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云南高原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创新与应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第一完成单位: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7

摘要:   该成果针对云南高原水稻种植区域生态环境复杂、差异大、品种多样、高产难重演等问题,以“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为理论基础,在不同生态区进行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研明了水稻生育特性,实现了叶龄模式本土化,构建了不同产量水平的群体结构指标和动态诊断指标,研究了精量播种培育壮秧、基本苗定量、氮肥精准施用等关键技术;集成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在4个生态亚区均创造了亩产950千克以上的高产典型,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1、收集、整理、分析云南省气象资料,研明了决定水稻分布的主要因子是温度;根据温度高低,把云南稻作区划为籼稻区、籼粳稻交错区、粳稻区。限制籼稻产量潜力发挥的是湿度和降雨量,把空气湿度70%作为划分湿热籼稻亚区和干热籼稻亚区的标准;限制粳稻的仍是温度,把日平均温度17℃作为划分温暖粳稻亚区和冷凉粳稻亚区的标准。   2、研明了不同生态亚区水稻的总叶片数和伸长节间数,建立叶龄模式图,可准确判断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拔节叶龄期、幼穗分化期,实现了叶龄模式云南本土化;研明了水稻高产高效的群体结构指标和动态诊断指标,集成了相应的栽培技术模式。实现省苗(种)30%以上,节肥15%以上。   3、应用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在湿热籼稻、干热籼稻、籼粳稻交错区、温暖粳稻亚区均创造了亩产972.80-1088.00千克的高产典型,其中干热籼稻亚区百亩连片平均亩产达1088千克。   4、研明了亩产超950千克的水稻群体结构参数及氮肥吸收利用规律。(1)群体结构参数:颖花量是水稻高产的核心,粒重小的品种颖花量要更多,超优千号需>4400万,而宜优673仅需>3800万,粳稻品种需>4600万,籼稻成穗率>75%,粳稻>85%,LAI>7.5,粒叶比>0.6粒/c㎡,(2)氮肥吸收利用规律:籼、粳稻空白区(亩产650-730千克)和亩产950千克以上的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分别为1.5千克、1.6千克和1.8千克、2.0千克。根据目标产量需氮量和基础地力计算,适宜氮量为16.0-24.5千克,基蘖肥:穗肥为4.5:5.5或5:5,氮肥农学利用率为16.75千克/千克,氮肥利用效率达40.58%。   5、核心技术连续4年被列为水稻高产创建主推技术,2014-2016年示范1013.00万亩,新增稻谷6.80亿千克,新增销售额20.34亿元,新增利润27.35亿元。   6、组建了120余人水稻栽培技术研发团队,2016年入选省级创新团队。发表论文9篇,其中SCI 2篇,培训97.1万人次,发放资料80.6万份,培养博士3人,硕士3人,晋升高级职称7人,出版DVD一张。   2017年4月28日专家组评价认为:该成果技术创新性强,实用性好,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整体上达到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