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灵芝菌茶的制备及内含物质分析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亚兵

作者: 刘亚兵;戴宇樵;王敏;罗学尹;蒲璐璐;冉乾松;潘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灵芝菌;夏秋茶;发酵;品质;模型

期刊名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ISSN: 2095-0381

年卷期: 2023 年 006 期

页码: 319-32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目的 探究灵芝菌(Ganodermalucidum)对夏秋茶品质的影响,提高夏秋茶资源利用率。方法 以夏秋茶为原料,经加工成黑毛茶后,灵芝菌作为发酵剂进行发酵制备灵芝菌茶,测定发酵前后茶中18种游离氨基酸含量、茶多酚、pH、感官评分、色差L*及滋味(酸、甜、苦、鲜、涩度)等品质指标,运用Plackett-Burman实验对夏秋茶品质指标参数进行优化,建立综合评价指标的回归模型。结果 黑毛茶经灵芝菌发酵处理后,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增加了8.70 mg/g,茶多酚质量分数减少了0.9%,甜度由11.12增加到14.36,苦涩度由4.98减少到2.53;构建数学模型Y(综合评分)=93.00-0.23A-0.84B+0.21C+0.01AB+2.100AC+1.50BC-3.40A~2-3.20B~2-2.60C~2 (A、B、C分别表示茶多酚含量、感官评分、氨基酸含量),模型决定系数R~2=0.9812,调整决定系数Radj~2=0.9570。结论 灵芝菌发酵夏秋黑毛茶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夏秋茶滋味品质,降低其苦、涩味,增加甜味,所建模型可应用于实际夏秋茶品质评价。为提高夏秋茶资源利用率及产业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支撑。

分类号: TS272.7

  • 相关文献

[1]基于GC-MS和电子舌技术的白芽奇兰灵芝菌茶风味特征研究. 戴宇樵,罗学尹,刘亚兵,李琴,方仕茂,张拓,潘科. 2022

[2]灵芝菌对贵州3个茶树品种后发酵夏秋黑毛茶滋味特征的影响. 刘亚兵,罗学尹,戴宇樵,王敏,冉乾松,蒲璐璐,潘科. 2023

[3]发酵对夏秋茶品质的研究及发展趋势. 夏长杙,蒲璐璐,王敏,胡伊然,段学艺,刘亚兵. 2022

[4]利用栽培技术提高夏秋茶品质研究初探. 邬秀宏,杨娟. 2011

[5]应用消化系统全仿生模型分析酸奶发酵对钙形态的影响. 陈尚龙,陈安徽,刘辉,刘恩岐,巫永华,秦旭. 2018

[6]棉籽粕固态发酵过程及其动力学模型构建. 吴逸飞,孙宏,姚晓红,王新,汤江武. 2012

[7]基于近红外的红茶发酵中TFs/TRs评价模型研究. 邓余良,胡强,夏康炎,陈伟东,董春旺. 2019

[8]橡胶树红根病病原菌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贺春萍,董文敏,吴伟怀,梁艳琼,李锐,谢立,黄兴,易克贤. 2021

[9]油棕茎基腐病研究进展. 朱辉,余凤玉,吕烈标,覃伟权,马子龙. 2008

[10]夏秋季针形名茶加工技术研究. 彭萍,李中林,胡翔,侯渝嘉,吴全,邓敏,尹旭敏,敬延桃,徐进. 2008

[11]实现茶树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茶园栽培经济效益. 姚国坤,吴洵. 1991

[12]改进茶园追肥方法;提高茶叶品质. 吴洵. 1984

[13]降低夏秋茶苦涩味的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杨拥军,钟兴刚,李彦,粟本文,谭正初. 2014

[14]重庆市夏秋茶生产现状及对策探讨. 王奕,钟应富,罗红玉,袁林颖,张莹,杨娟. 2020

[15]夏秋茶苦涩味的物质基础及其在加工中的变化. 王奕,罗红玉,陈善敏,常睿,钟应富,袁林颖,吴全,杨娟. 2022

[16]茯砖茶研究进展. 张拓,司钰苇,缪有成,戴宇樵,潘科. 2022

[17]红曲发酵夏秋茶扩大培养关键技术研究. 贺圣凌,周罗娜,赵兴丽,宋诗颖,罗林丽,孙静婷,周玉锋. 2023

[18]基于实地与网络调查的夏秋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王奕,杨娟,杨海滨,钟应富,徐泽,吴全. 2023

[19]日光温室切花郁金香花期与外观品质预测模型. 李刚,陈亚茹,戴剑锋,罗卫红,赵统利,朱朋波. 2011

[20]猕猴桃货架期间品质动力学及寿命预测模型. 刘婧,史萌,关文强,陈爱强,刘斌,张娜,陈存坤,阎瑞香.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