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5417条记录
罗非鱼冷藏期间内源蛋白酶和热休克蛋白70对肌原纤维解离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罗非鱼冷藏期间内源蛋白酶和热休克蛋白70与肌原纤维解离的关系,实验测定了罗非鱼肉在4℃真空包装冷藏48 h内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肌原纤维解离、内源蛋白酶活性和热休克蛋白70含量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鱼肉冷藏期间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变化整体呈增加的趋势,最终为初始值的3.52倍;解离的肌球蛋白重链和肌动蛋白的含量呈升高的趋势,最终分别较初始值提高了70%和65%;pH变化为先减少后略微回升,变化范围为6.5~7.0;组织蛋白酶B、L活性持续增加,组织蛋白酶D和钙激活蛋白酶活性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分别在8、12 h到达最大值;热休克蛋白70含量为先增加后减少,在4 h时达到最大值,最终相比初始值下降了22.27%;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与组织蛋白酶B、L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肌原纤维解离的肌球蛋白重链和肌动蛋白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热休克蛋白70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热休克蛋白70含量与与组织蛋白酶L呈显著负相关(P<0.05)。组织蛋白酶B、L是影响肌原纤维完整性的关键蛋白酶,热休克蛋白70能与肌原纤维粗丝和细丝结合稳定肌原纤维结构,且组织蛋白酶L可能通过降解热休克蛋白70来影响肌原纤维粗丝和细丝的解离。

关键词: 罗非鱼 内源蛋白酶活性 热休克蛋白70 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波浪作用下沉积物中总石油烃的迁移释放规律

海洋通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底石油管线泄漏可能导致海床内部形成高浓度石油污染.在波浪作用下,海床沉积物易发生再悬浮甚至液化失稳现象,进而导致海床内部石油类污染物通过多种途径向水体再次释放并在土体内部发生迁移,造成更大范围的石油扩散.本研究以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TPH)设为代表性污染物,将污染泥浆以椭球状埋设在沉积物内部,采用波浪水槽试验研究不同强度波浪作用下TPH向上覆水体的释放规律及在沉积物内部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在沉积物静置固结阶段前期,TPH随孔隙水由沉积物向上覆水体迁移释放,固结阶段前期TPH向上覆水体的释放量高于后期.在波浪作用未引起沉积物液化阶段,波浪促进石油类污染物向水体释放的作用较弱,由于悬浮泥沙对石油类污染物的吸附作用,水体中石油类污染物的浓度略低于静置固结阶段.在波浪作用引起沉积物液化阶段,随着悬浮泥沙浓度升高,TPH向上覆水体释放量加大;TPH在沉积物内部垂向迁移及平面扩散迁移距离加大,平面迁移距离大于垂向迁移距离,垂向扩散深度与液化深度基本一致,污染土体体积占比约为土体未液化时的3倍.

关键词: 波浪 沉积物液化 总石油烃(TPH) 迁移释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除草剂对海草的影响研究进展

海洋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大量使用,近岸海域中除草剂被频繁检出.除草剂的残留会对海草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产生潜在的威胁.本文回顾了近 40 年来除草剂对海草胁迫的相关研究工作,总结发现:(1)光系统Ⅱ(PSⅡ)型除草剂在全球海草床中被频繁检出,是研究最多的除草剂种类.(2)不同种类海草对不同类型除草剂耐受程度不同,多种除草剂混合物可能会对海草表现出协同、加性或拮抗效应.(3)除草剂会与其他因素如高温、光照、重金属等共同对海草产生胁迫作用.(4)叶绿素荧光技术结合现代组学技术可以更加灵敏、全面地阐释除草剂对海草的胁迫机理.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包括开展对重点海草床中除草剂残留的长期监测,加强对新型除草剂、海草的不同生活史阶段以及多因素联合胁迫作用的研究.本文有助于全面了解海草与除草剂胁迫之间的关系,为将来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海草 除草剂胁迫 叶绿素荧光 生态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试论数字赋能助力水域生态牧场建设

