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宁夏农林科学院

研究主题:。形成了农作物育种与栽培、农业生物技术、枸杞等十大学科和研究领域

简介:宁夏农林科学院成立于1958年,是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也是全区唯一一家农业综合性科研机构。建院50多年来,经过几代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已建立起了具有明显区域特色和一定优势、能够基本适应和满足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农业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有关决议和决定;制定全院科技创新、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发展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围绕自治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综合性、全局性、关键性科技问题组织攻关,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重大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为促进全区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提供科技支撑;开展农业相关软科学课题研究,为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破解“三农”问题提供决策依据;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引进智力和先进技术,开拓技术市场,开展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为全区农业科研、教学、推广等单位提供立项检索、成果查新、图书资料、科技培训、科普宣传等服务;负责对院属各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完成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目前,全院下设7个职能处(室)及机关党委, 11个公益性研究机构,6个科技企业及后勤服务中心。共核定全额预算事业编制523名,有职工2114人(在职职工871人、离退休职工1243人),其中高级职称259人,拥有“百千万”“塞上英才”“两贴”等一批人才。全院已构建起12大学科,建成10个自治区创新团队,组建了国家级研发平台5个,省部级平台34个,院地合作共建试验示范基地5个,覆盖了我区大部分特色优势产业。先后主持完成各类科研成果698项,获奖成果426项,其中获得国家级奖励11项,部级奖励1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一、二等奖90余项。“十二五”以来,全院共取得科技成果149项,申请专利99件,授权54件、软件著作权7件,审(鉴)定国家品种5个、自治区品种26个,制(修)订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 3项,地方标准168项,一大批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为我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查看更多】
下属机构
排序方式:

发文量

  • 发文量
  • 被引量
23条记录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
  • 发文量: 981
  • 被引量: 662
  • EI: 0
  • SCI: 27
  • 北大核心: 295
  • CSSCI: 0
  • CSCD: 239

研究主题:从事小麦、水稻、玉米及向日葵、大豆新品种选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种质资源搜集、保存、研究、创新、利用,耕作制度改革研究

简介:"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始建于1950年3月,1979年12月正式成立。从事小麦、水稻、玉米及向日葵、大豆新品种选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种质资源搜集、保存、研究、创新、利用,耕作制度改革研究为主的农业科研机构。 由张益民担任所长,王劲松、陈东升、李新任副所长。 现有在职人员61人,其中研究员20人,副高级职称16人;在研究人员中有博士3人,硕士2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获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称号1人,自治区“百千万”人才、“313人才工程”人选4人,获自治区科技创新奖1人,自治区青年科技奖2人,“水稻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和“小麦遗传育种与耕作栽培研究”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2个。先后取得科研成果181项,获国家和自治区科技进步奖84项,其中全国科学大会奖10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11项。引进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1.3万余份,审定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向日葵等农作物品种126个,制定宁夏地方标准20项,获得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授权品种2个,获得实用新型发明专利8项。 现设有综合办公室和小麦、水稻、玉米、品质分析与改良、作物栽培、经济作物、品种资源7个研究室;有品质分析、分子育种、作物栽培、组织培养、抗病鉴定5个实验室,科研仪器设备200多台件。试验用地640亩,育种温室2300㎡,种质资源库1000㎡,低温冷库90m3,育种网室1152㎡。是农业部、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设并挂牌命名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育种中心”、“宁夏水稻原原种基地”、“国家农作物小麦改良中心银川分中心”、“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和种质创新宁夏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国家级品种审定区域试验站”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水稻、玉米、大豆和向日葵5个综合试验站”、“宁夏回族自治区优质水稻种质创新院士工作站”、“宁夏农作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依托单位。"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 发文量: 799
  • 被引量: 467
  • EI: 7
  • SCI: 14
  • 北大核心: 347
  • CSSCI: 1
  • CSCD: 247

