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植物茸毛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其生理功能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肖开转 1 ; 毛小辉 1 ; 林悦龙 1 ; 朱永生 1 ; 蔡秋华 1 ; 谢华安 1 ; 张建福 1 ;

作者机构: 1.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农业部华南杂交水稻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福建省作物分子育种工程实验室福建省水稻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福建省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研究基地水稻国家工程实验室

关键词: 植物;茸毛;水分蒸腾;热量平衡;气体交换

期刊名称: 科学通报

ISSN: 0023-074X

年卷期: 2017 年 30 期

页码: 3451-3460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植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茸毛作为植物抵御自然灾害的一道天然屏障,对于抵御紫外线辐射、病原菌侵袭、食草动物取食及水分过度蒸腾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的研究表明,不同植物体茸毛的形成受多类型、多基因共同调控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在拟南芥中茸毛的形成调控还存在一系列的竞争机制对基因的活性进行促进和抑制.茸毛在发育过程中还能够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如对光的反射和光量子辐射拦截,叶片的热量平衡,水分蒸发和气体交换等.而且茸毛对农作物种植和生产利用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参考意义.本文综述并分析了近年来植物体茸毛形成相关基因调控以及茸毛生理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阐明茸毛形成相关基因调控植物体茸毛形成的机制以及茸毛在环境相互交互过程中各种生理生化特点,为进一步开展茸毛基因挖掘及其功能特性的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 相关文献

[1]红萍供氧装置及其试验研究. 陈敏,刘夏石,刘中柱. 2000

[2]植物模拟微重力效应研究进展. 邓素芳,杨有泉,陈敏. 2013

[3]基因组编辑技术及其在植物遗传改良上的应用. 林雅容,周淑芬,朱义旺,孙庆山,陈惠妹,王锋. 2015

[4]瘿螨寄主植物抗性研究进展. 张辉,曾明森,王庆森,李慧玲,王定锋,吴光远. 2014

[5]室内空气净化植物的研究与利用现状及应用前景. 余亚白,陈源,赖呈纯,谢鸿根. 2006

[6]二轴旋转式植物湿润栽培装置的研制. 陈敏,杨有泉,邓素芳,林营志,张翔. 2013

[7]植物QTL研究进展. 杨绍华. 2011

[8]植物对氮胁迫的生理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林郑和,陈荣冰,陈常颂. 2011

[9]串联亲和纯化技术及其在植物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应用. 王丰青,吴为人,陈新建,李娟,周艳. 2013

[10]钙、钙调蛋白与植物的有性生殖. 吴志华,庄伟建,郑伟文. 2002

[11]土壤植物系统硒累积迁移的影响因素及调控. 安梦鱼,张青,王煌平,粟方亮,罗涛. 2017

[12]植物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黄珊. 2012

[13]植物化感作用对牧草影响的研究进展. 高承芳,翁伯琦,王义祥,徐国忠,熊德中. 2009

[14]微重力下的植物生物学效应与空间诱变育种研究. 郑景生. 2003

[15]两种能模拟微重力效应的植物回转装置. 邓素芳,杨有泉,陈敏. 2014

[16]寄主植物与病原菌免疫反应的分子遗传基础. 杨德卫,李生平,崔海涛,邹声浩,王伟.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