水产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域生态牧场从水域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角度出发,高度重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连通性,是拓展渔业空间、推动业态融合发展的重要场景。为了实现我国渔业的健康高质量发展,生态经济和数字经济将共同驱动水域生态牧场的模式创新和产业发展。本文详述了水域生态牧场建设的必要性、发展理念和应对策略,阐述了数字赋能从关键技术、无人装备和智能管理三方面助力水域生态牧场的体系化、数字化建设,提出了四场联动、陆海贯通、牧养互动和业态融合的发展模式,以期为更好地利用数字技术,科学、规范建设水域生态牧场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域生态牧场 数字赋能 理论体系 技术体系 装备体系 管理体系 发展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瓦氏雅罗鱼slc26基因家族的鉴定、表达与进化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 slc26基因家族在Cl、HCO3等阴离子转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基于瓦氏雅罗鱼基因组及转录组数据,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slc26家族进行了基因鉴定、表达及进化分析。利用同源比对的方法,从瓦氏雅罗鱼基因组中共鉴定到10个slc26基因家族成员,分布在瓦氏雅罗鱼的6条染色体上,分别命名为slc26a1、slc26a2、slc26a3.1、slc26a3.2、slc26a4、slc26a5、slc26a6、slc26a6l、slc26a10和slc26a611。系统发育和模体分析显示,slc26a3.1、slc26a3.2和slc26a4同源性较高,slc26a5、slc26a6和slc26a6l同源性较高,slc26a1、slc26a2和slc26a10同源性较高,而slc26a11与其他9个基因的同源性相对较低,单独聚类;RNA-seq和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显示,50 mmol/L Na HCO3碱度胁迫下瓦氏雅罗鱼slc26家族不同成员呈现出一定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即slc26a3.1、slc26a3.2和slc26a4在肠组织高表达,slc26a5、slc26a6和slc26a6l在鳃和脑组织高表达,slc26a1、slc26a10和slc26a11在肾组织高表达,slc26a2在肝脏高表达,亲缘关系与表达结果基本一致。基于基因组重测序数据,统计了slc26基因在瓦氏雅罗鱼碱水种群(23尾)和淡水种群(15尾)的SNPs位点,以Fst top 10%为基准,筛选出12个共享的潜在候选SNPs,通过进一步基因型性状关联分析鉴定出5个SNPs位点在碱水种群和淡水种群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P<0.05)。本研究结果将为瓦氏雅罗鱼酸碱调控机制的深入解析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瓦氏雅罗鱼 盐碱水 slc26基因家族 HCO3转运 适应性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度驯化改善大黄鱼盐度胁迫耐受性的作用机制

中国水产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盐度驯化改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盐度胁迫耐受性的作用机制,将大黄鱼暴露在盐度为25或20的水体中7 d,再暴露在盐度为12或40的水体中24 h,分为对照组(25)、低盐组(25+12)、高盐组(25+40)、低盐驯化组(20)、低盐驯化+低盐组(20+12)和低盐驯化+高盐组(20+40) 6个处理组,分别记为C组、CL组、CH组、A组、AL组、AH组。结果显示, CL vs C中大黄鱼肝脏的丙二醛(MDA)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显著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LZM)活性显著上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变化不显著(P>0.05)。CH vs C中MDA和LPO含量显著上升, SOD和LZM的活性显著上升, CAT和AKP显著降低(P<0.05)。A vs C中MDA和LPO含量显著上升(P<0.05), SOD、LZM和AKP的活性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 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AL vs CL与AH vs CH中MDA和LPO含量显著降低, SOD、CAT、LZM和AKP的活性显著上升(P<0.05)。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CAT、非特异性免疫酶[c型溶菌酶(c-type LZM)、g型溶菌酶(g-typeLZM)和AKP]基因表达水平与其酶活呈正相关;核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基因表达水平均分别与其目的基因(抗氧化酶基因和非特异性免疫酶基因)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表明Nrf2和NF-κB可能分别参与了抗氧化和非特异性基因表达调控。综上所述,盐度驯化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高大黄鱼抗氧化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来缓解盐度胁迫所带来的氧化损伤,从而改善大黄鱼的盐度耐受性。