研究主题:土壤与农业资源、植物营养与肥料、水资源与旱作农业、农业环境与污染修复

简介:"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原宁夏农林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创建于1951年11月,是自治区专门从事土壤与农业资源、植物营养与肥料、水资源与旱作农业、农业环境与污染修复等的非盈利性科研机构。 现有在职职工34人,其中所长1人,书记1人,副所长1人,正高级8人,副高级9人,中级14人,初级3人,自治区“313人才”2人,院学科带头人4人,院青年科技骨干6人,博士7人,硕士13人,离退休职工73人。下设综合办公室、土壤研究室、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室、农业环境与生态研究室、土地资源与精准农业研究室、节水与旱作农业研究室。依托我所建立有宁夏土壤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宁夏土壤与植物营养创新团队、宁夏土壤学会、农业部永宁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立体污染防治与产地环境质量研究宁夏分中心。承担科研项目260余项,其中国家项目90余项,取得科研成果91项,获奖成果80项,其中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20项,发表论文500余篇,SCI收录6篇,出版专著9部。专利23项,申报发明专利7项,地方标准19项。 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突破性的盐碱地改良理论和技术研究,使银川平原由昔日的“银川”变成如今的十大天府之一,为我区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旱地农业分类、土地资源生产力及人口承载量评价,促进了土地资源开发的科学决策;不同生态区域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及主栽作物需肥规律的研究、宁夏化肥区划的制定、专用肥的研发等,为自治区主要优势作物合理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和产品;节水农业、旱作农业和新垦农田快速培肥以及种植业结构调整等研究,为区域农业的综合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发文量: 710
  • 被引量: 419
  • EI: 0
  • SCI: 9
  • 北大核心: 303
  • CSSCI: 0
  • CSCD: 174

研究主题:植物有害生物研究与防治

简介:"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唯一的专业从事植物有害生物研究与防治的社会公益性综合研究机构,专业从事植物病理、农业昆虫、农药和农田杂草研究,承担着全区植物有害生物研究与防控工作,是农业部首批农药药效试验认证单位、宁夏植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宁夏植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创新团队、农业部银川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自治区科普基地、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盐池综合牧草试验站和贺兰山东麓葡萄综合试验站的依托单位。宁夏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拥有建筑面积2246㎡的植物保护科技楼一座,分设为农业昆虫标本馆、重点实验室和办公区三个功能区。 一、学科建设和研究方向 1、植物病理学科 以宁夏特色作物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葡萄和设施蔬菜等病害为研究对象, 着重研究环境--寄主—病原物的时空动态规律,主要开展植物病原、植物病害流行、监测预警和病害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工作。 2、农业昆虫学科 以宁夏特色作物枸杞、牧草、中药材及红枣等重大害虫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昆虫的种群动态和群落演化规律、害虫发生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以及重要农业害虫的致害机理和灾变规律, 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害虫监测预报技术和以生态调控为主的害虫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3、杂草防除学科 主要开展农田杂草区系、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针对我区主要优势特色作物种植特点,进行杂草的农业、物理、化学等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提出符合生态学原理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农田杂草综合防除技术。 4、农药学科 主要开展农药毒理、农药安全性评价研究,开展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基础研究、中试生产加工、发酵工艺以及新农药研发等研究。 二、科研创新平台 1、宁夏农业昆虫馆 宁夏农业昆虫馆成立于1959年,2012年扩建,是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科技厅和科协2001年授牌的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隶属宁夏农林科学院科普教育基地)。馆内标本涵盖全区各地,囊括了宁夏农业各个类别的昆虫种类,类群十分丰富,特别是在荒漠昆虫方面独树一帜。目前昆虫标本收藏量达十六万余号,其中针插标本23万件,幼虫浸渍标本6000多瓶,生活史标本200多盒,玻片标本300枚;馆内还保藏着世界新种32号和大量的珍稀标本,如宁夏胭蚧、蝙蝠蛾等;保藏有植物病害标本9000余分,近2000个种和型。出版专著《宁夏农业昆虫图志》1、2、3集、《宁夏农业昆虫实录》、《宁夏草原主要昆虫原色图鉴》。 2、宁夏植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宁夏植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为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要开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植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技术体系研究;以生物防治为方向的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包括植物病虫害生物控制关键技术;重大病虫害农田生态调控技术;病虫害防治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危险性外来生物控制入侵关键技术研究。近五年来,实验室基础条件得到显著提升,拥有可视数码摄影显微镜、倒置荧光显微镜、自动切片机、BIOLOG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全自动菌落分析测量仪、液相色谱仪等精密仪器和各类实验设备200余台,总价值约600万元。实验室组建期3年,验收时间为2012年12月。实验室主任为刘荣光,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郭予元院士。 3、农业部银川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 2013年11月,银川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获得农业部批准,投入建设经费392万元已到位,目前正在进入全面建设阶段。该实验站设在芦花台园林场,田间工程占地约107亩,主要包括搭建日光温室、晒场、防雨棚、气象观测场、围栏、硬化路(6项共计4396㎡)和滴灌工程(100亩)以及购置仪器设备等。实验站总投资392万元,其中仪器设备购置费233万元,重点包括野外植物生理生态监控系统、生物测定喷雾塔、物联网/数据获取与处理系统、田间喷灌设备、自动气象站、全自动化学分析仪、显微镜、冷冻干燥机、孢子扑捉仪及各类农用器具共计18件。 三、人才团队 宁夏植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创新团队依托单位,现有固定人员33人,其中科研人员31人,高级职称17人,博士5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15人;享受自治区特殊津贴1人,自治区“313”人才工程人选者3人,农科院一级学科带头人2人,二级学科带头人2人,宁夏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根据学科方向和支撑产业,组建了优质粮食、枸杞、马铃薯、设施蔬菜、葡萄、红枣、牧草、苹果、中药材有害生物防控9个研究方向,组成相对稳定的研究团队,确定9-10名第二层次学术骨干,形成了专业结构与年龄结构相对合理、以中青年科技骨干为中坚较为稳定的科研梯队。 四、科研成果 多年来,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对宁夏优势特色农产品枸杞、苜蓿、酿酒葡萄、甘草、压砂西甜瓜、马铃薯及主要农作物等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和综合治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在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综合防治及控害减灾等方面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对推动我区特色优势农业发展和产业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承担完成国家、自治区各类科研项目230项,获奖成果50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0余项、发明专利20项,出版专著8部,发布论文1100篇。近5年来,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70项(国家级项目14项),几乎覆盖了我区确定的所有农业重大产业化领域,为宁夏农业提质增效和实现新突破提供着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继续围绕我区优势特色产业,开展农业重大病虫发生规律及预测预报技术研究,着重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研究中的应用,提升我区农业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治整体水平;进行昆虫、菌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加大引进开发微生物、植物源等生物农药的力度,研究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的安全使用技术,建立以生物防治为主要方向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宁夏农林科学院种质资源研究所
  • 发文量: 706
  • 被引量: 456
  • EI: 8
  • SCI: 2
  • 北大核心: 279
  • CSSCI: 0
  • CSCD: 85

