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024条记录
甘蓝型油菜双低三系杂交种云油杂1号的选育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油杂1号是利用甘蓝型胞质雄性不育系96F003A与恢复系96F045C杂交筛选出的优势组合,表现杂交优势强,植株繁茂,根系发达,早熟,耐旱,适应性广,高产稳产,芥酸含量0.22%,硫甙含量38.8μmol/g,含油量43.68%,恢复株率95%以上。1999—2000年云南省秋播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3223.2kg/hm2,比对照品种花油3号增产8.19%,2000—2001年云南省夏播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2297.1kg/hm2,比对照品种云油21号增产7.07%。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 双低 云油杂1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马铃薯储存的现状及改善策略

西南农业学报 2003 CSCD

摘要:云南省马铃薯主要储存的是春播秋收块茎,基本储存在农户家中。储存基础设施落后和储存技术的缺乏,在商品马铃薯的储存过程中,由于块茎发芽,块茎破损,病害腐烂,虫害造成损失率估计达到30%,而且商品薯与种薯混储,导致马铃薯种薯的质量降低。通过调查云南省农村马铃薯储存的各种方式,分析了云南马铃薯储存的自然环境因素、提出了利用云南有利的条件改善马铃薯的基础设施,低成本储存的策略。

关键词: 马铃薯 储存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杀虫剂对潜蝇姬小蜂幼虫、蛹和卵的毒性

西南农业学报 2003 CSCD

摘要:分别采用浸叶法与喷雾法测定了7类10种杀虫剂对潜蝇姬小蜂幼虫、蛹和卵的毒性。结果表明:①爱福丁对幼虫的触杀毒性最高,24h后的死亡率达91 9%;天王星、7051杀虫素、康复多和巴丹次之,分别为45 2%、43 1%、41 2%、35 7%;灭蝇胺、卡死克、印楝、害极灭对幼虫的毒性较低,死亡率分别为14 6%、7 2%、5 7%、5 4%;②潜蝇姬小蜂的卵与蛹对所测杀虫剂相对不敏感,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潜蝇姬小蜂 杀虫剂 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伞滑刃线虫属4个种rDNA的PCR扩增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3 CSCD

摘要:从161份病松树样本中分离、鉴定出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mucronatus)、霍夫曼伞滑刃线虫(B.hof manni)和赫列尼库斯伞滑刃线虫(B.hellenicus)3个种,其中后二者是中国新记录种,华山松和云南松分别是这两个种的世界新寄主记录。本试验以松材线虫(B.xylophilus)为对照,用伞滑刃属线虫rDNA相关引物对这4种伞滑刃线虫进行PCR扩增,进一步印证形态鉴定的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霍夫曼伞滑刃线虫、赫列尼库斯伞滑刃线虫与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均扩增到约800bp的分子片段,为霍夫曼伞滑刃线虫和赫列尼库斯伞滑刃线虫的鉴定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提供了一定依据。

关键词: 伞滑刃线虫 rDNA 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孕穗期NILs的耐冷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耐冷性极强的地方品种与十和田配制的NILs及亲本共84份材料,分别种在昆明和阿子营,通过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在昆明,结实率与花药长、倒二节长、实粒数、秕粒数之间相关系数较大,结实率、花药长、倒二节长、实粒数、秕粒数这几个性状与耐冷性的关系较密切。(2)在阿子营,结实率与花药长、株高、穗长、实粒数、秕粒数、总粒数之间相关达极显著水平,表明移栽至成熟期极端冷害下造成结实率降低,对整个植株生长发育均有抑制作用。(3)在昆明,84个材料18个性状聚类没有明显的类间区别,13个性状聚类可划分为2大类;在阿子营,78个材料8个性状聚类可划分为4类。(4)结实率作为耐冷性指标是较可靠的,在极端冷害下,可参考花药长等其他耐冷性指标。

关键词: 孕穗期耐冷性 NILs 结实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配合力和SSR标记对热带和温带玉米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

西南农业学报 2003 CSCD

摘要:本研究用代表我国温带玉米主要杂种优势群的 4个标准测验种 (B73、丹 340、Mo17和黄早四 )和来自 5个热带的玉米群体Suwan 1、Pop2 1、Pop32、Pop2 8及Antigua种族的 2 5个典型自交系 ,采用NC Ⅱ设计得到 10 0个杂交组合 ,将这些组合种植在云南省景洪、德宏、保山三种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观察鉴定 ,再根据产量进行配合力分析 ,并结合SSR分子标记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结果将供试自交系划分为 4个类群 ,第一群包括丹 340和黄早四 ,属国内玉米种质类群 ;第二类群包括Mo17和来自Antigua种质的M9,属Lancaster种质类群 ;第三类群包括B73,属Reid种质类群 ;第四大类群包括除M 9以外的 2 4个热带自交系 ,属于热带玉米种质。第四类群又可分为A和B两个杂种优势群 ,其中A群属于马齿型的Tuxpeno种质 ,可再分为亚群 1和亚群 2 ,其中亚群 1包括除M 15以外的Pop 2 1的 4个自交系 ;亚群 2包括M 15和M17两个自交系 ;B群是硬粒型种质 ,可再分为 4个亚群 ,其中亚群1属于Suwan 1种质 ,包括自交系M1、M 2、M 3和M5 ;亚群 2属于黄色硬粒型的Antigua种质 ,包括自交系M 6、M 7、M8、M10和来自Suwan1的M 4;亚群 3基本属于硬粒型的ETO种质 ,包括来自Pop32的M 16、M 18、M 19和来自Pop2 8的M 2 2、M 2 4;亚群 4基本属于Antigua种质 ,?