关键词: 大黄鱼 盐度驯化 抗氧化 非特异性免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地区稻虾综合种养系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水产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地区稻虾综合种养系统的环境及克氏原螯虾肠道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为改进不同地区稻虾综合养殖策略提供依据,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武汉、永州和韶关地区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的水体、底泥及虾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并对水体、肠道菌群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武汉地区稻虾综合种养系统的水体、底泥及克氏原螯虾肠道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均大于永州地区和韶关地区。武汉地区的稻虾综合种养系统的水体及底泥的细菌群落结构与永州地区和韶关地区均相似,其中水体的优势菌门均为放线菌门、蓝细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底泥的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武汉地区的克氏原螯虾肠道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优势菌属为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10.85%)、气单胞菌属(Aeromonas,9.88%)和[Anaerorhabdus]_furcosa_group (8.43%)等。永州地区的克氏原螯虾肠道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优势菌属为ZOR0006 (9.78%)、拟杆菌属(Bacteroides,5.41%)和[Anaerorhabdus]_furcosa_group (3.98%)。韶关地区的克氏原螯虾肠道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优势菌属为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9.31%)、拟杆菌属(4.29%)和[Anaerorhabdus]_furcosa_group (4.58%)等。环境因子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总悬浮颗粒(TSS)和总磷(TP)对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磷酸盐(PO3-4-P)和化学需氧量(CODcr)对肠道微生物结构具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地区水体、底泥及克氏原螯虾肠道微生物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水体与底泥的微生物结构更相似。武汉地区稻虾综合种养系统中水体的微生物多样性最高,对于稳定养殖系统有利。不同地区养殖系统微生物的优势菌门种类没有变化,但是会改变优势菌门和优势菌属的相对丰度。养殖环境中的营养盐含量会对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稻虾综合种养 水体 底泥 肠道 菌群结构 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流速下中国鲎稚鲎游泳模式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资源量近30年来骤减,亟待保护与增殖恢复。为了确定不同水流速度对稚鲎行为的影响,水温(24±2)℃条件下,选择头胸甲宽(0.58±0.02) cm的增殖放流用中国鲎稚鲎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不同水流速度(0.00 cm/s,0.06 cm/s,0.07 cm/s,0.08 cm/s,0.10 cm/s,和0.12 cm/s)下的书鳃收缩频率、持续游泳时间和暴发-滑行游泳运动指标。结果显示,稚鲎在不同流速下的书鳃收缩频率随流速增大而增大(y=2.02x–0.23,R~2=0.89,P<0.05)。稚鲎持续游泳时间先随流速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y=10~6x~3–387726x~2+36885x–1062.80,R~2=0.85,P<0.05)。各流速组稚鲎单次最大持续游泳时间均可达70 s。暴发游泳的平均暴发时间随水流速度增加呈下降趋势(y=–239.53x+32.19,R~2=0.90,P<0.05)。平均暴发游泳距离在流速为0.06~0.07 cm/s时和0.08~0.12 cm/s时与水流速度成反比,在0.07~0.08 cm/s时与水流速度成正比(y=–185351x~2+37240x–1540.10,R~2=0.67,P<0.05)。平均对地暴发速度随流速增加先增加后减少(y=3×10~6x~3–868691x~2+79752x–2285,R~2=0.58,P<0.05)。研究结果表明,稚鲎在不同流速条件下游泳行为策略存在差异,0.06~0.08 cm/s为1龄稚鲎适宜生存流速,野外人工放流宜选择风浪较小海湾。本研究也为人工养殖稚鲎水体环境设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中国鲎 流速 书鳃收缩频率 持续游泳时间 暴发-滑行游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辽东湾北部浅海中浮游植物群落的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素的关系

湿地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8年4月、6月、9月和11月,在辽东湾北部浅海中的6个采样点,采集了浮游植物、水和沉积物样品,测定了水环境指标,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其与水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6个采样点,共记录2门26属50种浮游植物;浮游植物群落的优势物种为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等共22种;9月采样日的浮游植物丰度相对最大;4月、6月、9月和11月采样日,浮游植物群落的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值分别变化在1.55~3.93、1.53~3.85和0.42~0.95之间;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物种的季节更替率、物种更替指数和迁移指数值分别变化在60.0%~88.2%、34.48%~67.44%和-17.24%~11.63%之间;水温、水体pH、沉积物pH、水体的盐度以及水体中的叶绿素a、化学需氧量、溶解无机氮、溶解氧、硝酸盐氮和氨氮含量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相关,优势物种的丰度与水环境因素关系密切。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特征 环境因素 浅海 辽东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海南部和东海太平洋褶柔鱼适宜栖息地的季节变化及环境驱动因素

生态学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黄海南部和东海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的适宜栖息地和环境特征,阐明适宜栖息地的季节变化及环境驱动因素,促进太平洋褶柔鱼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根据2018—2019年连续四季开展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定点调查数据,利用适宜性指数模型阐述了各季节太平洋褶柔鱼在黄海南部和东海适宜栖息地的时空变化,采用提升回归树模型分析了各环境因子对适宜栖息地的贡献率,结合适宜栖息地的季节变化推断了太平洋褶柔鱼的洄游路径。结果表明:太平洋褶柔鱼的最适表温为9.8~27.5℃,最适表盐为23.2~34.3,最适底温为8.9~20.2℃,最适底盐为31.6~34.7,最适水深为56~133 m,最适环境条件呈现一定的季节差异;不同季节最适栖息地的分布重心主要集中在东海中北部和黄海南部外侧,呈现南北循环过程;温度对各季节太平洋褶柔鱼适宜栖息地的贡献率最高,盐度其次,水深最低。研究表明,黄海南部和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的适宜栖息地随着季节变化发生明显转移,太平洋褶柔鱼在一年的生命周期内做南北向的索饵和产卵洄游,温度是适宜栖息地最主要的环境驱动因素。

关键词: 太平洋褶柔鱼 栖息地 环境特征 黄海南部 东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