极转化科技成果,建设有三个实力雄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基地——广东省永顺生物制药有限公司(2005年通过农业部GMP认证,网址www.winsun-gd.com)、广东省前沿动物保健有限公司(2004年通过农业部GMP认证,网址www.gdqy2008.com)、广东省兽医研究所动物医院(2010年进行实验室计量认证,网址www.scvdc.com)进行转化。同时与温氏集团、海大集团、深圳农牧公司、惠州东进农牧公司、广州杨明兽药连锁公司等省内外100多家养殖企业、兽药企业开展紧密的科技服务、产学研合作。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发文量: 1403
  • 被引量: 814
  • EI: 3
  • SCI: 152
  • 北大核心: 606
  • CSSCI: 1
  • CSCD: 669

研究主题:在从事水稻新品种(组合)选育研究的同时,开展水稻生物技术、稻种资源、耕作栽培、生理生态等相关研究

简介: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有悠久的历史,其前身为丁颖教授于1930年创立的原中山大学稻作试验场,是社会公益型科研机构,也是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本所现有在职员工19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8人,高级职称专家45人,博士32人。所拥有固定资产4800多万,流动资产5100多万元。科研条件优良,建有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种质广州野生稻圃及广东省水稻种质资源库;拥有办公室和实验室5500平方米,试验田289亩,温室600平方米;有人工气候箱群、气质联用仪、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等一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 本所主要开展以水稻育种研究为中心的稻作科技创新,为广东乃至南方稻区的水稻生产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为维护粮食可持续安全不断作出新贡献。在从事水稻新品种(组合)选育研究的同时,开展水稻生物技术、稻种资源、耕作栽培、生理生态等相关研究;并参股投资组建了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从事水稻种子生产经营开发工作。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 发文量: 1244
  • 被引量: 664
  • EI: 3
  • SCI: 327
  • 北大核心: 494
  • CSSCI: 0
  • CSCD: 541

研究主题:主要从事植物营养与作物高效施肥、农业资源利用与新型肥料研发、土壤改良与耕地保育、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与治理、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等领域的公益性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转化、技术服务工作。

简介: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于2012年更名成立,为公益二类科研机构,主要从事植物营养与作物高效施肥、农业资源利用与新型肥料研发、土壤改良与耕地保育、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与治理、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等领域的公益性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转化、技术服务工作。现有在职员工75人,其中高级职称27人,博士16人。建有农业部南方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养分资源循环利用与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新型肥料与高效施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州市城乡废弃物农用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所以来,共获70余项科技成果:国家级成果6项,其中国家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成果36项,厅局级成果30余项。2000年以来,获得各类奖励2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参与),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参与),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7项(2项主持);发表科技论文400余篇,SCI、EI论文37篇;获得授权专利50余件。研究所在保持土壤与肥料的传统研究基础上,开展农业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集成,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与服务三农的紧密结合,为学科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 发文量: 1098
  • 被引量: 579
  • EI: 0
  • SCI: 122
  • 北大核心: 382
  • CSSCI: 0
  • CSCD: 460

研究主题:围绕广东及华南地区蔬菜产业的发展需求,开展蔬菜种质资源鉴评与创新、蔬菜新品种选育蔬菜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研究、蔬菜生物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

简介: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成立于1996年,前身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是一个具有50多年科研历史的省级蔬菜专业研究所,围绕广东及华南地区蔬菜产业的发展需求,开展蔬菜种质资源鉴评与创新、蔬菜新品种选育蔬菜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研究、蔬菜生物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现有职工78人,其中研究员23人、副高5人,博士14人,硕士19人。设立了瓜类资源与育种、茄果类资源与育种、叶菜豆类资源与育种、蔬菜生理生态与栽培、食用菌研究与利用、蔬菜生物技术、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共7个重点学科团队。建有“农业部华南地区蔬菜科学观测实验站”、“广东省蔬菜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蔬菜种质资源库”、“广东省蔬菜重点科研基地”等科研平台。是“八五”全国农业科研开发百强研究所之一,在“十五”全国农业科技机构综合科研能力评估中专业排名第五。在华南特色蔬菜的种质资源收集鉴评与保存、瓜类雌性系(强雌系)和抗病抗逆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等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选育出各类优良的华南特色蔬菜新品种100多个,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80个、通过国家农作物审(鉴)定5个,其中育成的 “粤秀”系列青瓜、“碧绿”系列苦瓜、“黑优”系列冬瓜、“雅绿”系列丝瓜、“粤农”系列节瓜、“粤椒”系列辣椒、“丰产”系列豆角、以及“新星101”番茄、“粤丰”紫红茄、“丰甜”超甜玉米等一系列优良新品种,在国内同类品种中表现突出,许多品种的抗病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多年的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过程中,我所形成了完善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拥有一支锐意创新,勇于探索、团结奋斗的推广人才队伍,有完善的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及科技服务网络。在粤西、粤北、珠三角、湖南、广西、海南等地建立了多个新品种示范基地,进行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获得良好的效果。每年推广种植面积超过200万亩,取得社会经济效益10亿多元。展望未来,我所将继续以“科技创新、服务三农”为宗旨,立足农业生产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为促进我省农业强省建设以及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