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SCI(精确检索)
28条记录
一个CMS水稻育性回复突变体的RAPD分析

遗传学报 1997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籼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Ⅱ-32A、保持系Ⅱ-32B、恢复力由单基因控制的育性回复突变体(G3和E15),以及两个恢复系(明恢63和IR24)的基因组DNA为材料,用RAPD方法比较分析了各材料间的差别和亲缘关系。发现可育回复突变体和不育系间有一定的差异,但远远小于两个恢复系和不育系间的差异,甚至小于保持系和不育系间的差异,从而在DNA水平上为育性回复突变体的真实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排除了机械混杂或惭复系串粉的可能性。实验也说明辐射可引起基因组内广泛的变异,但大部分遗传的变异并不影响生物的性状和生活力。另外发现突变体中出现的多态片段有二部分也存在于其他品种中,说明辐射引起的突变在整个水稻种群中并不一定是全新的,有的可能属于回复突变

关键词: 水稻,CMS,育性回复突变体,RAP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色木霉纤维素酶CBHⅡ基因的结构研究

遗传学报 1995 SCI 北大核心

摘要:实验经限制性酶切和双向Southern杂交将重组质粒pCBHII-14的14kb外源片段上的绿色木霉纤维素酶CBHII基因定位于4.4kb的EcoRI片段上,将该片段克隆于质粒pUC19,获得重组质粒pCBHII。通过限制性分析构建了pCBHII上4.4kbEcoRI片段的物理图谱。在此基础上用质粒制作该片段的亚克隆,采用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了含绿色木霉纤维素酶CBHII基因的4074bp的DNA序列,由GT-AG规则和cDNA序列推知该结构基因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总长1613bp,5′端存在与一般真核基因类似的两个特征性调控序列,但3′端不存在真核基因通常具有的特征序列而存在功能未明的短重复序列和嘧啶富集区。并对纤维素酶基因间的同源性和可能的功能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纤维素酶,木霉,基因,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一个玉米双重标记新突变基因(os)的染色体定位和初步遗传研究

遗传学报 1993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一套16个玉米B-A染色体易位的系列材料,和一套11个由wx基因标记易位断点的第9染色体相互易位材料,测定了一个新发现的玉米隐性突变基因os(opaque-small germ)所属的染色体。两个结果相互印证,证明该基因位于第2染色体短臂。os基因具有产生不透明胚乳和小胚面的双重遗传效应,是一个良好的遗传标记。这一特性有可能用来检查异雄核受精或定向受精的存在和比数。os基因除缩小种胚体积之外,也显著地降低胚中的含油量以及整个子粒的含油量,所以可视为控制玉米子粒含油量的一个主效基因。在高油遗传背景下和低油遗传背景下,os基因引起含油量降低的比数大致相当,表明该基因与控制玉米油分含量的多基因系统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互重叠的互作效应,但os基因对玉米油分的主要脂肪酸组成无太大影响。

关键词: 突变体 B-A易位 染色体定位 基因互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花粉株系白叶枯病抗性遗传

遗传学报 1993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粳稻感病品种沈农1033分别与7个抗白叶枯病的品种(其中籼稻有75-34、辛尼斯、IR20;粳稻有早生爱国3号、邳早15、蚌珠芒、爪哇14)杂交,F.花药培养并观察了花粉株系第二代(H_2)的抗性转移及遗传表现和花粉株系第三代、第四代抗性稳定性。572个株系的性状是整齐一致的,占95.5%,其中抗病(高抗和中抗)株系有376个,占62.9%;感病系有196个,占32.7%。表现有分离的杂合系约4.5%。 不同组合的H_2与F_3群体中抗、感反应变异幅度不同。对同一组合不同熟期花粉株系其生育日数与抗病性间存在着极显著相关性,生育期长的株系抗性较强。 花粉再生植株后代H_2在生育期、株高、穗长、粒重等性状上十分多样,白叶枯病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4个组合中抗性均由1个显性上位基因控制,抗病性广义遗传力在80%以上。 杂种花粉植株第二、第三、第四代的农艺性状以及白叶桔病的抗性持续地稳定,不因世代的增加其性状的整齐度下降,抗性减弱。

关键词: 花药培养 水稻白叶枯病 成株抗性 抗性基因转移 抗性持续稳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普通小麦多子房基因单体分析的染色体定位及双端体分析的染色体臂定位

遗传学报 1992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普通小麦——“中国春”的单体系统和多子房小麦杂交,确定控制多子房性状的基因数目及关键染色体。通过单体分析,初步确定多子房性状分别受染色体5D和6B上的2个非互补的同效异位被动隐性基因所控制,分别用m_1和m_2表示。 继续用“中国春”双端体5DL、6BL和6BS分别与多子房进行正反交,在5DL、6BL与多子房的正反交F_1植株上均出现多子房表型。由此确定,控制多子房性状的m_1、m_2基因分别位于染色体5D和6B的短臂上(5DS、6BS)。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多子房基因 单体分析 双端体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大麦醇溶蛋白多肽的多态性研究

遗传学报 1991 SCI CSCD

摘要:对22个省的大麦农家品种487份和3个近缘野生种的10份材料,应用SDS-PAGE、IEF及双向电泳(IEF、SDS-PAGE)进行了醇溶蛋白多肽多态性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B醇溶蛋白多肽多态性十分显著。经SDS-PAGE可分出16种带型,归为α、β、γ、ω四组,不同的多肽带型中间也有一些多肽是共有的;(2)5种带型的地理分布表明,具有同种带型的品种分布于一定的地理区域;各区域品种所具有带型类型的数目虽然不同,但表现出一定的趋向,这种趋向似与大麦进化和生态区域有关;(3)近缘野生大麦的带型有的与农家品种带型相似,有的则相异;但一些农家品种的带型在供试近缘野生种中还未找到与之相近的带型;(4)初步讨论了醇溶蛋白多肽多态性在品种鉴定上的应用和作为栽培大麦生态区域划分辅助手段的可能性。

关键词: 大麦 醇溶蛋白 多态性 品种鉴别

水稻花粉植株非整倍体的细胞遗传学

遗传学报 1985 SCI

摘要:在290棵水稻花粉植株中获得水稻非整倍体植株,频率为10.7%。其中初级三体为6.7%,四体为1.7%,单体为1.3%,缺体为1.0%;双三体为0.7%。额外染色体粗线期分析表明,19个初级三体分别归属于三体3,三体4,三体8,三体10和三体12。粗线期分析还鉴定了四体、双三体、缺体和单体的染色体组成。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表明,非整倍体花粉植株的主要染色体畸变为粗线期的疏松配对、单价体;终变期的单价体和四价环;中期Ⅰ的染色体拖曳及四价体;后期Ⅰ的染色体桥和落后染色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东乡野生稻的粗线期分析及其与普通栽培稻的亲和性

遗传学报 1984 SCI

摘要:中国东乡野生稻具多年宿根性,生长习性分直立型和匍匐型二类,群体内已有基因分化。形态性状分析证明其为普通野生稻的生态型变种。根尖细胞学鉴定,其染色体数为2n=24。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正常。粗线期分析证实:该种具3个中部着丝点染色体,8个次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及一个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ⅤⅢ与核仁相连。染色体绝对长度为64.4—18.7μ。与栽培稻杂交育性正常,染色体配对良好,染色体组型可能为A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