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制油工艺对酸木瓜籽油成分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方洁 1 ; 高文婕 1 ; 查云盛 2 ; 栾新博 1 ; 刘圆圆 3 ; 卫永平 4 ; 和俊才 2 ; 高鹏慧 2 ; 黎平 1 ; 颜健 1 ;

作者机构: 1.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怒江绿色香料产业研究院

3.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4.怒江峡峰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酸木瓜籽油;制油工艺;脂肪酸;挥发性成分;氧化稳定性

期刊名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ISSN: 2095-0381

年卷期: 2023 年 004 期

页码: 32-4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目的 研究低温压榨、高温压榨和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3种不同制油工艺对酸木瓜籽油提取率、成分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对木瓜籽油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采用schaal烘箱法加速氧化,以酸价和过氧化值为指标对木瓜籽油氧化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 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法出油率最高,其中不同溶剂提取以二氯甲烷最佳,出油率达44.21%;不同制油工艺对酸木瓜籽油脂肪酸组成影响很小,共鉴定出7种脂肪酸,相对含量最高的是油酸,其次是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比可达80.35%;在酸木瓜籽油中鉴定出47种挥发物,以烷烃类为主,溶剂法与压榨法制取的木瓜籽油挥发物组成差异较大,其中以2,4-二叔丁基苯酚和反式角鲨烯为首,溶剂法制得的油中2,4-二叔丁基苯酚占比为23.94%,反式角鲨烯占比为4.14%,而由低/高温榨取法制得的油中2,4-二叔丁基苯酚占比分别为3.20%和2.77%,反式角鲨烯占比分别为29.15%和23.38%;低温压榨制油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效果最好;超声波辅助溶剂制油在烘箱实验中酸价和过氧化值变化最小,氧化稳定性最好。结论 从食用和皮肤外用等角度看,低温压榨法安全性较高且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酸木瓜籽油的营养成分,若从其他利用角度来看,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法出油率最高且氧化稳定性最好,通过对比不同提取方法对酸木瓜籽油成分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以期为酸木瓜籽油的开发及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 相关文献

[1]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病叶挥发性物质的气质联用(GC/MS)分析. 杨志刚,欧秀华,王永生. 2013

[2]4种不同的干燥处理对草果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胡剑,凌瑞枚,黎平,严洪斌,刘圆圆,杨毅,杨全,吴莲张,张仲凯,颜健. 2019

[3]盐胁迫对黄花蒿生长及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郁霄,潘魏松,田浩,王剑文. 2015

[4]非热处理对玫瑰花露中香气成分及灭菌效果的影响. 侯朝祥,牛之瑞,李宏,易霞,杨芳,冯雷,田浩,谷丽萍. 2020

[5]红糖挥发性成分中关键香气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杨婷,王智能,杨柳,应雄美,尚试雄,崔杰,沈石妍. 2022

[6]3个不同地区山胡椒的果、茎、叶挥发性成分分析. 刘圆圆,彭玮瑶,张健,查云盛,何江斌,友胜军,黎平,颜健,胡剑. 2022

[7]睡莲属62个栽培种花朵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苏群,田敏,王虹妍,王凌云,刘俊,赵培飞,卜朝阳. 2022

[8]4种香花型石斛花朵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曹桦,许凤,陆琳,姬语潞,陈翔,张宝琼,李涵. 2021

[9]假酸浆籽油的理化指标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董宝生,和承尧,梅文泉. 2006

[10]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的氨基酸组分及脂肪酸组分的影响. 黄清梅,江鲁华,赵自仙,高祥扩,鲁用强,冯素芬,李国平,吕涛,赵辉. 2013

[11]木姜花种子油理化指标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梅文泉,王莉丽,杨娟,汪禄祥,方海仙. 2018

[12]藿香籽油脂肪酸组成研究. 梅文泉,黎其万,李兴华,周晓罡,佴注. 2004

[13]香薷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梅文泉,和承尧,董宝生,汪禄祥,孙学斌. 2004

[14]8种云南植物油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 梅文泉,汪禄祥,方海仙,樊建麟,邵金良. 2016

[15]木姜花种子油理化指标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梅文泉,王莉丽,杨娟,汪禄祥,方海仙.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