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492条记录
消毒与除沙不同频次组合对五龄大蚕期家蚕生长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消毒与除沙次数最优组合对五龄大蚕期家蚕生长的影响,筛选适宜的大蚕期省力化饲育技术,为家蚕新品种选育、品种资源保护及生产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天然彩色茧蚕品种蜀黄1号为试材,研究不同处理(T1,不除沙+每天消毒;T2,不除沙+隔天消毒;T3,不除沙+仅眠起时消毒;T4,隔天除沙+每天消毒;T5,隔天除沙+隔天消毒;T6,隔天除沙+仅眠起时消毒;T7,每天除沙+每天消毒;T8,每天除沙+隔天消毒;T9,每天除沙+仅眠起时消毒)对家蚕五龄蚕期人工耗时与万蚕产茧量、五龄病蚕率、全茧量等9个饲育指标及解舒率、茧丝长、洁净等7个茧丝质指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择7个主要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春季5盒蚕种平均每天人工耗时为6.69-17.18 h/d,秋季为5.43~14.58 h/d,除沙、消毒次数与人工耗时呈明显正比关系;春季和秋季人工耗时均以T3最短,T2其次,T7最长,各处理间差异显著.相同消毒处理下,除沙次数越多,五龄病蚕率、簇中死笼率越高,全茧量和万蚕产茧量越低;相同除沙处理下,消毒次数越多,全茧量及纤度越低,解舒率每天消毒的最低.春季主成分综合得分为83.90~97.40分,表现为T6>T3>T9>T2>T5>T1>T4>T7>T8;秋季主成分综合得分为61.50~75.90分,表现为T7>T6>T8>T1>T3>T5>T2>T4>T9.[结论]五龄大蚕春季消毒/除沙频次的最优组合为隔天除沙+仅起蚕消毒,最差的组合是每天除沙+隔天消毒;秋季的最优组合为每天除沙+每天消毒,最差的组合为每天除沙+仅起蚕消毒.春季气候、饲料条件较好,除沙、消毒次数越少越好;秋季高温多湿、饲料差,应勤除沙且多用石灰消毒排湿.

关键词: 五龄蚕 除沙次数 消毒次数 省力化养蚕 主成分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间作模式对桑园土壤养分及产量效益的影响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桑园间作模式下各间作体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差异,并优化桑园间作,以桑树净作(CK)为对照,另设桑树间作大豆(MS)、桑树间作花生(MP)、桑树间作甘薯(MSt)、桑树间作马铃薯(MPt)4种间作模式,分析了5种模式对桑园土壤肥力、桑叶及间作物产量、种间竞争力指数和系统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模式显著影响了桑园土壤养分含量、系统产量和综合经济效益.土壤养分随生育时期而变化,至共生结束,MS,MP两种养地间作模式土壤pH值分别降低了2.37%,0.39%,全氮和全钾含量比共生前分别增加了0.76%,11.49%和2.03%,0.26%; MSt, MPt两种耗地作物土壤pH值升高了5.71%,4.34%,土壤全磷含量降低了5.56%,2.04%,两者在土壤全氮和全钾含量的变化规律相反:MSt减少11.41%、 MPt增加8.03%, MSt增加0.83%、 MPt减少8.50%.与净作相比,MS,MSt, MPt模式下桑叶产量分别提高32.90%,35.50%,13.05%, MP降低10.55%,间作物产量较净作减少,但系统产量总体增加.除花生外,间作下大豆、甘薯、马铃薯的种间竞争能力均弱于桑树;各模式产投比从大到小依次为:MS,MP,MSt, MPt;间作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MSt, MS, MPt和MP模式分别增加了间作物纯收入.综合考虑土壤养分含量、产投比、 LER值和桑园综合经济效益等因素,在桑园中间作大豆具有更高的土壤可持续性和经济推广价值.

关键词: 桑园间作 土壤养分 土地当量比 产量 综合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省育成小麦品种和高代品系对条锈病的抗病性评价

