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生态条件下小麦新品种产量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臧贺藏 1 ; 曹廷杰 2 ; 张杰 1 ; 赵晴 1 ; 邸佳颖 3 ; 张建涛 1 ; 庄家煜 3 ; 陈丹丹 1 ; 刘海礁 1 ; 郑国清 1 ; 李国强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

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生态条件;GGE双标图;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21 年 006 期

页码: 88-9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评价不同生态条件下小麦新品种产量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中的丰产性、适应性和稳定性,于2018-2020年在河南省商丘市、洛阳市和新乡市3个地点参加河南省区域试验,以参试的8个小麦育成品种为材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和GGE双标图分析了小麦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方差分析表明,年份、地点、品种及其互作中除了年份×品种以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年份和地点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较大,依次为38.63%,32.86%,而年份×品种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最小,仅为1.31%。2019-2020年小麦产量比2018-2019年降低了9.71%,商丘地点连续2 a平均产量最低,显著低于洛阳和新乡地点平均产量。2 a 3个区试地点8个小麦品种的平均产量为8 049.04 kg/hm2,泰禾896产量最高,百农207产量最低。在丰产性方面,泰禾896、农科大888、盛科188、禾麦53、智优33号、偃亳369和濮大1030是丰产性较好的品种;在稳产性方面,百农207、禾麦53、农科大888和智优33号是稳产性较好的品种;在适应性方面,农科大888、泰禾896和盛科188是适应性较好的品种。研究结果为小麦新品种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相关文献

[1]采用GGE双标图评价甘薯郑红22的丰产稳产性和适应性. 张晓申,杨育峰,曹辉,王雁楠,左红娟,杨国红,杨晓平. 2023

[2]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23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产量结构分析. 曹廷杰,王西成,赵虹,胡卫国. 2010

[3]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18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曹廷杰,王西成,赵虹. 2007

[4]GGE双标图对短季棉新品系和试点的评价及产量相关性状分析. 李武,谢德意,赵付安,杨晓杰,房卫平. 2014

[5]小麦新品种中育12号的丰产稳产性及产量结构分析. 曹廷杰,王西成,赵虹,胡卫国. 2010

[6]河南省小麦区试资料的非参数度量. 曹廷杰,王西成,赵虹,胡卫国. 2010

[7]芝麻新品种豫芝八号的选育. 卫文星,丁法元,卫双玲,张红. 1993

[8]豫芝11号芝麻综合特性分析. 张体德,张海洋,卫双玲,郑永战,张志,王志红. 2003

[9]夏棉新品系—豫早1109丰产性和稳产性综合分析. 李俊尧,王新望,郭荣华,赵继福,杨焕学,许良才,孙明义,孙乃生,杜远方,张进国,朱学勤. 1993

[10]应用AMMI模型分析烤烟区试品种稳定性. 孙计平,李雪君,关照辉,孙焕. 2011

[11]河南夏大豆区试新品种丰产稳产性评价分析. 余永亮,梁慧珍,杨红旗,董薇,许兰杰,雒峰. 2015

[12]豫油4号产量构成因素及丰产稳产性分析. 文雁成,郭素青,田保明,张书芬,刘建民,王建平. 1997

[13]豫花14号综合特性分析. 董文召,汤丰收,张新友,殷冬梅. 2002

[14]芝麻杂交新品种郑杂芝H03综合分析. 张体德,郑永战,梅鸿献,张海洋,卫双玲,张志. 2004

[15]芝麻新品种郑芝97C01综合表现及栽培技术研究. 张体德,张海洋,卫双玲,郑永战,梅鸿献,王保勤. 2005

[16]河南省粳稻新品种丰产稳产性分析. 孙建军,王生轩,尹海庆,王越涛,王付华,陈献功,白涛. 2011

[17]国审小麦品种‘百农207’适应性分析. 曹廷杰,胡卫国,赵虹,王西成,杨剑,张玉娥. 2021

[18]基于GGE双标图分析氮肥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孙建军,丁超明,申培林,郭新海,郭玉玺,王德新. 2022

[19]GGE双标图在河南省夏播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张忠信,董文召,秦利,高伟,徐静,张俊,刘娟,杜培,刘华. 2016

[20]玉米新品种郑单22生态适应性研究. 张新,王振华,张前进,王金召.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