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高频词云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简介:我所始建于1932年,已有80年历史,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历史阶段。在历届负责人的领导和前辈们的教诲下,不管是逆境还是顺境,我所科技人员以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为己任,矢志不移,在农业科研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为江苏乃至全国的农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农业部“七五”、“八五”和“十五”科研综合实力评估中,均被评为全国“百强研究所”。 全所现有在职职工74人,其中研究员12人,副研究员21人,助理研究员23人,研实11人,科研辅助工7人。博士22人,硕士27人。有7人被列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人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江-苏省政协-委员1人,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1人,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1人,江苏省先进工作者1人,江苏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1人,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1人,江-苏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1人。 全所设常规稻育种研究室、三系杂交稻育种研究室、两系杂交稻育种研究室、玉米研究室、甘薯研究室5个研究室,以及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辖17个研究项目组。其中水稻育种为我所的重点学科,在优质稻米研究方面居国内先进水平。 我所坚持以“建设一流学科、打造一流团队、产出一流成果”为宗旨,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和市场需求,着重开展水稻、甘薯、玉米三个领域的育种、基础研究、综合生产技术研究,育成了具有重要影响的水稻、甘薯、玉米等新品种,同时,成果转化取得了较大经济效益。建所以来,育成(改良)水稻、小麦、玉米、甘薯等126个新品种(组合),获得新品种权保护40项,另有近30项获公告。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另有申请专利16项。获得国家及部省级等各类科技成果奖98项,发表研究论文1400余篇,其中学报级500多篇,SCI或EI收录22篇,编写论著11部。在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育种、优质育种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20个品种(品系)得到转化应用,获得直接经济效益3461万元。累计推广新品种(组合)2亿多亩,增产粮食80多亿公斤,增加社会效益100多亿元。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粮食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与江苏粮食集团东方粮油供应公司联合进行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开发出商标名为“苏星四季”的南粳46品牌大米,目前已成功进入苏果超市销售。同时,造就了一批优秀农业科研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科研团队。 目前,我所全体职工正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省“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坚持服务“三农”,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江-苏省和全国的农业生产作出新的贡献。

研究学科:杂种优势利用为育种研究。

  • 发文量: 1645
  • |
  • 被引量: 1004
  • |
  • EI: 1
  • |
  • CSSCI: 0
  • |
  • CSCD: 642
  • |
  • SCI: 217
  • |
  • 北大核心: 834

我所始建于1932年,已有80年历史,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历史阶段。在历届负责人的领导和前辈们的教诲下,不管是逆境还是顺境,我所科技人员以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为己任,矢志不移,在农业科研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为江苏乃至全国的农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农业部“七五”、“八五”和“十五”科研综合实力评估中,均被评为全国“百强研究所”。 全所现有在职职工74人,其中研究员12人,副研究员21人,助理研究员23人,研实11人,科研辅助工7人。博士22人,硕士27人。有7人被列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人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江-苏省政协-委员1人,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1人,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1人,江苏省先进工作者1人,江苏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1人,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1人,江-苏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1人。 全所设常规稻育种研究室、三系杂交稻育种研究室、两系杂交稻育种研究室、玉米研究室、甘薯研究室5个研究室,以及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辖17个研究项目组。其中水稻育种为我所的重点学科,在优质稻米研究方面居国内先进水平。 我所坚持以“建设一流学科、打造一流团队、产出一流成果”为宗旨,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和市场需求,着重开展水稻、甘薯、玉米三个领域的育种、基础研究、综合生产技术研究,育成了具有重要影响的水稻、甘薯、玉米等新品种,同时,成果转化取得了较大经济效益。建所以来,育成(改良)水稻、小麦、玉米、甘薯等126个新品种(组合),获得新品种权保护40项,另有近30项获公告。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另有申请专利16项。获得国家及部省级等各类科技成果奖98项,发表研究论文1400余篇,其中学报级500多篇,SCI或EI收录22篇,编写论著11部。在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育种、优质育种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20个品种(品系)得到转化应用,获得直接经济效益3461万元。累计推广新品种(组合)2亿多亩,增产粮食80多亿公斤,增加社会效益100多亿元。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粮食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与江苏粮食集团东方粮油供应公司联合进行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开发出商标名为“苏星四季”的南粳46品牌大米,目前已成功进入苏果超市销售。同时,造就了一批优秀农业科研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科研团队。 目前,我所全体职工正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省“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坚持服务“三农”,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江-苏省和全国的农业生产作出新的贡献。

人才队伍

该所现有科技人员40人,其中20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研究员8名,副研究员14名)。全所有博士4人,硕士8人,在读博士和硕士各4人。科技人员中有3人被列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先后有3人获国家和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6人在国内外学术团体兼职。负责人:王才林

组织机构

全所设常规稻育种研究室、三系杂交稻育种研究室、两系杂交稻育种研究室、玉米研究室、甘薯研究室5个研究室,以及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辖17个研究项目组。

上级单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领域

杂种优势利用为育种研究。

获得成就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联系方式

电话:025-84390322   邮箱 :clwang@jaas.ac.cn
  邮编:210014   传值:025-84390322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钟灵街50号

网址

查找成果
筛选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会议论文()

  • 获奖成果()

  • 专利()

发文趋势

期刊分布统计

收录级别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