研究主题:开展果树、蔬菜、西甜瓜、食用菌、花卉等园艺作物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研究;开展露地和设施园艺作物生理及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园艺产品贮藏加工等技术研究与示范

简介:"种质资源研究所主要职能是开展果树、蔬菜、西甜瓜、食用菌、花卉等园艺作物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研究;开展露地和设施园艺作物生理及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园艺产品贮藏加工等技术研究与示范。 由刘声锋担任所长,谢华、陈卫平任副所长。 现有科技人员39人;下设综合、果树、蔬菜、西甜瓜、食用菌花卉等5个研究室和蔬菜栽培与生理、果树栽培与生理、园艺植物种质创新、农产品贮藏加工等4个实验室; 承担国家和自治区下达的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取得登记成果25项,获奖成果11项;授权专利23项;制订地方标准53项;发表论文304篇、出版专著9部。 本所将根据已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设施园艺设计、优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资源昆虫的开发利用及果品蔬菜采后处理等优势学科和原创技术,为我区优势特色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
  • 发文量: 567
  • 被引量: 304
  • EI: 4
  • SCI: 25
  • 北大核心: 230
  • CSSCI: 3
  • CSCD: 218

研究主题:围绕制约我国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土地荒漠化,开展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和修复机制、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及沙产业开发、林业(草业)生态工程与水土流失区生态治理、沙旱生资源植物培植利用及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基础、应用技术研究与示范,为宁夏及同类地区的生态建设提科学依据,为区域生态治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简介:"荒漠化治理研究所围绕制约我国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土地荒漠化,开展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和修复机制、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及沙产业开发、林业(草业)生态工程与水土流失区生态治理、沙旱生资源植物培植利用及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基础、应用技术研究与示范,为宁夏及同类地区的生态建设提科学依据,为区域生态治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为宁夏农林科学院所属正处级事业单位。全所下设防沙治沙、水土保持、林业(草)生态工程与规划、沙旱生资源植物与中药材、生态农业等5个研究室,在职在编职工26人,其中正处级领导2人,副处级领导1人;在职研究员4名,副研6名;博士4名,硕士13名。 自2000年建所以来,先后主持承担国家及自治区各类科研、推广项目60余项,其中主持了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课题5项,并承担了自治区“十五”、“十一五”生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等多项重大科技与产业规划工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获得专利5项、制定标准17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5部。成功举办七届“阿拉伯国家防沙治沙技术培训班”。 享受国务院、自治区特殊津贴4人次、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宁夏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创新人才奖1人。"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 发文量: 508
  • 被引量: 262
  • EI: 2
  • SCI: 19
  • 北大核心: 269
  • CSSCI: 1
  • CSCD: 251