植物保护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四川省不仅是条锈菌冬繁区,也是我国东部麦区重要的春季初侵染菌源地和毒性变异地。准确评价四川小麦新育成品种和高代品系对条锈病的抗性水平,能为合理培育和使用抗病品种提供重要依据。利用当前条锈菌优势小种和4个地点的成株期鉴定圃对来自四川省的115份小麦育成品种和299份高代品系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新育成品种苗期对优势小种的高抗CYR32、CYR33和CYR34的比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对CYR32的高抗比例为40.9%、对CYR34的高抗比例为17.4%,而供试高代品系高抗比例从52.3%降至46.2%;中抗类型育成品种从20.0%增加到40.9%,高代品系从19.6%增加至33.2%。表明条锈菌优势小种更替后一些材料仍保留了部分抗性,后期选育的高代品系兼顾对新小种的抗病性。育成品种在四川成都和甘肃清水成株期鉴定,高抗品种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13.9%和3.5%,但高代品系高抗类型比例较高,分别为42.2%和8.5%,表明甘肃和四川条锈菌的致病类型和发病环境条件存在较大差异,近年来四川小麦成株抗条锈病育种取得显著进展。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抗病性评价 全生育期抗性 成株抗性 基因聚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花藏茶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的多酚成分及体外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金花藏茶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多酚成分及其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采用液-液萃取金花藏茶醇提物,得到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和水层三个极性部位。采用福林酚法和AlCl3-乙酸钾比色法分别测量醇提物及三个极性部位的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醇提物及三个极性部位的主要多酚类单体含量,并采用DPPH、ABTS+自由基清除以及铁离子螯合三种方法比较各类部位的抗氧化作用,通过CCK8法检测不同极性部位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金花藏茶乙酸乙酯层含有的多酚和黄酮含量较其它不同极性部位最多,分别为384.65 mg/g和188.82 mg/g,以没食子酸(GA)、没食子儿茶素(GC)和表没食子儿茶素(EGC)为主要酚类成分。抗氧化活性试验显示,对照维生素E,不同极性部位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能力的大小为,维生素E>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醇提物>水层,各样品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EDTA,不同极性部位均有一定的亚铁离子螯和能力,EDTA(IC50为48.3μg/mL)>乙酸乙酯层(332.4μg/mL)>正丁醇(1332.0μg/mL)>醇提物(1846.0μg/mL)及水层(1952.0μg/mL),除水相和醇提物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样品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抗氧化综合能力排序为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醇提物>水层。各极性部位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均具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且作用均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其中乙酸乙酯层对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IC50为111.6μg/mL)。相对其它各层分,乙酸乙酯层抗氧化活力及抑制HeLa细胞增殖能力均最强,这与其中多酚和黄酮含量最多有关。本研究为金花藏茶的抗氧化和抗肿瘤的健康功效提供了初步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金花藏茶 醇提物 体外抗氧化活性 体外抗肿瘤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抗赤霉病小麦品种(系)抗病基因检测

西南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旨在研究四川小麦抗赤霉病的基因资源,培育赤霉病综合抗性中抗以上的小麦品种。【方法】利用土表接种法鉴定出156份赤霉病达中抗水平的小麦品种或高代品系,通过已知赤霉病抗性基因Fhb1、Fhb2、Fhb4和Fhb5以及部分抗条锈病基因和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抗性基因的组成。【结果】经抗病基因分子标记检测,在供试的156份赤霉病抗性材料中仅检测出2份材料(20引979和20间2506-10)分别含有抗赤霉病基因Fhb1和Fhb5。同时,检测出含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Yr5、Yr15、Yr18、Yr26和YrAs2388的材料分别为4、63、9、3、14份,在供试材料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56%、40.38%、5.77%、1.92%和8.97%。检测出含白粉病抗性基因Pm21的材料44份,在供试材料中的分布频率为28.21%。抗病基因的分布表明,122份供试材料含有至少1个抗病基因,其中6份材料含有条锈病和白粉病2种抗病基因,9份材料中聚合了2个抗条锈病基因,剩余的106份材料仅含有1个抗病基因。仅1份供试材料(20间2506-10)同时含有赤霉病、条锈病和白粉病3种抗病基因。【结论】四川小麦缺乏遗传背景明确的抗赤霉病资源,因此四川小麦抗赤霉病育种在充分利用本地抗赤霉病资源的同时应加强引进已知抗源的资源加以利用。

关键词: 小麦 小麦赤霉病 Fhb基因 分子检测 抗病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风烘干温度对线椒和朝天椒干制品质的对比分析

中国调味品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不同类型辣椒在热风烘干后的品质差异,以红冠3号(线椒)和红冠603(朝天椒)为材料,分别在50,60,70℃热风下进行烘干处理,并对烘干时间、辣椒素、二氢辣椒素、总辣椒素含量和ASTA色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辣椒在不同温度下干制后的品质存在差异。红冠3号的辣椒素各组分含量显著低于红冠603,ASTA色度显著高于红冠603。两种类型辣椒在烘干时间、辣椒素、总辣椒素含量变化趋势上表现一致,在二氢辣椒素含量变化上稍有差异。两种类型辣椒的热风烘干效率均随着烘干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总辣椒素含量均随着烘干温度的增加而降低,但50℃与60℃之间差异不显著。红冠3号在70℃下ASTA色度最高,红冠603在60℃下ASTA色度最高。方差分析表明,烘干温度、辣椒类型和温度×类型交互作用对各测定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综合评价认为,红冠603在60℃下热风干制能较好保持其辣度和色度品质,而红冠3号更适宜在70℃下干制加工。

