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被引量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333条记录
烤烟上部叶滞销的原因及农业生产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分析了烤烟上部叶市场滞销的原因及某些农业生产措施的不合理之处 ,提出了相应的农业生产策略

关键词: 烤烟 上部叶 滞销原因 农业生产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RAPD标记对我国主栽的汕优杂交稻和其亲本进行区别和鉴定

作物学报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 RAPD技术 ,从 50 0个随机寡核苷酸引物 ( 10聚体 )中筛选出 8个引物能在 3个主栽的汕优系统杂交稻组合汕优 63、汕优 64和汕优晚 3及其亲本之间稳定地扩增出 12个强的多态性标记。利用这些多态性标记能够有效地区别汕优 63、汕优 64和汕优晚 3及其亲本

关键词: RAPD技术 多态性标记 杂交水稻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精苗稳前、控蘖优中、大穗强后”超高产定量化栽培模式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寻求水稻稳定超高产的栽培模式。【方法】以早熟晚粳品种武粳15、常优1号为供试材料,其它栽培措施统一在最佳技术指标前提下,就氮肥运筹与穗肥施用叶龄期,设置了稳前优中强后、平衡促进和促前控中3种栽培模式,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单季稻大面积生产上的常规栽培模式为CK,对产量及其结构、群体生长发育动态以及根系活力等方面进行系统比较。同时,在江苏东海、兴化、高邮、常熟等地,以徐稻3号、常优1号、陵香优18、武粳15等品种为材料,进行(15—50)×667m2连片的稳前优中强后超高产栽培综合试验与扩大到100×667m2连片试验田上的生产性验证试验。【结果】2品种稳前优中强后、平衡促进2模式的实产均达到了超高产水平(≥750kg/667m2)。与CK相比,稳前优中强后、平衡促进2模式每穗粒数多、群体颖花量大,单位面积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则与之相当;2模式的群体于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准时够苗,高峰苗出现在拔节期,且数量适中(适宜穗数的1.3—1.4倍),此后群体平缓消减,至抽穗期基本稳定,最终成穗率显著高于CK;其群体LAI动态与茎蘖动态趋势基本一致,最大LAI均出现在孕穗期,为8.0—8.5,成熟期仍保持3.5—4.0;群体光合势与干物质积累,2模式在生育前期(移栽—拔节期)较CK低,中期(拔节—抽穗期)与CK相当,后期(抽穗—成熟期)显著高于CK;2模式在拔节期的根系干重与CK相当,抽穗期和成熟期则显著高于CK,而这3个时期的根冠比均显著高于CK,其抽穗后(抽穗—腊熟期)的根系平均伤流量与颖花根流量均显著高于CK。同时,连续2年多地的稳前优中强后超高产综合栽培试验以及后3年扩大到100×667m2连片试验田上的生产性验证试验,实产均达800kg/667m2左右。【结论】揭示了水稻超高产栽培的根本在于"强支撑、扩库容、促充实";提出了水稻精苗稳前、控蘖优中、大穗强后的超高产定量化栽培模式。

关键词: 水稻 精苗稳前、控蘖优中、大穗强后 超高产 定量化栽培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茶多酚有关用剂的特性研究

福建茶叶 2002

摘要:对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茶多酚中使用的各项用剂的研究表明 ,标定过的高锰酸钾溶液性状稳定 ,使用时无需重新标定 ;靛红溶液性状也较稳定 ,使用时空白消耗的高锰酸钾 (0 0 4N)为 1 8~ 3 5ml时均有效 ;水可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 ;茶汤应现浸提现用

关键词: 高锰酸钾滴定法 各项用剂 特性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粪的成分及其利用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1 CSCD

摘要:对猪粪的成分及其发酵过程中各种成分的变化作了系统研究 ,提出了合理利用的方法

关键词: 猪粪 排泄量 发酵速度 C/N 有机物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米味度计测定值与食味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采用日本 5 7个水稻品种较为系统地分析鉴定了味度计测定值与食味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味度计测定值与食味综合值 ,米饭粘性、柔软性和光泽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 (γ)分别为 0 .64 5 、0 .967 、0 .688 和 0 .92 1 ,且与直链淀粉含量无明显相关。从而提出利用现代化测试仪器味度计是准确、快速、有效地鉴定稻米食味品质优劣的一项重要手段。

关键词: 水稻 味度计测定值 食味综合值 直链淀粉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磷钾肥配合施用对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磷、钾肥配合施用对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氮肥的基础上,合理配施磷、钾肥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发育,改善了玉米的经济性状,显著提高了玉米的产量。三季玉米平均产量以处理P90K120(脚标数字为每公顷土壤施用P2O5、K2O的数量,单位为kg/hm2)最高,达到了4912.7kg/hm2。肥料效应方程表明,磷肥的增产效应大于钾肥,同时合理配施磷、钾肥有利于养分的协调供应,提高了玉米植株体内的养分含量和吸收量。

关键词: 磷肥 钾肥 玉米 产量 养分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素营养水平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的施肥依据,利用不同氮素水平进行处理,分析了氮素施用量对强筋、中筋和弱筋三种类型品种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300kg/hm2范围内,氮素与强筋和中筋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弱筋品种呈二次曲线关系;增施氮素能显著提高沉降值,降低弱化度,延长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对增加面筋含量也具有一定的作用;粉质评价值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公顷施氮量达到225kg后,氮素的调节效应减弱,中强筋品种出现负效应。

关键词: 小麦 氮素营养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子标记辅助培育水稻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三基因聚合系

作物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的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是水稻的两大主要病害,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传统的杂交、自交相结合的方法,将抗稻瘟病的Pi9(t)基因和抗白叶枯病的Xa21及Xa23基因聚合到同一株系中,经多代大田或/和温室接菌鉴定、室内标记选择和田间农艺性状的筛选,获得了4个三基因聚合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株系L17~L20。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20个稻瘟病小种、中国流行的7个白叶枯病菌系C1~C7以及安徽省流行的白叶枯病菌系进行大田或/和温室抗病性鉴定,结果显示,株系L17~L20对20个稻瘟病小种均表现出抗性,抗性水平与Pi9(t)基因的供体亲本75-1-127相当,抗谱相同;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和抗谱与Xa23基因相似,不论在苗期还是在成株期均抗白叶枯病。与Xa21、Xa23基因的供体亲本M12和CBB23相比,成株期的抗性水平有所增强。利用多重PCR技术,在同一PCR反应中可同时选择Pi9(t)和Xa21基因,提高了PCR选择效率。

关键词: 白叶枯病 稻瘟病 Pi9(t)基因 Xa21基因 Xa23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多重PCR

茶生物圈中铝的生物学效应及其研究展望

福建茶叶 1995

摘要:本文从茶树体内铝含量的生物学特性、茶树吸铝机制、铝对茶树生育及品质的效应、铝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茶园土壤酸化的影响等四个方面简要综述了近三十年来茶生物圈中铝的研究结果和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趋向。

关键词: 茶生物圈 生物学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