研究主题:农业生物技术

简介:"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生物中心)于2002年正式组建。主要开展以农业生物技术为主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紧紧围绕宁夏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紧跟农业生物技术学科发展的前沿水平,针对宁夏现代农业发展和特色产业开发需求,以解决宁夏农业特色产业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目标,为宁夏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一、领导组织 主任、副书记宋玉霞研究员; 书记刘宝山副研究员; 副主任张源沛研究员; 副主任关雅静。 二、人才队伍 现有人员23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16人;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1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宁夏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1人;自治区“313人才”1人;国家二级研究员1人;宁夏农林科院院级学科带头人2人。拥有作物耕作与栽培(植物生理方向)、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植物学三个硕士点,近年来培养了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人。 三、研究方向与主要内容 1、植物生物技术育种研究; 2、特色植物抗逆机理研究及应用; 3、特色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主要开展了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为主的生物技术在水稻、小麦、马铃薯特色优质种质资源筛选、创制、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宁夏特色植物抗逆基因克隆与利用研究;特色濒危资源植物肉苁蓉、桃儿七、橡胶草等种质资源保存和人工培养工作。 四、承担项目与取得成果 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自治区科技支撑、宁夏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先导资金等项目200余项,项目总经费1700万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参加单位);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登记成果14项;获得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制订并颁布实施国际标准2项、自治区地方标准10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230余篇,其中SCI收录文章6篇。 五、基础条件 实验室总面积1300m2,具备凝胶成像仪、荧光定量PCR仪、高效液相色谱、核酸蛋白纯化系统、全自动DNA/RNA分析系统、免疫印迹分析系统、倍性分析仪、高速冷冻离心机、荧光显微镜、超低温冰箱等分子生物学相关仪器设备200余台/件,共计800余万元,实验室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宁夏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股份有限公司
  • 发文量: 456
  • 被引量: 354
  • EI: 0
  • SCI: 1
  • 北大核心: 135
  • CSSCI: 0
  • CSCD: 26

研究主题:主要从事畜禽良种繁育、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医疗与保健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服务,在家畜寄生虫、传染病、良种肉用种羊繁育等学科领域的研究

