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被引量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333条记录
芳香植物的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了芳香植物的研究内容、发展现状及特点,展望了芳香植物的发展趋势和研发方向。

关键词: 芳香植物 研究 现状 发展趋势 研发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唑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三唑类活性化合物近20年的研究成果及发展状况进行了总结,综述了三唑类化合物对作物的生长调节作用。同时,分析了三唑类化合物抗药性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三唑类化合物 杀菌谱 抗药性 生长调节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分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由 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 (backcrossinbredlines,BIL)作图群体(BC1F9) ,以及混合线性模型的数量性状位点 (QTL)定位方法 ,对水稻有效穗、每穗颖花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着粒密度和单株产量等 7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共检测到分布在 8条染色体上的 2 6个QTL ,其贡献率差异较大 ,在 5 2 %~ 4 9 2 %之间 ,其中有 4个QTL的贡献率超过 30 % ,分别是控制有效穗的qPN 4、每穗颖花数的qSN 3、每穗实粒数qGN 2和千粒重的qGW 3a。相关显著的产量性状QTL往往分布在染色体上相同区域 ,并集中在少数几个连锁群上。与其他研究结果比较表明 ,主效QTL在不同群体中的重演性较好。

关键词: 水稻 产量相关性状 数量性状基因座定位 混合线性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APD分子标记水稻遗传距离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用 12个水稻亲本按NCⅡ设计配组 32F1 杂种 ,以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播始历期、株高、穗长及产量因素等 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并以 12个亲本为DNA样品来源 ,通过随机引物PCR扩增基因组DNA的多态性 ,探索利用RAPD标记水稻亲本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能性。由RAPD数据计算的Nei’s遗传距离创建聚类树状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籼稻和粳稻容易被分开 ,普通粳稻又容易与光壳稻、爪哇稻分开 ,但光壳稻和爪哇稻混合聚在一起。F1 每穗总粒数的优势最强 ,中亲优势平均为 33.46 % ,竞争优势平均为 2 3.10 %。F1 播始历期、株高、穗长、有效穗 4个性状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均表现为粳×粳 <粳×偏粳 <粳×籼。每穗总粒数的中亲优势也表现上述趋势 ,而竞争优势则是粳×粳 <粳×籼 <粳×偏粳。全生育期、株高、穗长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均达极显著相关。每穗总粒数的中亲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达显著相关 ,而竞争优势则达极显著相关。根据聚类图发现普通粳稻亚群内杂种优势较弱 ,亚群间即生态群间的杂种优势较强 ,群间即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更强。利用光壳稻、爪哇稻选育不同生态群方向的恢复系和不育系 ,配组超强优势的杂交稻组合。

关键词: RAPD标记 水稻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敏水稻叶色突变体的研究

核农学报 1996

摘要:用 ̄(60)Coγ射线诱发的温敏核不育水稻叶色突变体中,发现有4个突变体的叶色表达与温度有关。突变体W_4、W_11在高温(30~35℃)下叶片呈白色,在低温(20~25℃)下表现为黄色或浅黄色。35℃时叶绿素(a+b)含量分别为0.0219和0.0536mg/g鲜重,而在25℃时分别上升到0.2410和0.3431mg/g鲜重,增长幅度达10倍左右。相反,突变体W_17和W_25在低温下表现为白色,高温下转为浅绿色。在25℃时叶绿素含量分别只有0.0813和0.0172mg/g鲜重,在35℃时分别上升到1.0570和1.1367mg/g鲜重,增长幅度高达90倍以上。在此温度范围内,对照2177S的叶绿素含量在同一数量级内变化,在生长过程中,上述突变体的叶片均可转换成黄绿色或绿色,并开花结实,在25℃下生长到3.5叶期时,W_4和W_11的叶绿素含量已接近2177S的水平,分别达对照的86.6%和81.1%。但W_25在20℃及以下温度生长时,叶片始终呈白色,不发生转换,从而表现出条件致死的特性。

关键词: 叶色突变,温度,叶绿素含量,条件致死,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钾水平对结球甘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钾水平和配比对结球甘蓝产量、品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钾肥以及适宜配合施用可显著提高结球甘蓝产量和养分生产效率的提高。钾肥可提高结球甘蓝Vc、糖分的含量,减缓不合理施氮带来的负面影响。氮肥可提高结球甘蓝氨基酸含量,氮、钾肥料都可提高必需氨基酸的营养价值。Vc和糖分含量与叶球含氮量成负相关,与含钾量成正相关。充足的钾素供应和合理的氮钾配比是保证蔬菜优质高产的关键。

关键词: 氮肥 钾肥 结球甘蓝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产杂交稻不同生育期的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

植物生态学报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两个超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华安 3号’和多年来大面积推广的常规杂交稻‘汕优6 3’不同生育期的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 ,在苗期 ,3个杂交稻的单位叶面积的叶绿素 (Chl)含量差别不大 ,类胡萝卜素 (Car)的含量以‘汕优 6 3’为最高。然而 ,随着发育阶段的推进 ,到分蘖期 ,尤其是抽穗期剑叶的单位叶面积Chl和Car含量 ,两个超高产杂交稻高于‘汕优 6 3’。从苗期到抽穗期 ,超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华安 3号’的净光合速率 (Pn)都比‘汕优 6 3’高 ,而在苗期的午间强光条件下和分蘖期的早晨以及抽穗期的早晚相对弱光条件下其Pn的差别尤为显著。在苗期 ,‘汕优 6 3’的水分利用效率 (WUE)略高于‘两优培九’和‘华安 3号’ ;到分蘖期和抽穗期 ,在上午 10时之前和下午 14时以后的时间段 ,则是两个超高产杂交稻明显高于‘汕优 6 3’。这些结果说明 ,超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华安 3号’不仅有较高的Pn和较强的抗光抑制能力 ,而且还能充分利用早晨和傍晚较弱的光强进行光合作用 ,这些是它们之所以高产的重要生理基础。此外 ,超高产杂交稻在生长发育的中后期 (分蘖期和抽穗期 )具有较高的WUE ,有利于节约农业用水。

关键词: 超高产杂交稻 光合色素 净光合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了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技术研究进展。概括了我国及安徽省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分析了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论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提出了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技术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污染 修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素与密度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1997

摘要:根据在不同地力水平上进行的小麦氮素与密度试验结果,全面分析了氮素供量和基本苗与优质小麦PH85—4的籽粒产量、籽粒品质、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分蘖成穗的关系。确定了PH85—4在淮北地区作优质小麦栽培时产量6000kg/hm2以上的适宜施氮量为:中等肥力地块225kg/hm2,高肥力地块150~225kg/hm2;适宜基本苗为240~300万/hm2。

关键词: 氮素;密度;优质小麦;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高效利用水稻育种的现状与展望

中国农学通报 2003

摘要:中国水稻对氮肥的利用率平均仅在 2 8%~ 37%之间 (低于世界一般水平 15~ 2 0个百分点 )。江苏一季的施氮量超过国际公认的的安全标准 (年施氮量 2 2 5kg hm2 )达 2 7 6 %。按此标准 ,则每年至少造成 180万t的氮肥 (纯氮 )的浪费。将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缓释、控释性等有机肥料的施用 ,可提高氮素的利用率 ,但成本太高。中国科学家已在水稻第 12条染色体上检出 1个QTL与氮素利用率关联 ,且表现出显著的加性和显性效应。因此 ,培育适合于不同栽培条件的氮高效新品种 ,是切实可行的。这对于降低氮素肥料的使用量 ,保护环境 ,意义十分重大。

关键词: 水稻 氮肥高效利用率 现状与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