关键词: 玉米 配合力 SSRs 杂种优势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百合无症病毒云南分离物的CP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百合无症病毒Lily symptomless virus(LSV)为麝香石竹潜隐病毒属(Carlavirus)成员,是为害百合的主要病毒之一。LSV寄主范围较窄,仅能侵染百合科的植物。荷兰、日本、韩国等分别从本国栽培百合中分离出LSV,并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目前国内尚未见对该病毒CP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的报道。本研究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EMS诱变和小孢子培养快速获得甘蓝型油菜高油酸种质材料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3 CSCD

摘要:用EMS(甲基磺酸乙酯)溶液诱变甘蓝型油菜的小孢子,离心去除EMS,用秋水仙碱溶液对诱变后的小孢子进行染色体加倍,再离心去除秋水仙碱,用NLN 13培养基进行小孢子培养。当小孢子发育成完整的试管植株后,用幼叶氧化法定性、快速地筛选高油酸突变材料。筛选获得的材料经移栽定植,用气相色谱法精确地分析其种子的脂肪酸组成,得到了一份油酸含量为80 3396%的高油酸突变材料。本研究提高了油酸改良工作中诱变频率,降低测试分析费用。

关键词: EMS诱变 小孢子培养 甘蓝型油菜 高油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外粳型陆稻品系育性恢复基因等位性分析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发现的6个粳型陆稻恢复系WAB450-11-1-3-P40-HB,WAB450-11-1-2-P61-HB,WAB450-1-I-P-91-HB,IRAT216,IRAT359,IRAT104及滇一型粳型水稻恢复系南29分别与滇一型不育系滇榆1号A杂交获得F1后再与保持系滇榆1号B回交形成的A/R//BBC1F1分离群体及F1与滇榆1号A回交的BC5F2分离群体为材料进行遗传研究,并用新发现的粳型陆稻恢复系与带恢复基因Rf1的C57杂交F1为父本,用滇榆1号A作母本测交进行恢复基因等位性测定,以花粉育性为主要指标,辅以小穗育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滇榆1号A与各恢复系的杂交F1花粉育性为50%左右,但结实率正常,为配子体不育类型,新发现的粳型陆稻恢复系WAB450-11-1-3-P40-HB,WAB450-11-1-2-P61-HB,WAB450-1-I-P-91-HB,IRAT216,IRAT359对滇榆1号A有正常恢复能力,而IRAT104仅能部分恢复;新恢复系WAB450-11-1-3-P40-HB,WAB450-11-1-2-P61-HB,WAB450-1-I-P-91-HB,IRAT216,IRAT359及云南粳型水稻恢复系南29的恢复性均由1对显性恢复基因控制,而IRAT104具有1对对滇一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具部分恢复能力的恢复基因;新发现恢复系的恢复基因与著名粳稻恢复系C57所带的Rf1互为等位,IRAT104所携带的弱效恢复基因也与Rf1等位,为复等位基因,云南重要恢复系南29所带的恢复基因也与Rf1互为等位。

关键词: 水稻 恢复基因 细胞质雄性不育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稻种间近等基因系杂种育性遗传及其基因定位

中国水稻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粳型亚洲栽培稻品种 WAB56- 1 0 4与来自种间回交组合 WAB56- 1 0 4 /CG1 4∥ WAB56- 1 0 4 ///WAB56- 1 0 4的3个栽培稻种间近等基因系杂交、回交 ,对 3个 BC1F1群体的花粉及小穗育性遗传研究表明 ,育性遗传符合单位点孢子体 -配子体互作模型 ,来自非洲栽培稻的不育基因在与相同位点的亚洲栽培稻等位基因互作时 ,导致携带亚洲栽培稻等位基因的雌雄配子败育 ,而形成花粉及小穗的半不育 ,但本研究的 3个组合中 ,并未导致所有携带亚洲栽培稻等位基因的雌配子完全败育 ,其作用介于配子消除与花粉灭杀之间。用微卫星标记对这 3个群体的育性基因定位表明 ,它们都位于第 6染色体短臂末端 ,但 WAB450 - 2、WAB450 - 8携带的不育位点与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 RM1 90、RM1 33共分离 ,且很可能与 S1等位 ,而WAB450 - 7的不育基因则与位于相邻区间的 RM2 53呈松散连锁 ,可能与 WAB450 - 2、WAB450 - 8的育性位点不同

关键词: 亚洲栽培稻 非洲栽培稻 种间杂种 育性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