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荧光光谱分析秸秆深埋还田黑土剖面DOC组分结构变化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匡恩俊 1 ; 迟凤琴 1 ; 张久明 1 ; 徐明岗 2 ; Gilles Colinet 3 ; 宿庆瑞 1 ; 郝小雨 1 ; 朱宝国 4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黑土保护利用研究院

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3.Department of Biosystems Engineering (BIOSE)

4.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

关键词: 秸秆还田;土壤深度;土壤DOC;三维荧光光谱;PARAFAC分析

期刊名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ISSN: 1000-0593

年卷期: 2022 年 42 卷 010 期

页码: 3243-3248

收录情况: EI ; SC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黑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深度玉米秸秆还田(0~2,3~10,11~20,21~30和31~40 cm)后可溶性有机碳(DOC)的荧光特性差异,探讨秸秆深还田后腐殖化程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DOC的含量.三维荧光光谱特征表明,土壤DOC的荧光组分均为2种,CK~T4处理分别为类腐殖质物质组分(Ex/Em=250~275/455 nm)和类色氨酸物质组分(Ex/Em=225~237/340~350 nm),而T5处理分别为类腐殖质物质组分(Ex/Em=250~275/455 nm)和类酪氨酸物质组分(Ex/Em=225/304 nm),还田31~40 cm深度有较小的自生成分,且腐殖化系数最高.土壤DOC组分C1的荧光强度有随着秸秆还田深度的加深而增大的趋势,C2组分则呈波动性的状态,荧光强度先增强再减弱.土壤DOC受自生源和外生源共同作用(FI>1.4,0.6

  • 相关文献

[1]黑土水溶性有机碳对有机物料还田的响应. 魏丹,蔡姗姗,李艳,金梁,王伟,李玉梅,白杨,胡钰. 2020

[2]秸秆-牛粪发酵过程中溶解性有机质的荧光光谱特征. 李艳,魏丹,王伟,金梁,丁建莉,蔡姗姗,胡钰,白杨. 2021

[3]基于荧光光谱技术研究增效肥料对土壤富里酸荧光特性的影响. 胡钰,魏丹,李艳,王伟,白杨,金梁,蔡姗姗. 2021

[4]化学氮肥有机替代条件下黑土DOC荧光光谱特征. 张久明,匡恩俊,迟凤琴,刘亦丹,周宝库,夏晓雨,王晓军,孙磊,常本超,魏丹. 2022

[5]秸秆还田对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王永茂. 1996

[6]3种腐熟剂促进玉米秸秆快速腐解特征. 匡恩俊,迟凤琴,宿庆瑞,张久明,高中超,朱宝国. 2014

[7]秸秆还田下不同氮肥处理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王麒,曾宪楠,孙羽,卞景阳,冯延江,王萍. 2010

[8]玉米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崎峰. 2014

[9]秸秆还田技术应用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李清泉. 2008

[10]秸秆还田下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赵宏亮,王麒,孙羽,曾宪楠,张小明,王萍,王曼力,冯延江. 2018

[11]不同还田方式下大豆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匡恩俊. 2010

[12]玉米秸秆还田对黑土碳排放的影响. 宋秋来,王峭然,王麒,冯延江,孙羽,曾宪楠,来永才. 2017

[13]秸秆还田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综合评价. 郑丹,迟凤琴. 2012

[14]水稻秸秆还田下氮肥对土壤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曾宪楠,王麒,孙羽,宋秋来,冯延江,袁媛. 2016

[15]玉米灭茬耕作对土壤培肥和玉米持续高产效应的研究. 王鹤桥,宿庆瑞,王英,迟凤琴. 1992

[16]秸秆还田对连作玉米黑土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李艳,李玉梅,刘峥宇,孟祥海,胡颖慧,金梁,王伟,蔡姗姗,魏丹. 2019

[17]三江平原地区不同有机物料腐解规律的研究. 匡恩俊,迟凤琴,宿庆瑞,张久明,高中超. 2010

[18]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李伟群,张久明,迟凤琴,匡恩俊,李梓瑄,杨忠赞,刘宝林,宿庆瑞. 2019

[19]秸秆深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韩锦泽,匡恩俊,迟凤琴,张久明,宿庆瑞,徐强. 2016

[20]秸秆还田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曾宪楠.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