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型法的大豆抗倒伏评价方法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金生

作者: 王金生;蒲国锋;马力;何雯瑾;吴俊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倒伏;抗倒指数;评价技术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23 年 001 期

页码: 64-6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创新大豆抗倒伏鉴定方法,为简单、快速鉴定大豆机械化生产中的抗倒伏性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本研究以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主栽的大豆品种为材料,以大豆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的茎秆强度、株高、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地下部鲜重、地下部干重、植株含水量为指标,设计6种多因子抗倒指数,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大豆抗倒伏最佳鉴定时期及抗倒指数,并利用通径系数分析各指标对最佳抗倒指数的贡献大小。结果表明:结荚期检测多因子抗倒指数1A[茎秆强度/(株高×地上部鲜重)×100]为简单、快速鉴定大豆抗倒伏的最佳技术模型,抗倒指数1A为0.02以上的材料均表现出很强的抗倒伏能力。通径系数分析表明对大豆抗倒伏性贡献最大的因子为茎秆强度(r=0.831**),而对大豆易倒伏贡献较大的因子为株高(r=-0.644**)和地上部鲜重(r=-0.627**)。无论从相关程度还是相对效果来看,茎秆强度对抗倒指数的影响作用都极为明显,正向直接效应最大(P1→y=0.652)。研究确立了快捷评价大豆抗倒伏性的技术模型:在大豆结荚期检测抗倒指数1A[茎秆强度/(株高×地上部鲜重)×100]。抗材倒指数1A>0.02的材料抗倒伏能力较强,茎秆强度对抗倒指数影响作用极大。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大豆种质倒伏抗性评价方法研究. 周蓉,王贤智,张晓娟,沙爱华,吴学军,涂赣英,邱德珍,周新安. 2007

[2]基于物理图谱的大豆倒伏性状QTL整合及元分析. 尹振功,王强,孟宪欣,郭怡璠,魏淑红. 2018

[3]大豆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及倒伏性的QTL分析. 周蓉,陈海峰,王贤智,张晓娟,单志慧,吴学军,蔡淑平,邱德珍,周新安,吴江生. 2009

[4]大豆倒伏性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周蓉,王贤智,陈海峰,张晓娟,单志慧,吴学军,蔡淑平,邱德珍,周新安,吴江生. 2009

[5]TIBA对不同耐荫性大豆套作苗期生长和倒伏率的影响. 龚万灼,杜成章,龙珏臣,王萍,陈红,王强,张继君. 2019

[6]不同矮杆大豆品种的耐密性研究. 刘念析,董志敏,厉志,陈亮,刘浩,衣志刚,王博,刘宝权. 2020

[7]小麦抗倒指数遗传及其与茎秆特性的相关分析. 姚金保,张平平,任丽娟,杨学明,马鸿翔,姚国才,张鹏,周淼平. 2011

[8]日本百项茶叶科研成果(续):茶的安全性评价技术. 陈宗懋. 2005

[9]公益性行业(农业)农业产品加工领域科研项目简介. 王强. 2013

[10]临床研究用人胚胎干细胞“种子细胞”的质量评价. 纳涛,郝捷,张可华,王娟,王柳. 2016

[11]对虾产品质量分级要素及评价技术. 黄卉,李来好,杨贤庆,郝淑贤,石红,岑剑伟. 2010

[12]玉米倒伏影响因素及其QTL定位研究进展. 房海悦,李毅丹,曲文丽,具红光,金峰学. 2016

[13]啤酒大麦新品种沪麦16号的选育特征特性和主要栽培技术. 余立云,张国荣,杜永芹,黄培忠. 2000

[14]化控剂对东北春玉米抗倒伏性能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郝玉波,于洋,钱春荣,宫秀杰,李梁,姜宇博,来永才. 2017

[15]臭氧胁迫对不同敏感型水稻茎秆抗倒性状的影响. 邵在胜,穆海蓉,赵轶鹏,贾一磊,王云霞,杨连新,王余龙. 2017

[16]拔节期光强对水稻基部节间长度的影响. 梁开明,李晓娟,钟旭华,田卡,彭少兵,黄农荣,潘俊峰,刘彦卓. 2017

[17]玉米倒伏的应对措施. 孟祥盟. 2012

[18]龙粳20倒伏的原因及其对策. 孙淑红. 2011

[19]中微量元素肥料不同用量对超级稻品种倒伏及产量的影响. 李惠芬,张彬,黄庆,刘怀珍,陆秀明,邹积祥,陈永,黄庆. 2016

[20]玉米茎秆性状与抗倒伏关系研究进展. 马延华,王庆祥.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