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C-MS与电子鼻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不同品种桂花浸膏的挥发性成分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亚丽

作者: 孙亚丽;卞建明;谢秋涛;程小梅;刘伟;张菊华;李高阳;朱向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桂花浸膏;挥发性成分;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化学计量学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10 期

页码: 257-264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电子鼻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品种桂花浸膏挥发性成分和整体气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C-MS检测到4种桂花浸膏中共65种,8大类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28种、酮类6种、醛类4种、酚类4种、酸类4种、烷烃类5种、酯类8种、其他类物质6种,其中醇类、酮类和酯类是桂花浸膏挥发性成分的主要贡献物质。GC-MS Venn图和聚类热图表明,4种桂花浸膏中各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有显著差异。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确定了4种桂花浸膏的9种差异性特征挥发成分,分别为正四十烷、氟丙酸、二氢-β-紫罗兰醇、二十八烷醇、棕榈酸、醋酸(9Z,12E)-9,12-四环戊二烯、2,3-二甲基环己醇、二氢-β-紫罗兰酮和豆甾醇。电子鼻结果显示,W2W、W2S、W1W、W1S、W5S是区分不同桂花浸膏气味的主要传感器。4种桂花浸膏的整体气味区分度较好,浏阳金桂和浏阳银桂浸膏挥发性成分更为接近,咸宁金桂和浏阳丹桂浸膏有较为明显的区别,这与GC-MS聚类分析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挥发性成分对不同品种的桂花浸膏区分判别具有可行性。

分类号: O657.63%TQ657

  • 相关文献

[1]基于电子鼻与HS-SPME/GC-MS技术的香芋南瓜果实香气物质解析. 李俊星,钟玉娟,罗剑宁,王雯雯,黄文洁,史敬芳,黄河勋. 2018

[2]GC-MS鉴别保活流通过程中虾夷扇贝气味特征变化. 傅润泽,沈建,王锡昌,刘俊荣,樊文,徐文其. 2016

[3]电子鼻结合顶空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贵州不同品种辣椒发酵后挥发性成分. 陆宽,王雪雅,孙小静,霍昕,高玉琼,冯发进,杜成兴. 2018

[4]电子鼻联合GC—MS分析不同牦牛乳干酪中特征挥发性成分. 巨玉佳,梁琪,张炎,张卫兵,宋雪梅. 2014

[5]海南与国外香荚兰质构特性及挥发性成分差异性分析. 霍建文,张筠,徐飞,张彦军,初众. 2018

[6]传统与商品郫县豆瓣酱挥发性成分的比较分析. 王自鹏,胡静,董琳,李锋元,黄驰,姚英政,谢江,李浦,陈福生. 2014

[7]牦牛干巴和黄牛干巴挥发性风味特征与差异分析. 沙坤,郭江南,郎玉苗,张泽俊,李海鹏,孙宝忠. 2015

[8]不同气调元件对便携式气调箱冷藏蓝莓保鲜效果的影响. 张鹏,李天元,李江阔,李春媛,孙浩. 2016

[9]基于电子鼻与HS-SPME-GC-MS技术分析不同处理方式腌干带鱼挥发性风味成分. 吴燕燕,王悦齐,李来好,王锡昌,杨贤庆,蔡秋杏,赵永强,辛少平. 2016

[10]电子鼻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冷藏期间刺参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张鹏,肖水水,李江阔,农绍庄. 2016

[11]无花果及其果酒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邓星星,江英,马越,赵晓燕,张超. 2016

[12]电子鼻检测烤后烟叶挥发性组分的方法研究. 冯莉,常爱霞,郭丛涛,李艳丽,高亭亭,文轲,罗成刚. 2014

[13]采用HS-SPME-GC/MS和电子鼻技术解析生咖啡豆加速贮藏期挥发性组分的变化规律. 丛莎,董文江,赵建平,迟晓星,陈治华,蒋快乐,山云辉. 2020

[14]小米不同热处理对小米醋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王鑫源,李朋亮,赵巍,刘松雁,刘冰,王向红,刘敬科. 2023

[15]兴隆咖啡烘焙过程中香气物质的变化规律. 王莹,董文江,付红岩,初众,胡荣锁,宗迎. 2018

[16]电子鼻和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不同酒龄酱香型白酒挥发性成分. 蒲璐璐,戴怡凤,李豆南,郭灿,姚键梅,徐浩,邱树毅. 2021

[17]烘焙速度对兴隆咖啡豆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于菲,董文江,胡荣锁,龙宇宙,陈治华,蒋快乐. 2021

[18]中国白茶的香气成分研究进展. 郭丽,郭雅玲,廖泽明,林智. 2015

[19]基于化学计量学分析堆青时间对白茶香气的影响. 陈维,曾斌,苗爱清,王雯雯,祁丹丹,庞式,马成英. 2018

[20]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洞庭碧螺春质量评价模型. 张丽,刘文静,刘腾飞,董明辉,郁志芳.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