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态条件下水稻籼粳交后代亚种分化机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鹤潼

作者: 王鹤潼;金峰;江奕君;林青山;徐海;陈温福;徐正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籼粳稻杂交;籼粳分化;生态条件;选择方法;分子标记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13 年 24 卷 11 期

页码: 3123-313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籼粳交育种已成为国内最重要的育种方法之一,明确籼粳亚种分化机制是指导籼粳交育种的关键.本文用InDel(插入/缺失)和ILP(内含子长度多态性)标记,对在辽宁省和广东省种植并用单粒传法、混合法及系谱法构建的籼粳交(七山占/秋光)F6代群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混合法与单粒传法群体无偏分离,粳型判别值(Dj)集中在40%~60%之间;两地系谱法群体总体偏籼(30%~55%),且广东群体(38%)比辽宁(42%)偏籼,两地群体分布呈显著差异.混合法与单粒传法群体中Dj与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区域血缘呈显著正相关;而在系谱法中部分正相关被打破,且两地群体籼粳血缘呈规律性分布.表明人工选择是影响籼粳分化的主要因素,并与自然选择协同作用引起群体偏分离现象;群体中一些重要农艺性状的变化与籼粳分化间存在紧密的关系,这可能是影响籼粳交育种在综合亚种优势上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

分类号: S511.2

  • 相关文献

[1]江淮流域杂草稻叶绿体DNA的籼粳分化. 杨杰,王军,曹卿,陈志德,汤陵华,王艳萍,方先文,王才林,仲维功. 2009

[2]东北地区杂草稻与栽培稻的遗传多样性及籼粳分化. 刘丹,王嘉宇,马殿荣,孙健,柴永山,孙玉友,魏才强,解忠,李洪亮,张巍巍,程杜娟,孙国宏,陈温福. 2017

[3]籼粳稻杂交育成品种的亚种特征性状及其与经济性状的关系. 徐正进,李金泉,姜健,荆彦辉,张文忠,陈温福,张龙步. 2003

[4]不同生态区籼粳稻杂交后代碾磨和外观品质分析. 范名宇,徐海,刘春香,张佳,江奕君,杨莉,李茂柏,陈温福. 2014

[5]籼粳稻杂交后代亚种特性表现与分类研究. 徐正进,李金泉,黄瑞冬,姜健,陈温福,张龙步. 2003

[6]籼型血缘对籼粳稻杂交后代产量和加工及外观品质的影响. 王旭虹,李鸣晓,张群,金峰,马秀芳,姜树坤,徐正进,陈温福. 2019

[7]籼粳稻杂交后代稻米加工质量改良的遗传策略分析. 李旭,付立东,王宇,隋鑫,任海,吕小红,马畅,杜萌,毛艇. 2021

[8]高脂肪大豆辽豆14号及其栽培技术. 王德生. 2013

[9]油用向日葵杂交种F60. 王德生. 2010

[10]油用向日葵杂交种F60. 王德生. 2010

[11]油用型花生新品种阜花12号. 王德生. 2012

[12]不同选择方法及选择强度对三种类型大豆杂交组合后代选择效应的研究. 李新海,王金陵,杨庆凯,邹继军,焦少杰,王丽明. 1998

[13]玉米南繁育种关键技术研究. 卜俊周,谢俊良,彭海成,李建兵,岳海旺. 2009

[14]油菜育种材料与方法研究Ⅱ.甘蓝型油菜杂交选择育种选择方法改进技术——油菜系谱集团选择法. 王通强,黄泽素,代文东. 2001

[15]组合类型、选择地点及选择方法对大豆杂交后代选择效果的影响研究. 田佩占,王继安. 1988

[16]转基因材料与黑河骨干亲本杂交后代选育方法的探讨. 韩德志,闫洪睿,鹿文成,梁吉利,贾鸿昌,李艳杰,刘艳霞. 2013

[17]谷子育种中几个主要性状选育方法的探讨. 程汝宏,刘正理. 2003

[18]强筋类优质小麦-辽春17号. 王德生. 2006

[19]不同杂交组合与选择方法对大豆抗花叶病选育效果的比较. 祝其昌,张秋荣,宣亚南. 1990

[20]数量遗传学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石明亮,薛林,程玉静,胡加如,陈国清,黄小兰,陆虎华,郝德荣,冒宇翔.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