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被引量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79条记录
东北春玉米区玉米丝黑穗病大发生原因及对策

玉米科学 2003 CSCD

摘要:2002年东北春玉米区玉米丝黑穗病大发生。本文作者受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良繁处委托,对东北春玉米区玉米丝黑穗病大发生情况进行了普查。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发病面积近106.7万hm2,占玉米总面积的19.5%。一般品种发病率在7%左右;感病品种发病率在10%~40%;个别高感品种的发病率在50%以上。主要原因是玉米多年重茬连作,缺乏抗病品种,气候条件变化异常以及农民缺乏科学使用种衣剂的常识。提出以抗病品种为基础,化学防治为主农业保健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对策。

关键词: 玉米 丝黑穗病 发病原因 防治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国玉米生产概况及高产栽培技术

杂粮作物 2000

摘要:介绍了美国的玉米生产概况及玉米的区域化和专业化生产、杂种优势利用、培肥地力、增加种植密度及实现机械化作业等高产栽培措施

关键词: 玉米 生产概况 栽培技术 美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大豆1号和石大豆1号高产纪录的创造

大豆科学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疆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是荒漠绿洲灌溉农业 ,为大豆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课题组承担国家”九五”、”大豆超高产材料创新”重点攻关课题 ,培育出半矮秆 ,秆强抗倒 ,节间短 ,荚密、粒多、粒大、品质好的”新大豆 1号” ,和”石大豆 1号”大豆新品种 ,通过培肥地力 ,匀苗播种 ,肥水促控 ,精耕细管 ,于 1999年在新疆创造了我国大豆高产最新纪录 5 95 6.2kg/hm2 和 5 4 0 7.8kg/hm2 ,超额完成课题规定的 5 2 5 0kg/hm2 的攻关指标 ,文中对产量结构做了分析

关键词: 新疆 灌溉农业 新大豆1号 石大豆1号 超高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高产株型育种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1980

摘要:株型育种是从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从六十年代起又发展为提高光能利用率的生理、生化效能育种。农作物的90~95%以上的干物质,来源于光合作用。目前,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只不过1~2%。1976年全省大豆育种攻关协作会议提出要选育亩产550~600斤的高产品种任务和高产株型的设想,同时指出必须对大豆的高产形态性状和生理特性进行研究,为高产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野生大豆(G.soja)籽粒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

作物学报 199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国野生大豆资源5279份百粒重、种皮色、泥膜、脐色等籽粒性状的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发现:(1)81.1%材料的百粒重≤2.5g。(2)百粒重的大小与种皮色、泥膜、脐色有密切联系。(3)籽粒性状的变异中心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东北地区的东南部。根据中国野生大豆籽粒性状的综合表现,讨论了:(1)根据百粒重,野生大豆分型如下:百粒重≤2.5g为“野生型”,2.51-5g为“半野生Ⅰ型”,> 5g为“半野生Ⅱ型”。(2)根据野生大豆籽粒性状的变异中心,提出大豆起源于我国北方。除了黄河流域以外,东北的东南部很可能是另一起源地。

关键词: 野生大豆 籽粒性状 遗传多样性 种下分型 变异中心 大豆起源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杂交种杂交豆1号选育报告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杂交豆1号是利用"三系"法生产的大豆杂交种,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正式审定的、可商业化应用的大豆杂交种。不育系为JLCMS9A,恢复系为吉恢1号。杂交豆1号丰产性好,抗病性较强,品质优良。两年区试平均比对照品种吉林30增产21.9%,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20.8%。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籽粒脂肪含量21.09%,蛋白质含量39.19%。该品种适于吉林省中晚熟区种植。

关键词: 大豆 杂交种 杂交豆1号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FLP分子标记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吉林农业科学 2005 CSCD

摘要: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A(FLP)是一项新发展的分子标记技术,它基于选择性扩增完全酶切消化后的基因组D NA片段,包括酶切与连接、选择性扩增和检测分析3个步骤。该技术综合了RFLP的可靠性和RA PD的高效性,可适用于任何来源和各种复杂度的DNA。在此论述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技术流程,及近年来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关键词: AFLP 分子标记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米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及籼粳分化度的相互关系研究

作物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QTL的连锁关系和性状相关性研究表明 ,供试的籼粳重组自交系群体的籼粳分化程度与籼、粳稻的直链淀粉含量高低无直接关系 ,籼粳分化度与胶稠度、碱消值、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之间呈现显著相关和密切连锁关系 ;直链淀粉含量的高低不是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关键因素 ,胶稠度和碱消值是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最重要因素 ;单株产量越高 ,直链淀粉含量越高 ,而稻米胶稠度却呈现下降趋势 ;通过利用优质的资源、采取籼粳杂交育种方法能够选育出产量高 ,同时米质亦好的籼稻和粳稻品种。

关键词: 水稻 品质性状 产量性状 籼粳分化度 数量性状位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回顾了国内外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及趋势,阐述了全球土壤有机碳库存量及分布、我国土壤有机碳库储量概况、农田土壤有机碳组成及其影响因素、农田土壤有机碳转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指出了我国在土壤有机碳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壤有机碳库 土壤有机碳循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品种不同密度下的质量效应

玉米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玉米优良品种四密25、四密21和吉单209的某些质量性状:百粒重、容重、子粒大小、收获时含水量、果穗整齐度随密度增加的变化规律及品种间的差异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优良品种适宜密度下的质量指标。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质量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