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满江红-满江红鱼腥藻在营养生长期共生关系的扫描电镜观察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郑伟文 1 ; 林亦瀚 2 ; 陆培基 2 ; 刘中柱 2 ; 黄进华 2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

2.null

关键词: 满江红;满江红鱼腥藻;共生关系

期刊名称: 植物学报(英文版)

ISSN: 1672-9072

年卷期: 1987 年 006 期

页码: 588-593,691-69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用扫描电镜结合显微解剖术观察了蕨状满江红,小叶满江红和羽叶满江红以及它们的无藻满江红的茎尖和叶腔腺毛的发生和发育.结果表明,3种满江红鱼腥藻的侵染模式相同,大体可以分为4个阶段:1.初生腺毛的发生与鱼腥藻的附着;2.初生腺毛的发育与鱼腥藻的推进;3."腺毛桥"的形成与鱼腥藻入腔;4.次生腺毛的发生与鱼腥藻在腔内的转移.由此,提出"腺毛引入说",并推测腺毛除了在蕨-藻之间运输营养物质外,还可能有吸引和识别共生藻的功能.

  • 相关文献

[1]满江红大孢子果萌发与成苗期间蕨-藻共生关系的电镜观察. 郑伟文,林永辉,林亦瀚,陆培基,刘中柱,黄进华. 1990

[2]满江红孢子果形成期蕨-藻共生关系的电镜观察. 郑伟文,林永辉,陆培基,刘中柱,黄进华. 1988

[3]无藻满江红(Anabena-free Azolla)和满江红鱼腥藻(Anabaena azollae)重建共生体. 林沧,刘中柱,郑德英,唐龙飞,渡边岩. 1988

[4]满江红鱼腥藻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陈坚,郑伟文,宋铁英,徐国忠,唐龙飞. 2001

[5]满江红鱼腥藻与其宿主的遗传多样性和协同性的RAPD分析. 陈坚,郑伟文,徐国忠,宋铁英,唐龙飞. 2002

[6]满江红鱼腥藻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研究. 刘中柱,程由铨,唐龙飞,郑琦,宋铁英,陈明昂,李怡英,林天龙. 1989

[7]满江红鱼腥藻对红萍耐热性的影响. 林沧,渡边岩. 1992

[8]瘤菌根菌对铁皮石斛根系形态的影响及其共生关系的研究. 王伟英,邹晖,戴艺民,林江波. 2020

[9]从"Azolla Event"看满江红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 黄毅斌,翁伯琦,唐龙飞. 2010

[10]满江红细胞质遗传和变异的初步研究. 金桂英,魏文雄,章宁,刘中柱. 1996

[11]满江红有性杂交研究及其鉴定. 郑德英,唐龙飞,章宁,陈坚. 1994

[12]无藻萍的RAPD分析及其在三膘组满江红种间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陈坚,徐国忠,郑伟文,唐龙飞. 2003

[13]不同光照条件下4种满江红(Azolla)品系体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唐龙飞,钟红梅,陈坚. 1999

[14]小叶满江红内生细菌多样性的PCR-DGGE及电子显微镜分析. 郑斯平,陈彬,关雄,郑伟文. 2008

[15]满江红的育孢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林勇,鲁雪华,郭文杰,陆培基. 1999

[16]满江红属5种红萍耐荫性研究. 徐国忠,郑向丽,林觅真,黄银妹. 2005

[17]生物技术在满江红研究中的应用. 唐龙飞. 1999

[18]不同满江红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季节变化. 郑向丽,应朝阳,徐国忠,王俊宏,刘岑薇,余涛,黄毅斌. 2018

[19]满江红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产性能及其与营养成分变化的关系. 陈坚. 2003

[20]满江红茎尖低温保存的初步研究. 陆培基,徐国忠,郑伟文,华泽钊,孙卫东. 199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