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福建省甜玉米小斑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和致病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代玉立 1 ; 甘林 1 ; 廖蕾 1 ; 滕振勇 2 ; 卢学松 1 ; 杨秀娟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建省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

2.福建省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多位点单倍型;遗传结构;致病力;甜玉米;ISSR分子标记

期刊名称: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ISSN: 1674-7968

年卷期: 2021 年 011 期

页码: 2198-221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由异旋孢腔菌(Cochlibolus heterostrophus)引起的玉米小斑病(southern corn leaf blight, SCLB)是严重影响玉米(Zea mays)产量和品质的叶部真菌病害。为明确福建省甜玉米小斑病菌不同地理群体的群体遗传结构和致病性,本研究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ISSR)分子标记技术和致病性测定法分析福建省7个甜玉米小斑病菌群体(南平,宁德,福州,三明,莆田,龙岩和漳州)的遗传结构和致病性。利用优化的13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98个位点,DNA多态性位点比例(percentage of polymorphic loci, PL)为100.0%,福州群体的DNA多态性水平最高(PL=73.7%),龙岩和漳州群体的DNA多态性水平最低(58.6%和56.6%);从福建省7个地理群体中共检测到126个多位点单倍型(multilocus haplotype),未检测到共享单倍型,南平群体的多位点单倍型多样性(multilocus haplotype diversity, HS)最丰富(HS=0.323),龙岩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较低(HS=0.157)。南平与宁德、莆田与三明以及龙岩与漳州两两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较低(ΦPT<0.088),群体内基因交流频繁(Nm>5),而其他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较高。遗传相似系数为0.768时,福建省126个多位点单倍型菌株被划分为8个遗传类群,相同地理来源的菌株相对较集中。分子方差分析(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 AMOVA)显示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分别占总变异的81.9%和18.1%,表明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群体遗传分化主要来源于群体内。主坐标(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 PCoA)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分为2个遗传类群。致病性测定表明,7个地理来源病菌群体对4个抗感甜玉米品种均有较强的致病性,平均病情指数范围为36.42~59.23。病菌的致病力与菌株个体、地理来源以及玉米品种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01),但是,其致病力与菌株×品种(P=0.999)以及地理来源×品种(P=0.361)互作因子间在99%水平上的差异不显著。本研究为深入研究玉米小斑病菌的遗传变异及其抗病育种提供了理论参考。

  • 相关文献

[1]福建玉米小斑病菌对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硝苯菌酯的敏感性. 杜宜新,阮宏椿,石妞妞,甘林,杨秀娟,陈福如. 2017

[2]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代玉立,甘林,阮宏椿,廖蕾,石妞妞,杜宜新,陈福如,杨秀娟. 2016

[3]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及其与不同杀菌剂间的交互抗性. 代玉立,甘林,石妞妞,陈福如,杨秀娟. 2018

[4]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的致病型及其群体结构分析. 甘林,代玉立,阮宏椿,石妞妞,杜宜新,陈福如,杨秀娟. 2018

[5]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致病力的分化. 代玉立,甘林,滕振勇,石妞妞,阮宏椿,杜宜新,廖蕾,陈福如,杨秀娟. 2018

[6]福建省鲜食玉米小型叶斑病的病原菌鉴定. 代玉立,甘林,阮宏椿,石妞妞,杜宜新,陈福如,杨秀娟. 2017

[7]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异菌脲和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及其田间防效. 代玉立,甘林,阮宏椿,石妞妞,杜宜新,陈福如,杨秀娟. 2017

[8]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的敏感性. 甘林,代玉立,滕振勇,阮宏椿,杜宜新,石妞妞,陈福如,杨秀娟. 2016

[9]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代玉立,甘林,滕振勇,杨静民,祁月月,石妞妞,陈福如,杨秀娟. 2020

[10]不同仙草种源间遗传关系的ISSR分析. 陈菁瑛,刘萍,黄颖桢,苏海兰. 2011

[11]甘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刘中华,林志坚,李华伟,许泳清,李国良,邱永祥,邱思鑫,汤浩. 2019

[12]福建省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遗传结构特征. 郑宇,姚凤銮,黄晓燕,丁雪玲,何玉仙,翁启勇. 2016

[13]利用微卫星多态性分析白羽半番鸭亲本种群群体遗传结构. 缪中纬,段园园,郑嫩珠,朱志明,辛清武,陈晖. 2013

[14]甜玉米新品种闽甜208的选育. 卢和顶,纪荣昌,林建新,陈山虎,童川拉. 2007

[15]甜玉米新品种闽甜6855的选育. 林建新,陈山虎,廖长见,卢和顶. 2016

[16]甜玉米主要穗部性状配合力研究. 卢和顶,陈山虎,林建新,纪荣昌. 2007

[17]甜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 纪荣昌,卢和顶,林建新,陈山虎,童川拉. 2008

[18]甜玉米区域试验点对品种鉴别能力估计方法的研究. 纪荣昌,卢和顶,陈山虎,林建新,滕振勇. 2008

[19]9个新育甜玉米自交系遗传聚类和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张扬,廖长见,林建新,卢和顶,陈山虎. 2019

[20]甜玉米采青期的确定及采后保鲜技术研究. 薛珠政,胡润芳,卢和顶,林建新,杨人震.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