简介:"宁夏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是在创建于1958年的宁夏农科所畜牧系和兽医系基础上于1978年合并建立的畜牧兽医专业科研机构,主要从事畜禽良种繁育、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医疗与保健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服务,在家畜寄生虫、传染病、良种肉用种羊繁育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居国内先进水平。2003年研究所整体转制为科技型企业,注册资本金1750万元,内设综合办公室、财务室、反刍家畜营养研究室、养羊研究室、胚胎移植实验室、动物疫病快速诊断实验室及肉用种羊场、饲料生产车间、动物医院、禽病医院、迅捷养殖技术服务站等5个开发实体和宁夏金牧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宁夏金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宁夏朔方牧原牛羊特色饲料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等3个全资子公司。公司现有职工50人,其中科技人员29人,有高级职称专业人员11人。 公司董事长丁有仁,董事总经理刘自新,董事副总经理、工会主席何存利,副总经理吴宗山。 自成立以来,研究所(公司)共承担了100多项国家和自治区科研课题,先后取得科研成果84项,其中获国家级奖励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31项;在各类学术刊物、学术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译文、科普文章510余篇,主编出版学术专著6部、合编出版10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9项,制定技术标准22项。 1、宁夏肉用种羊场 占地1078亩,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现存栏萨福克、特克萨尔肉用种羊550只。纯繁培育的萨福克、特克萨尔肉用种羊生产性能优越,其中萨福克周岁育成公羊平均活重115千克、特克萨尔周岁育成公羊平均活重79千克,种羊繁殖、羔羊培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种羊引进10多年来,已先后向区内外纯繁和胚胎移植推广种羊1600只,开展杂交改良工作,杂改产羔超过20万只,有力地推动了宁夏肉羊产业的发展。 联系电话13995071465 2、饲料生产车间 拥有添加剂饲料生产线3条,开发生产“龙图泰丽牌”畜禽系列复合添加剂预混饲料和反刍动物营养舔砖六大类60多个产品,已覆盖宁夏全境和周边省区。自主研发的牛羊舍饲专用营养舔砖获得8项国家发明专利,可有效改善舍饲条件下牛羊营养要素缺乏的状况,大幅度降低牛羊在长期舍饲和粗放饲养条件下营养代谢障碍的发生率,保持反刍家畜的正常生产性能。 负责人:张国玲,联系电话18995123611 3、宁夏金牧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2007年建成并通过了GMP认证,有片剂、粉散剂、消毒剂3条生产线,可生产抗寄生虫药、抗菌药、抗病毒药和消毒药等四大类兽药。 负责人:何存利,联系电话18995123603 4、动物疫病快速诊断实验室 针对区内外动物疫病开展快速诊断、防治技术服务和养殖小区疫病净化解决方案,开发的“牛环形泰勒氏焦虫胶冻细胞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生产工艺获国家发明专利,中试产品应用效果显著,生产规程(试行)已获农业部批准备案。 负责人:史晓,联系电话18995123671 5、金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国内外知名品牌测试分析仪器及实验室设备,提供农业科研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 负责人:张文义,联系电话 6、动物医院 公司动物医院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现有临床医生均具有中高级职称并取得相应资格,有着丰富的小动物诊疗经验,能为伴侣动物提供健康检查、疾病诊治、疫苗注射及外科手术等服务。具有丰富的动物诊疗经验积累。近年来,为适应业务需要,先后购置了兽用B超机、X光机、便携式X光透视仪、血液分析仪、动物生化分析仪等检查和诊断设备,大大提高了医院的临床诊断能力和治疗水平。负责人:张晓东,联系电话 7、禽病医院 公司禽病医院是区内技术水平最高的禽病专科医院,主要针对肉鸡、蛋鸡、鸭、鹅、鸽子开展疫病防治、家禽养殖场疫病净化技术服务。负责人:张文义,联系电话 8、迅捷养殖技术服务站 创建于2008年,主要针对反刍家畜舍饲养殖生产中存在的疫病开展预防、免疫和治疗技术服务。 负责人:鲍嘉铭,联系电话1370951 公司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北京中路 邮政编码:750002 电话(传真):0951 --5016386 Email: nxmsys@sina.com"

宁夏农林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 发文量: 437
  • 被引量: 257
  • EI: 0
  • SCI: 18
  • 北大核心: 214
  • CSSCI: 0
  • CSCD: 25

研究主题:重点开展地方珍稀畜禽品种资源保护、选育、开发利用,引育优新品种,开展分子育种技术研究;开展饲草料营养价值评定及利用技术研究;引育优质牧草品种,开展高产高效转化技术研究;针对区域畜禽多发疫病,开展畜禽疫病快速诊断与防治技术研究

简介:"宁夏农林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动科所)成立于2009年2月,是自治区“优势特色羊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团队”依托单位。 动科所主任李颖康,副主任梁小军、马青,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5人,其中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9人,硕士以上12人,院一、二级学科带头人2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1人,自治区肉羊产业首席专家1人,草畜产业区级专家4人。 动科所在宁夏科技厅、宁夏农牧厅等及中心专家委员会指导下除承担自治区委托重大科研示范、推广任务外,主动服务于特色优势产业,为产业发展提供培训,现场指导快速诊断公益性服务。重点开展地方珍稀畜禽品种资源保护、选育、开发利用,引育优新品种,开展分子育种技术研究;开展饲草料营养价值评定及利用技术研究;引育优质牧草品种,开展高产高效转化技术研究;针对区域畜禽多发疫病,开展畜禽疫病快速诊断与防治技术研究。 累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年均20余项,年均到位科研经费600万元以上,年均成果转化新增效益3000万元以上,2009-2013年度取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5项,标准创新一等奖1项,银川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成果登记8项,授权专利4项,制定地方标准12项,参与制定地方标准14项。发表论文114篇,其中核心期刊52篇,SCI1篇,专著1部。"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发文量: 435
  • 被引量: 241
  • EI: 0
  • SCI: 1
  • 北大核心: 84
  • CSSCI: 3
  • CSCD: 10

