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组学在动物肠道微生物应用的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邱菲

作者: 邱菲;韩依辛;魏琦麟;唐兴刚;袁明贵;董博;向蓉;徐志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动物肠道微生物;培养组学;消化道;分子生物学

期刊名称: 中国畜牧兽医

ISSN: 1671-7236

年卷期: 2023 年 002 期

页码: 598-60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肠道微生物被称为动物的“隐藏免疫器官”,不仅能参与宿主代谢还能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至关重要。作者主要介绍了培养组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动物肠道微生物研究的重要意义、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研究微生物时各自的优、缺点。培养组学是基于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同时采用多种培养条件进行微生物培养,再辅以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和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建立的一种新型微生物分离、鉴定方法,该方法将传统微生物培养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优点融为一体。该方法在挖掘“新微生物”的研究中,具有发现、找到并获得的优势;在微生物的研究中可定制分离目标菌株进行验证,并能通过丰富注释清楚地了解肠道微生物组。此外,分析了培养组学分别在家禽肠道、猪肠道、反刍动物肠道等动物肠道的研究应用现状,提出了环境条件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如人类接触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同物种不同性别肠道菌群的差异,以期为培养组学在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运用中提供参考。

分类号: S852.6

  • 相关文献

[1]哺乳仔猪断奶前后肠道微生物培养组学研究. 董博,王志林,魏文康,井晓欢,刘石,鄢秋龙,蒋宗勇,刘文华,胡译尹,陈庄. 2021

[2]蛇鲻消化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吴燕燕,颜伟. 2008

[3]仔鹅衣原体病的防治. 初秀. 2010

[4]人工瘤胃模拟技术在反刍动物消化道中的应用. 沈美英,孙海洲,卢德勋. 2004

[5]养殖条石鲷消化道形态构造及组织学观察. 胡玲玲,李加儿,区又君,于娜,王刚. 2010

[6]牙鲆幼鱼消化道内蛋白酶活性及食糜蛋白的GFP示踪. 边慧慧,黄倢,王秀华,蒋继志. 2009

[7]海水鱼消化道菌群结构研究进展. 周志刚,石鹏君,姚斌,何夙旭,苏永全. 2007

[8]不同蛋白质饲料在肉仔鸡消化道中释放小分子肽的特性. 刘国华,郑爱娟,陈桂兰,张姝,蔡辉益. 2006

[9]稻草与苜蓿组合对山羊消化道营养物质流通量的影响研究. 张吉鹍,张震宇,吴文旋,李龙瑞,邹庆华. 2014

[10]植物活性多糖对动物消化道黏膜免疫影响的研究. 陶浩,魏炳栋,于维,陈群. 2011

[11]氧自由基对动物消化道损伤及干预研究进展. 陈群,乐国伟,施用晖,张树敏,金鑫. 2006

[12]植物多糖对幼龄动物消化道功能调节的研究进展. 陈群,刘海艳,于维,魏丙栋. 2008

[13]稻草补饲不同水平苜蓿对山羊消化道各部位营养物质流通量的组合效应研究. 张吉鹍,李龙瑞,吴文旋,邹庆华. 2013

[14]桃小食心虫幼虫的消化道和马氏管的显微结构观察. 熊琦,李捷,薛皎亮,赵飞,谢映平. 2011

[15]0~56日龄放牧羔羊消化道的解剖特点和瘤胃功能变化. 王彩莲,郝正里,李发弟,余洋,郎侠,马友记,年芳,郭江鹏. 2010

[16]肉仔鸡日粮中二价金属离子对植酸酶活性影响的体外研究. 张铁鹰,武海龙,秦贵信. 2010

[17]肉仔鸡消化道内pH和蛋白酶对植酸酶活性的影响. 张铁鹰,刘志伟,孙杰. 2006

[18]日粮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消化道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顾宪红,李德发,张宏福,侯水生. 2003

[19]大口鲇仔鱼消化道的组织学观察. 黄峰,严安生,张桂蓉,邹桂伟,周健,彭科来. 2000

[20]猪消化道微生态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张名涛,顾宪红,杨琳.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