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施肥方式对闽彩薯4号脱毒苗农艺性状及微型薯繁育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许泳清 1 ; 许国春 1 ; 李华伟 1 ; 纪荣昌 1 ; 罗文彬 1 ; 汤浩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南方薯类观测实验站/福建省特色旱作物品种选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微型薯;施肥;闽彩薯4号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科技

ISSN: 0253-2301

年卷期: 2022 年 53 卷 006 期

页码: 43-47

摘要: 为探索马铃薯闽彩薯4号繁育微型薯的最佳施肥方式,为马铃薯闽彩薯4号微型薯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以彩色马铃薯新品种闽彩薯4号脱毒苗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施肥方式下对马铃薯脱毒苗农艺性状和微型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2和T1处理株高(64.67 cm、64.33 cm)、叶面积值(237.96、185.49)最大,与其他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T2处理的平均结薯数、平均单株薯重、大中薯率最高,分别为1.84粒·株-1、12.42 g·株-1和39%.综上,闽彩薯4号脱毒苗的最佳施肥方式为T2处理,即以有机肥1.27 kg·m-2作基肥;在定植后15 d时喷施1次1/2MS营养液,30 d时喷施1次MS营养液,45 d时喷施1次2MS营养液.在该施肥方式下,闽彩薯4号生长最好,原原种生产效益最高.

  • 相关文献

[1]移栽密度对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繁育微型薯的影响. 许泳清,许国春,李华伟,纪荣昌,罗文彬,汤浩. 2020

[2]5个热带豆科牧草洗涤纤维的生育期动态及其施肥响应. 潘伟彬,陈志彤,陈恩,黄毅斌. 2008

[3]低芥酸油菜高产技术技术要点. 康玉妹,李光星. 2002

[4]施肥对乌龙茶产量品质的影响. 林心炯,郭专,周庆惠,张文锦. 1991

[5]提高铁观音产量、品质的施肥技术研究. 张文锦,杨如兴,陈常颂,张应根. 2000

[6]福建省短葶山麦冬施肥模式研究. 苏海兰,黄颖桢,陈菁瑛. 2012

[7]合理施肥与红壤山地豆科牧草生长. 翁伯琦,王义祥,应朝阳,黄毅斌,黄勤楼. 2005

[8]滨海围垦地客土施肥方法对鲜食玉米的增产效应. 黄华康,陈山虎,翁定河. 2001

[9]污泥好氧堆肥及桉树施肥试验研究. 许文江,许传俊,陈丽璇,蔡晓东,谢小青,谢鸿根,刘美龄. 2010

[10]氮磷钾配施对紫云英鲜草产量、养分含量的影响. 兰忠明,张辉,周仕全,邓云,吴一群,曹卫东,林新坚. 2012

[11]不同施肥下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变化分析:基于中国农业生态系统长期试验资料. 王成己,潘根兴,田有国,李恋卿,张旭辉. 2010

[12]‘广两优676’作为菜后稻的氮磷钾施肥效应与适宜用量研究. 王志赋,王乌齐. 2015

[13]福建单季稻氮磷钾推荐施肥量研究. 李娟,章明清,姚宝全,沈金泉,章赞德,郑华林,孔庆波. 2015

[14]不同培肥模式对茶园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林新坚,林斯,邱珊莲,陈济琛,王飞,王利民. 2013

[15]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园红黄壤细菌群落基因多样性的影响. 林斯,邱珊莲,邱宏端,陈济琛,王飞,林新坚. 2013

[16]构建县域早稻氮磷钾施肥的系统聚类方法研究. 李娟,章明清,孔庆波,姚宝全,刘德友. 2017

[17]玉米-潮土系统中氮肥硝化反硝化损失与N_2O排放. 丁洪,蔡贵信,王跃思,陈德立. 2001

[18]不同处理对水稻根系形态及机能的影响. 林文,李义珍,姜照伟,郑景生,何书锋. 2000

[19]不同地形发育冷浸田水稻施肥响应特征. 王飞,李清华,林诚,林新坚,刘玉洁. 2013

[20]‘佛手’等3个品种茶园施肥限量标准研究. 李娟,章明清,尤志明,章赞德,姚建族,苏火贵.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