研究主题:农业软科学研究、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文献搜集典藏、网络技术服务、科技论文编辑

简介:"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区唯一的一所集农业软科学研究、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文献搜集典藏、网络技术服务、科技论文编辑为一体的公益性科学研究机构。下设农业软科学研究室、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室、宁夏农业科技图书馆、《宁夏农林科技》编辑部、综合办公室5个部门。 现有职工2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0名,各类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10人,自治区“313人才”1人,农科院二级学科带头人2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共承担国家级及自治区级农业科研课题96项,取得科研成果53项。在1998年农业部信息综合研究能力评估中,名列全国同行第6位。研究所围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和研究,重点开展四个方面的工作。 1、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以宁夏农业科技图书馆为主体开展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及服务。宁夏农业科技图书馆,1958年成立,2004年由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挂牌,是目前宁夏唯一一家集农业科技文献搜集、典藏、加工、研究,并提供信息服务的专业图书馆,拥有全区最丰富的农业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是国家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宁夏服务分中心,农业部、自治区科技厅授权的农业科技立项和成果鉴定查新检索定点单位,自治区农业科技多媒体中心和科普基地。馆藏纸质文献20余万册,基本实现自动化管理。先后引进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SCIENCEDIRECT、CABI等10多个国内外数据库以及电子图书270万册,自行开发建设了10个地方馆藏特色专题文献数据库。迄今形成了以数字资源为主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立了“宁夏农业科技图书馆”与“‘三农’数字网络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主要服务内容包括文献借阅、科技信息资源网络平台使用、项目查新、原文传递、参考咨询、多媒体制作、教育与培训、科普等。迄今共完成查新报告1200余项,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认证300余人,拍摄农业科研技术、成果等各类素材100余项,制作农业专题科教片20余部。 2、农业科技期刊编辑与出版。主要编辑出版《宁夏农林科技》和《农业技术与信息》。《宁夏农林科技》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1958年批准创刊,宁夏农林科学院主管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农业综合类科技期刊。期刊以“传播科技、服务三农”为办刊宗旨,创刊至今,已编辑出版发行402期。围绕旱作节水农业、水稻节水栽培、作物新品种引进推广、特色作物栽植等宁夏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编辑出版《农业技术与信息》130期。先后对我区千余项农业实用技术成果进行宣传推广,极大地促进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宁夏农林科技》多次受到自治区宣传部和新闻出版局奖励,先后被《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及超星学术期刊“域出版”等全文收录,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的统计源期刊。 3、农业软科学研究。围绕宁夏“三农”发展,重点开展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农业经济与政策、农业科技管理政策、农业现代化、区域经济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为自治区政府制定相关农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相继培养出一批农业软科学研究人才,老一辈知名专家有邝经邦、王一鸣、程华、谢守栋等。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自治区60余项重大软科学项目研究,其中,“舒城等12个农村能源试点县农村能源区划规划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年)、“黄土高原干旱丘陵地区农村能源综合试点研究”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农村能源工程建设区划规划方法及其应用”获农业部成果一等奖(1990年)、“银北地区中低产田综合开发技术研究”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外农作物冷害专题情报研究”获国家科技情报成果三等奖(1986年),“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及智能化评审管理系统研究”、“宁南山区扶贫开发重大项目选择及政策措施研究”、“宁夏2000年农业发展科技战略与对策研究”、“宁夏引黄灌溉农业合理结构与发展规模研究”、“宁夏黄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等11项成果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出版著作4部。 4、农业信息技术研究。紧密结合我区农业生产实际,应用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3S”集成技术、物联网技术和决策支持系统技术,开展精准农业、数字农业、作物生长模型、专家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农业生产智能控制、农业灾害预警、生态环境监测、作物长势反演、资源调查区划、数字制图等方面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各类省部级科研项目及横向联合课题30余项,其中,“西部民族地区电子农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宁夏风沙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研究与技术集成示范”2项成果荣获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1年),“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宁夏示范区”、“宁夏优势农业产业智能化系统开发与应用”、“3S技术在宁夏农业生态建设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等5项成果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一种E化绩效管理控制器”、“枸杞规范化栽培管理专家系统”、“智能农业搜索引擎系统”、“区域平衡施肥与农业科技服务专家系统”、“一种三维加密芯片组”、“宁夏农林科学院科技成果管理信息系统”等10项获国家实用新型技术专利或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