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云南不同茶区的名山古树茶品质比较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浦绍柳 1 ; 范承胜 1 ; 伍岗 1 ; 蔡丽 1 ; 邓少春 1 ; 张艳梅 1 ; 周玉忠 1 ; 董辉 1 ; 毕晓清 1 ; 郝连奇 1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西双版纳茶山纵贯线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茶叶学会

关键词: 云南;古树茶;感官品质;化学成分;差异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9 年 03 期

页码: 484-48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找出云南不同茶区古树茶的品质差异。【方法】选取比较有知名度的勐海、勐腊、双江3个茶区的12个古树茶样进行感官审评和化学成分检测,结合化学成分对茶叶感官品质的影响,分析不同茶区的古树茶在饱满度、浓厚度、苦涩度、鲜醇度和回甘生津度5个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勐海、勐腊、双江3个茶区古树茶的水浸出物平均值分别为49.65%、48.80%、48.66%;茶多酚平均值分别是24.77%、22.44%、22.36%;咖啡碱平均值分别为3.63%、3.42%、3.72%;酯型儿茶素的含量分别为5.55、5.12、5.43 mg/g;游离氨基酸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74%、5.06%、5.49%,酚氨比平均值分别为5.3、4.45、4.08。【结论】不同的内含化学成分,使得各茶区的古树茶感官品质明显不同。勐海茶区的古树茶滋味浓厚,口腔饱满度高,稍有涩味,回甘生津度明显;勐腊茶区的古树茶滋味醇柔,滑顺,茶汤浓稠,苦涩度低;双江茶区的古树茶滋味鲜醇、甘甜,涩味明显,回甘生津快。

  • 相关文献

[1]勐海古树茶与生态茶品质化学研究. 陈玫,夏丽飞,梁名志,杨盛美,李晓霞. 2012

[2]不同年份德昂族酸茶的化学成分含量与感官品质评价. 马玉青,赵碧,杨天铭,潘联云,冉隆珣,梁名志,杨世达,杨明帮. 2022

[3]云南野生茶树化学成分多样性研究. 段志芬,刘本英,汪云刚,谢瑾,孙雪梅,宋维希,矣兵,马玲. 2012

[4]南糯山古树红茶香气化合物的组分研究. 陈继伟,梁名志,罗正飞,王立波,李友勇,杨毅坚,李朝云,凌光云. 2010

[5]勐海晒青茶品质化学研究. 夏丽飞,梁名志,王丽,陈玫,杨盛美,蔡丽,孙云南,李友勇,王平盛,陈剑峰,浦绍柳,蒋晓应,刘军. 2012

[6]云南超高产区甘蓝型油菜产量及相关特性研究. 董世青,李家纳,梁颖,符明联,李根哲,贺斌. 2017

[7]不同人工育王方式对工蜂的形态差异影响. 张祖芸,余玉生,胡宗文,张学文,王艳辉. 2017

[8]不同产地小粒种咖啡质量比较研究. 黄家雄,李亚男,杨世贵,黄健,杨蓓,杨旸,李树维,郭容琦,程金焕. 2010

[9]水稻品种对镉砷累积的差异研究. 吕本春,杨志新,付利波,陈检锋,尹梅,陈华,王伟,王应学,王志远,杨伟,苏振喜. 2023

[10]云南发展观光农业的对策初探. 钱建宁. 2002

[11]云南甘蔗新品种的示范与推广. 范源洪,陈跃,杨清辉,张跃彬,陈学宽,吴才文. 2004

[12]粉虱传双生病毒在云南的发生分布. 张仲凯,丁铭,方琦,彭潞波,张丽珍,赵永昌. 2002

[13]CIP马铃薯资源在云南的评价、利用及前景. 杨万林,隋启君. 2005

[14]云南农业科技信息网站建设探讨. 李露,钱金良,刘振环. 2001

[15]云南反季马铃薯产业发展及育种对策. 杨万林,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开发中心. 2006

[16]云南高产环境下超高产水稻品种的株型特性浅探. 袁平荣,杨从党,周能,孙有泉,贺庆瑞,朱德峰,应继锋,S.Peng,黄庆宇. 1999

[17]云南省第8套(2002—2003年)甘蔗品种区试总结与分析. 陈学宽,范源洪,刘家勇,杨洪昌,吴才文. 2004

[18]云南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 杨从党,李刚华,戈芹英,丁玉清,李贵勇,徐世林,朱丽芬,任效忠,董广. 2007

[19]云南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研究. 于亚雄,杨延华,陈坤玲,刘丽,杨金华,胡银星,徐俊萍,程耿,余荣芝. 2001

[20]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云南茶业更上一层楼. 张俊.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