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被引量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7267条记录
糜子育成品种(系)农艺性状遗传变异与丰产性分析

作物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糜子农艺性状遗传变异、丰产性和品质是育种的核心要素.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40个粳、糯性糜子育成品种(系)农艺性状遗传变异与丰产性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中,穗长和株粒重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分别为2.92和2.91;穗重和株粒重的变异程度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23.76和24.09.粳糜和糯糜品种(系)千粒重和生育期存在显著差异,除千粒重外,粳性品种(系)其余性状变异系数均小于糯性品种(系).方差分析表明,粳性品种(系)千粒重和生育期显著高于糯性品种(系).聚类分析表明,欧氏距离为5时,参试材料分为四大类群,类群Ⅰ以粳性为主,类群Ⅱ粳性和糯性几乎各占一半,类群Ⅲ全部是糯性,类群Ⅳ以糯性为主.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穗长、穗重和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其余农艺.性状相关性不显著.

关键词: 糜子 遗传多样性 农艺性状 丰产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除草剂组合在胡麻田的应用效果

中国植保导刊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开展施药试验研究了不同除草剂组合对胡麻田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的兼防效果,以及对胡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药处理对胡麻田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均有一定的防除效果,40%2甲·溴苯腈乳油750 mL/hm2+10%精喹禾灵乳油600 mL/hm2组合的应用效果较优,对胡麻田优势阔叶杂草的株防效为72.41%,鲜重防效为97.45%;对禾本科杂草稗草的株防效为94.05%,鲜重防效为95.34%;相应处理的胡麻产量较清水对照增加37.05%,较人工除草对照增加5.77%.使用该药剂组合可一次性有效防除胡麻田优势阔叶杂草和稗草,对胡麻经济性状和产量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推荐用于生产实践.

关键词: 胡麻 除草剂 除草效果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荒漠草原土壤细菌与真菌群落对降水变化的响应

草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细菌和真菌作为土壤主要微生物类群,在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中随自然降水梯度变化的响应是否一致仍不清楚。为揭示自然降水变化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影响机制,选取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31(T0),154(T1),137(T2)和114 mm (T3)的4个宁夏荒漠草原国家监测点作为观测样地。基于IonS5TMXL高通量测序方法,开展了降水变化对荒漠草原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荒漠草原土壤细菌总OTUs、真菌总OTUs总体上表现为随降水梯度的下降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荒漠草原土壤细菌类群的主要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土壤真菌类群的主要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降水变化对细菌优势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部分非优势菌门[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相对丰度影响显著(P<0.05);真菌优势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相对丰度受降水变化影响不显著,但非优势菌门[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的相对丰度受降水变化影响显著(P<0.05)。与T0处理相比,T1、T2和T3处理下细菌和真菌的丰富度指数(Chao1指数和ACE指数)显著升高,细菌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也显著升高,但真菌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变化。驱动细菌群落变化的环境因子为土壤全氮和速效磷,驱动真菌群落变化的环境因子为土壤全磷和有机质。植被因子(生物量)和土壤因子(土壤养分)共同参与解释了降水变化对荒漠草原土壤细菌群落和真菌群落的调控过程,其中土壤因子起主导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对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变化有不同的响应机制,反映了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应对降水变化具有不同的适应策略。

关键词: 荒漠草原 降水变化 微生物群落 适应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银北地区露地无籽西瓜栽培技术

宁夏农林科技 2023

摘要:介绍了宁夏银北地区露地种植三倍体无籽西瓜的生产关键技术,包括育苗、定植、整枝留果、辅助授粉、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摘等技术环节。

关键词: 无籽西瓜 露地栽培 银北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喷施铜、硒对枸杞果实品质及其耐储性的影响

经济林研究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枸杞生产中叶面肥的选择和喷施提供参考.[方法]以'宁杞 1 号'为试材,在枸杞果实采前以不同频率喷施相同浓度的铜肥、硒肥和喷施 1 次不同配比的铜硒复合肥,分析枸杞鲜果大小、形状、色泽、枸杞多糖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及果实耐储性等指标.[结果]喷施1 次硒铜复合肥、喷施 1 次 0.035%的铜肥、喷施 2 次 0.035%的硒肥处理显著增加了枸杞果实表面积、周长、直径、长和宽.硒铜复合肥处理均增加了果实?L、?a和?b值,喷施 1 次 0.035%的铜肥处理增加了果实?a、?b值.枸杞多糖含量与施铜肥频率显著正相关,喷施4次和5次0.035%的铜肥处理、喷施3次0.035%的硒肥处理、喷施1次复合肥(硒铜含量比1∶1、3∶1)处理显著增加了枸杞多糖含量.喷施 1 次 0.035%的硒肥、喷施 3 次 0.035%的铜肥处理显著增加枸杞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结论]枸杞现蕾期喷施不同配比的硒铜复合肥处理均可增加枸杞果实大小、果实紧致度、枸杞多糖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果实鲜亮度.现蕾期喷施 1 次 0.035%的铜肥可显著增加枸杞果实大小、红色度;喷施1次0.035%的硒肥可显著增加枸杞果实中类胡萝卜含量.枸杞现蕾期、始花期各喷施1次0.035%的硒肥可显著增加果实大小.枸杞现蕾期、始花期、盛花期各喷施1次0.035%的硒肥可显著增加果实中多糖含量.采前喷施铜、硒肥可降低果实的采后腐烂率,但不能抑制果实呼吸速率.

