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中氧对红茶品质的影响及富氧发酵工艺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云飞

作者: 杨云飞;王玉婉;林家正;涂政;蓝天梦;陈琳;叶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红茶;发酵;氧气;感官品质;代谢物

期刊名称: 食品工业科技

ISSN: 1002-0306

年卷期: 2023 年 44 卷 019 期

页码: 199-20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发酵是红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氧是影响发酵的关键因素,解析氧对红茶品质及内含成分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一芽二叶的'龙井 43'品种为原料,进行低氧发酵(5%),自然发酵(21%)和富氧发酵(36%)处理,通过感官审评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UPLC-MS)分析了氧浓度对红茶感官品质、非挥发性代谢物和挥发性代谢物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了红茶富氧发酵工艺.结果表明:相比自然发酵,富氧发酵可以显著改善红茶滋味和香气品质(P<0.05);富氧发酵中关键滋味化合物儿茶素及没食子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茶黄素总量及单体含量显著增加(P<0.05),游离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不同氧浓度发酵中共 25种挥发性化合物存在显著差异,包括 12种醛类,2种酮类,3种醇类,3种烯类,5种酯类,大部分差异化合物含量随氧浓度升高而增加;红茶富氧发酵优化工艺为:氧气浓度40%、通氧时间1.5 h、发酵时间 4 h,优化工艺红茶的茶黄素总量、TF、TF3G、TF3'G和TFDG含量分别为 2.86%、0.25%、1.71%、0.24%和0.68%.该研究结果为指导红茶加工和品质调控提供了重要依据.

分类号: TS272.5

  • 相关文献

[1]红茶通氧发酵过程中发酵叶相变化分析. 潘科,沈强,申东,杜晓. 2014

[2]红茶贮藏过程中主要内含成分及感官品质变化的研究. 杨娟,钟应富,罗红玉,邬秀宏,张莹,袁林颖. 2017

[3]不同等级新九曲红梅茶的风味化学特征. 郭丽,彭群华,赵锋,卢红渭,包兴伟,林智. 2021

[4]黔茶1号试制红茶、绿茶和黄茶的品质研究. 沈强,张小琴,罗金龙,杨肖委,刘晓霞,周良书,郑文佳. 2023

[5]发酵和渥堆联用技术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研究. 赵熙,黄浩,银霞,黄怀生,粟本文. 2017

[6]红茶发酵过程生理生化变化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俞露婷,袁海波,王伟伟,滑金杰,尹军峰,江用文. 2015

[7]红茶发酵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钱园凤,叶阳,周小芬,王博. 2012

[8]基于近红外的红茶发酵中TFs/TRs评价模型研究. 邓余良,胡强,夏康炎,陈伟东,董春旺. 2019

[9]温度对茶发酵叶色泽及茶色素含量的影响. 滑金杰,袁海波,姚月凤,江用文,王近近. 2018

[10]红茶感官品质及成分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模型建立. 董春旺,梁高震,安霆,王近近,朱宏凯. 2018

[11]新型可控叶温红茶发酵设备的研制和应用. 邓余良,袁海波,滑金杰,王近近,吴荣梅,余书平. 2019

[12]红茶发酵研究进展. 陈娟,潘科. 2018

[13]发酵条件对红茶茶色素形成的影响研究进展. 崔宏春,张建勇,赵芸,黄海涛,敖存,李红莉,师大亮. 2022

[14]基于高光谱的工夫红茶发酵品质程度判别方法(英文). 杨崇山,董春旺,江用文,安霆,赵岩. 2021

[15]高湿高雾环境下红茶发酵图像实时采集系统研制. 雷攀登,周汉琛,田娟,刘亚芹,王辉,杨霁虹,黄建琴. 2022

[16]桃果酒的发酵工艺研究. 吴贶,荆红彭,陈晓明,刘明,张世杰,郭意如. 2017

[17]新鲜肉苁蓉发酵酒工艺研究. 郭安民,李宇辉,王俊钢,刘成江. 2019

[18]发酵条件对芋头叶柄酸菜品质的影响. 桂青,周立军,袁淑娜,潘剑,黄坚雄,陈俊明. 2020

[19]鹅消化道内微生态的研究进展. 黄萌,刘国君,郭镇华,丁丽艳,孙金艳. 2016

[20]明胶~(60)Co-γ辐照灭菌过程中的水分和氧气效应. 耿胜荣,鉏晓艳,李新,廖涛,熊光权.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