关键词: 辣椒 辣椒素 类型 干制 加工 温度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调酸措施对西南山地酸化土壤改良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西南山地土壤不断酸化的问题,通过在贵阳、南宁、绵阳和恩施4个试验站开展长期联合定位试验,对比不同调酸措施对土壤改良及玉米增产的综合效应,揭示措施与玉米产量的互作关系,为建立西南山地玉米高产稳产技术体系提供支撑。试验设置农民习惯(A1、CK)、土壤调理剂(A2)、施石灰(A3)、施有机肥(A4)、前作种植绿肥(A5)5个处理。结果表明:(1)4项调酸措施均能显著改善土壤酸化状况,其中A2、A3处理效果最优,pH均比CK提高0.9个单位,A4和A5处理分别提高0.7和0.5个单位;CK处理2019和2020年土壤pH分别比基础土样(2016年)降低了6.7%、7.6%,但A2、A3、A4、A5处理下,2019和2020年土壤pH分别比基础土样(2016年)提高了8.0%、6.7%、2.5%、0.0%和8.1%、7.1%、4.8%、0.3%;而A4处理比CK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7.4 g/kg、30.2 mg/kg、11.6 mg/kg、53.9 mg/kg,增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从2016~2020年平均产量来看,4项调酸措施中A4处理增产效果最佳,增产率达11.7%。(3)A4处理对玉米株高、穗长、穗粗、穗粒数、千粒重改善最显著。(4)4项调酸措施均提高了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且积累比例在六叶期、吐丝期均高于CK,以A4处理积累量最大。(5)A4、A5处理各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LAI)与叶绿素含量均高于CK,A3、A4处理的粒叶比高于A2、A5处理。综上,4项调酸措施均能抑制土壤继续酸化的趋势,而施用石灰、调理剂和有机肥还能提高土壤pH,其中前两项措施效果最显著。与其他措施相比,施有机肥除了能改良酸化及培肥土壤以外,还能改善玉米农艺性状、优化库源结构、促进干物质积累,进而实现增产稳产。因此,从调酸、土壤培肥、增产稳产3个角度综合评价,施有机肥是西南山地玉米种植区酸化农田最理想的调酸措施。

关键词: 调酸措施 土壤改良 玉米 产量 库源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香型杂交稻产量性状配合力、遗传力及相关性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全香型杂交稻亲本产量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及性状间相关性,利用6个香型三系不育系(品香A、J91A、J92A、3758A、德香074A、宜香1A),与7个香型恢复系(德恢9466、旌玉香针、旌香占、R9315、R9451、农香39、19香),按照NCⅡ设计的原理,共组配了42个全香型杂交稻组合,对产量相关的11个性状进行配合力、遗传力、相关性分析,并比较所配组合与生产大面积应用的宜香优2115的竞争优势。结果表明:(1)各亲本间不同的性状一般配合力差异较大,本试验就不育系而言,品香A综合表现较为优异,其产量、穗长、每穗实粒数、结实率、粒长、长宽比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均为正效应。恢复系是旌香占综合表现优异,其产量、有效穗数、穗长、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粒长、粒宽、长宽比性状一般配合力为正效应。(2)11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占比均大于50.00%,粒长和长宽比这2个性状占比高达100%,表明亲本间的加性效应在这些性状中占主要作用,穗长、千粒质量、粒宽和长宽比4个性状母本(不育系)一般配合力方差的占比均大于60.00%,母本效应占主要作用。产量、每穗粒数、结实率和粒长这4个性状父本(恢复系)一般配合力方差占比大于50.00%,父本效应占主要作用。(3)穗长、着粒密度、千粒质量、粒长、粒宽和长宽比6个性状的狭义和广义遗传力都大于60.00%,说明这6个性状受到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在杂交选育时,在早期世代选择就有较好的效果。(4)产量与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增加每穗实粒数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5)全香型杂交稻在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着粒密度、长宽比5个性状上比宜香优2115更有竞争优势。品香A和旌香占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高,容易组配出产量高的杂交稻组合,具有较大的育种利用潜力。

关键词: 全香型 杂交稻 产量性状 分析 配合力 遗传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蓉7优6139的选育

杂交水稻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蓉7优6139(蓉7A/绵恢6139)是由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合作选育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高产、广适、米质优等特点,于2021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制种及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杂交水稻 蓉7优6139 高产 优质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浓香菜籽油SiO2脱胶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中国油脂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验证SiO2脱胶工艺的可行性,以浓香菜籽原油为研究对象,以磷脂脱除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SiO2脱胶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比分析了SiO2脱胶工艺与传统水化脱胶工艺得到的脱胶浓香菜籽油品质。结果表明:在SiO2添加量2.25%、脱胶温度35℃、脱胶时间22 min、搅拌速度107 r/min条件下,脱胶效果最优,此时脱胶油中磷脂含量为1 719.61 mg/kg,磷脂脱除率达到86.1%;SiO2脱胶油与水化脱胶油的酸值、过氧化值、水分及挥发物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SiO2脱胶油中总酚及Canolol含量均显著低于水化脱胶油的(p<0.05),SiO2脱胶油的亮度和磷脂脱除率均显著高于水化脱胶油的(p<0.05)。对于非水化磷脂比例较高的浓香菜籽油,SiO2脱胶相比于传统水化脱胶可能具有更好的脱胶效果,可以作为传统水化脱胶方法的补充。

关键词: 浓香菜籽油 SiO2 脱胶 磷脂 Canolo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