关键词: 枸杞 微量元素 铜硒配施 耐储性 叶面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添加剂对干谷草秸秆发酵品质与营养价值的影响

饲料研究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添加青干贮复合酶、纤维素酶、复合乳酸菌等添加剂对干谷草秸秆发酵品质及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设7组,GQ组添加3 g/kg青干贮专用复合酶,GQR组添加3 g/kg青干贮专用复合酶+1 g/kg复合乳酸菌,GX组添加3 g/kg纤维素酶,GXR组添加3 g/kg纤维素酶+1 g/kg复合乳酸菌,GF组添加3 g/kg复合乳酸菌,GY组添加3 g/kg瑞森青贮宝,对照组(GCK组)不添加添加剂,每组3个重复。室温发酵60 d。结果显示,GX组、GXR组、GF组、GY组发酵谷草秸秆的粗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GCK组(P<0.01);GQR组发酵谷草秸秆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GCK组(P<0.05),GXR组、GX组发酵谷草秸秆粗纤维含量极显著低于除GY组外的其他组(P<0.01)。GY组乳酸含量、乳酸占总有机酸比例均极显著高于GCK组(P<0.01),氨态氮/总氮比值极显著低于GCK组(P<0.01);GY组、GQR组、GF组发酵谷草秸秆综合评分均在85分以上,质量为优。研究表明,添加青贮宝、纤维素酶、复合乳酸菌、纤维素酶+复合乳酸菌可明显提高谷草秸秆的营养价值,有效改善发酵品质,同时谷草中含有较高的多酚氧化酶和总黄酮,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关键词: 谷草 营养成分 纤维素酶 复合乳酸菌 活性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北旱作区艾草绿色增效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3

摘要:本文在多年研究艾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品种选择、种苗繁育、保墒栽培、增施牛粪腐熟有机肥减施化肥、田间杂草绿色防治及种苗旋耕复壮技术等技术集成,提出了西北旱作区艾草绿色增效栽培技术。该技术应用在130 hm~2示范基地平均产量超过7 500 kg/hm~2,产值约1.8万元/hm~2。

关键词: 艾草 施肥 复壮 防治 西北旱作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主成分与分子标记鉴定的樱桃番茄新组合综合评价

安徽农业科学 2023

摘要:以28份樱桃番茄组合为试材,通过对15个果实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及对其抗病性的分子标记鉴定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樱桃番茄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28份樱桃番茄杂交组合之间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以方差贡献率大于79% 为标准,提取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9.64%,对主成分因子进行未旋转因子得分,计算各樱桃番茄的综合得分并对其进行排序,以综合得分大于0.9为标准,有A6、A1、A8、A28、A7综合得分位居前5,且通过抗病性分子标记鉴定表明这5个组合均含有10个抗病位点基因,因此这5个组合的综合品质和抗病性均表现较好,适合进一步试种推广.

关键词: 樱桃番茄 主成分分析 分子标记鉴定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方乌骨鸡品种MC1R基因的研究进展

畜牧产业 2023

摘要:乌骨鸡在我国分布广泛、品种众多,其滋补作用与体内黑色素的含量相关,MC1R基因是影响黑色素合成的主效基因之一。本文就MC1R基因在地方乌骨鸡品种上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增进MC1R基因对地方乌骨鸡肤色、肉色、胫色和羽色所产生影响的了解,为地方乌骨鸡分子育种与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乌骨鸡 黑色素 主效基因 MC1R基因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降水对荒漠草原地上生物量稳定性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2019-2021年的野外降水控制试验,研究了增水(+50%)、自然降水量(CK)和减水(-50%)不同降水量对荒漠草原地上生物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古冰草通过对不同降水量的适应性决定了其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达乌里胡枝子抗旱性能最佳,极端干旱导致猪毛蒿和短花针茅优势地位显著下降,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对降水量响应更敏感;增水显著提高了群落、多年生豆科植物、一、二年生植物或多年生杂草、达乌里胡枝子和猪毛蒿地上生物量稳定性(P<0.001),极端干旱处理显著降低了多年生禾本科植物、蒙古冰草和短花针茅地上生物量的稳定性(P<0.001),群落稳定性依赖不同功能群间的补偿作用来维持;群落地上生物量稳定性的响应机制决定了荒漠草原对极端干旱的反应,异步性和群落抵抗力,并非物种丰富度,通过降低干旱条件下地上生物量的时间变异性,以及不同响应功能群间的补偿作用来促进和维持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关键词: 稳定性 异步性 抵抗力 功能群 降水 荒漠草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