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被引量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7739条记录
旱作春小麦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研究

灌溉排水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垄膜沟种技术是旱地春小麦提高雨水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的一项突破性技术措施,把地膜覆盖与沟垄种植技术捆绑整合,以突出的雨水叠加、保墒、增温性能和易操作的特性,成为旱作春小麦高产稳产的最佳技术选择。

关键词: 旱作春小麦 垄膜沟种 微集水 技术 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河西绿洲灌区玉米秸秆覆盖效应的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1998

摘要:研究了甘肃河西绿洲灌区玉米秸秆覆盖的节水增产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秸秆覆盖可有效抑制玉米棵间蒸发,但早期秸秆覆盖降低了土壤温度,影响玉米出苗和生长,导致玉米减产和水分生产率降低。而膜草间隔覆盖可使日平均棵间蒸发量较露地对照减少0.61mm,玉米生长期5cm地温提高2.7~3.5℃,产量提高1788kg/hm2;水分生产率提高2.55kg/(mm·hm2)。

关键词: 绿洲灌区,秸秆覆盖,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条锈菌新小种条中30、31号的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报道了1991年以来对新小种条中30、31号鉴定与致病性的研究。继1991年发现对绵阳系成株小麦有致病力的、对Hybrid46有毒的新致病类型91—1,1993年又发现了新的致病类型93—1。根据它们对我国鉴别寄主的反应,命名为条中30、31号。与条中28、29号相比,新小种具有更宽毒性基因组成和更高的相对寄生适合度值,它们对我国生产品种、高代品系和重要抗源有更广的致病范围。证实两个新小种的出现和发展是绵阳系小麦抗条锈变异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强对新小种抗病育种和流行预测的研究。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生理小种 致病性 毒性基因

黄土高原作物生长模型DSSAT3数据库组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 DSSAT3模型的结构与功能 ,组建了黄土高原地区 DSSAT3模型气象、土壤和作物品种参数数据库 ,包含了 2 8个气象台站逐日气象资料数据、6 0种主要农耕土壤土种特性数据和 7种作物 1 3 6个品种的遗传特性数据 ,覆盖了黄土高原不同生态类型区。还特别介绍了 CERES-小麦和 CERES-玉米模型品种遗传特性参数的确定方法与取值范围 ,为DSSAT3模型在黄土高原地区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黄土高原 DSSAT3模型 数据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C_4作物DNA导入小麦的研究

作物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小麦自交后的花粉管通道,将C_4作物玉米或高粱的DNA导入小麦的种胚细胞,结果受体后代发生了广泛的变异,而且受体不同,所发生的变异不同。甘麦8号受体后代植株变矮,结实率低,分蘖多至5个,少至完全不分蘖;8347—2-4和8013—3品系后代中出现不育株;6873—20—3品系受体后代的籽粒由红色转变为白色而且稳定遗传;蓝粒麦受体后代D_1、D_2、D_3代中都出现一定比例的白化苗和白-绿纵向嵌合苗。其中白化苗生长到三叶期逐渐死亡;嵌合苗虽然生长势弱,但还能结少量种子,其后代继续分离出白化、嵌合苗和绿苗;受体后代的绿苗可正常结籽,其后代也出现以上的分离现象。而未导入外源DNA的对照绿苗其后代未发现上述变异类型。电泳结果表明:在三叶期的供体、受体、白化苗、嵌合苗及受体绿苗之间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质的种类、活性或含量均存在明显的不同。供体与受体间存在本质的差异,各种变异类型的电泳谱带介于供、受体之间而偏向于受体,但供体的某些特有谱带在后代中亦得到较好的再现。某些谱带呈杂合的趋势并且在白化、嵌合和绿苗三种变异类型中的表现又不同,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

关键词: 外源DNA导入 C_3与C_4作物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可溶性蛋白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小麦大豆间作条件下作物养分吸收积累动态的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9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微区根系分隔试验,通过间作与相应单作养分吸收动态的比较,阐明了小麦大豆间作中养分吸收的种间竞争作用和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小麦具有更强的养分竞争能力,在两作物共生的80多天中,间作小麦的吸氮量、吸磷量始终高于单作小麦,是其获得高产的基础。虽然间作大豆在前期养分吸收缓慢,在两作物共生期的氮磷钾吸收量均显著地低于单作大豆,但小麦收获后有明显的恢复。种间根系分隔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大豆根系间不分隔时,小麦的吸氮量和吸磷量有明显的边行优势;用塑料膜分隔时,边行优势消失;但用尼龙网分隔时,小麦吸磷量表现出一定的边行优势,是大豆根际效应所致。

关键词: 小麦大豆间作,氮营养,磷营养,钾营养,促进作用,竞争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的保水培肥效果及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水土保持研究 2003 CSCD

摘要:黄土高原连续 3年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 :旱地施用有机肥具有明显的培肥作用和蓄水保墒效果 ;平均每 1hm2 施有机肥 112 5 0 0 kg,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磷、钾含量试验后比试验前分别提高了 36 .4 %、2 1.7%、4 9.7%、16 .2 %和 4 4 .2 % ,0~ 6 0 cm土壤含水量比对照增加 5 .5 mm ;每 1m m降水多生产小麦 1.83kg,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2 2 % ;小麦增产 15 .8%。施肥量与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有机肥 保水培肥 小麦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保水剂在我省旱作农业上的应用展望

甘肃农业科技 1997

摘要:土壤保水剂在我省旱作农业上的应用展望马天新庞中存陆秀珍(甘肃省农科院果树所兰州730070)中图资料分类号S143.8旱作农业受自然降水量影响较大,要克服干旱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必须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技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走变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高扬黄灌区盐碱地恢复治理

干旱区研究 1999 CSCD

摘要: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主的土地资源利用是农业高效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立足于干旱区盐碱地恢复治理,揭示了景泰川高扬程灌区盐碱地形成的原因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依据水盐均衡和物质循环理论,运用系统科学提出建立调控浅层地下水为中心的“上控”、“中提”与“下排”相结合,坎儿井与明沟暗管相结合的水利工程系统和土壤培肥发展农林牧(草)综合性农业及建立复合农田生态系统。使盐碱弃耕地重新得到利用,获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农田生态环境也得到初步改善。

关键词: 干旱高扬程灌区,景泰川,盐碱地,恢复治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冬小麦灌浆期冠层温度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麦类作物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抗旱节水品种的快速鉴定和筛选提供科学依据,在甘肃陇东旱塬利用红外测温仪测定了23个冬小麦品种的冠层温度,并分析了其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在籽粒灌浆期存在着冠层温度高度分异的现象,其差异可反映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上。无论灌浆初期还是中期或中后期,旱地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冠层温度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并且随着灌浆过程的推移,相关性增大。这表明,灌浆期冠层温度偏低的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冠层温度可作为旱地高产节水小麦品种田间筛选的指标。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浆期 冠层温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