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132条记录
环氧化天然胶乳浸渍成膜的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1994 CSCD

摘要:用特别设计的恒温浸渍仪,对阳离子凝固剂、增稠剂、热敏剂、浸渍时间、温度等因素影响环氧化胶乳成膜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阳离子凝固剂及常规方法,浸渍成膜效果不好;不同的增稠剂或热敏剂效果不同;而在一定范围内,浸渍时间、浸渍温度均与胶膜厚度呈正相关。选用合适的配方和工艺条件可浸渍得到0.3—0.7mm的干胶膜,能满足一般浸渍制品的要求,其耐油性则比天然胶乳胶膜优越得多。环氧化胶乳制得的耐油手套同市售普通手套对比,前者耐油性比后者高近6倍。

关键词: 环氧化天然胶乳 成膜条件 耐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咖啡黑小蠹的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1994 CSCD

摘要:咖啡黑小蠢是近年在兴隆华侨农场严重危害中粒种咖啡的重要害虫。据1989年对4—5年生咖啡树调查,植株受害率100%,枝条受害率29.7—82.5%,虫害枯枝率7.65—17.8%。该虫以雌成虫钻蛀咖啡枝条为害,幼虫和成虫取食蛀道壁上的真菌菌丝。田间种群数量通常在3月上旬开始剧增,3月中下旬为高峰期,7月至10月田间虫口极少,11月以后逐渐有虫口及虫枯枝出现。温度是影响虫口波动的主要因素。2.5%溴氰菊酶、25%杀虫双、40%乐菊酯各兑水1000倍对成虫直接触杀效果显著,死亡率均为100%。48%乐斯本、40%氧化乐果400—800倍液等12种杀虫剂田间喷雾对咖啡枝条蛀洞内的成虫、蛹、幼虫防效均不明显。

关键词: 中粒种咖啡 咖啡黑小蠹 为害习性 发生规律 药剂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氧化天然橡胶应用于鞋用胶粘剂的研究

弹性体 1993

摘要:我国从四十年代开始,氯丁橡胶粘剂一直沿用作为皮鞋冷粘胶粘剂.由于我国氯丁橡胶产量少,且适用于胶粘剂的就更少,因此国内绝大多数皮鞋生产者和胶粘剂生产厂商一直使用昂贵的进口抓丁橡胶.华南热带作物产品加工设计研究所研制成功的环氧化天然橡胶(简称ENR)是在天然橡胶主分子链双键中引入环氧基使其极性增加,因而提高了对极性材料的粘合性.基于ENR的特性,专家们认为ENR有可能应用于

关键词: 鞋用胶粘剂 氯丁橡胶 研制成功 热带作物产品 四十年代 冷粘 剥离强度 环氧化天然橡胶 加工设计 硫化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然橡胶分子量分布的数学模型的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1992 CSCD

摘要:根据天然橡胶的生物合成机理,研究了天然橡胶分子量单峰分布、双峰分布的数学模型。利用其模型,推导了数均聚合度、重均聚合度和分布系数的计算公式,并描绘了分布曲线。结果表明,分布曲线的特征与有关文献中所报道的实验测定结果甚为一致。

关键词: 天然橡胶 分子量 单峰分布 双峰分布 数学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浓缩胶乳加工废水制取沼气的研究

中国沼气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叙述了天然橡胶浓缩胶乳加工废水制取沼气的一步与二步厌氧发酵实验室试验结果。结果表明,这种加工废水酸度高,且含有较高浓度的氨态氮和硫酸盐,厌氧发酵抑制因素多,必须采取二步厌氧发酵工艺,才能进行正常发酵。当系统有机负荷率为3.6gCOD/L·d时,容积产气率达1.3L/L·d,COD去除率达76%,每去除1gCOD产沼气0.481L,沼气甲烷含量67%左右.

关键词: 浓缩胶乳加工废水 厌氧发酵 氨态氮 硫酸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香料油树脂中溶剂残留量

色谱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食用香料油树脂是用溶剂从香料中提取出来的。油树脂中溶剂残留过多会影响油树脂质量,危害人体健康。对胡椒油树脂中溶剂残留量,美同精油协会(EOA)标准为:己烷25μg/g、丙酮30μg/g、含氯化合物30μg/g、甲醇50μg/g、异丙醇50μg/g。油树脂中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线型高分子无规交联和裂解的一个动力学模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1992 EI 北大核心

摘要:建立了线型高分子无规交联和裂解的一个动力学模型.通过模型,推导了一级反应的数均分子量的计算公式,探讨了交联和裂解速率对最终产物数均分子量的影响,以及在纯交联过程中,起始分子量分布对凝胶化时间的影响.文中指出,无规裂解的Simha模型仅仅是本模型中的一个特例.

关键词: 线型高分子 交联 裂解 辐射交联 动力学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剑麻纤维的练漂与染色

热带作物研究 1991

摘要:剑麻纤维经练漂处理或不处理采用适当的工艺可用染料染成各种颜色。本研究依据剑麻纤维的特性,用直接和活性染料对剑麻纤维进行染色,获得了质量较好的染色纤维,同时解决了透染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香地霉原生质体的释放与再生

微生物学杂志 1989

摘要:本文报道了果香地霉(Geotrichum suaveolens)原生质体释放与再生方法和结果,讨论了影响原生质体释放和再生的几个重要因子用溶壁酶(Lywallzyme)20—25mg/ml处理6—8小时,可获得较高的原生质体得率(5.6—5.9×10~6个/ml),0.8M MgSO_4是理想的稳定剂。对再生过程观察表明,再生具有三种模式,即直接出芽,间接出芽和链式增殖。不同碳源和稳定剂对再生率以及再生模式都有影响。在液体再生培养基中,用纤维二糖作碳源,再生率可达76.3%,在RSDA—甘露醇固体再生培养基中,再生率为8.7%。实验发现,原生质体再生可能存在“邻近效应”,即当一个原生质体再生时,它可活化邻近的原生质体,促其再生,使再生率提高,甚至这种作用还可能影响到再生模式。

关键词: 果香地霉 原生质体 再生 邻近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贮藏温度对红桔采后生理生化的影响

中国柑桔 1988

摘要:在4种不同温度(-2、3、8、13℃)下用聚乙烯薄膜袋单果包装贮藏红桔(Citrus reticulata Blanco),结果表明:(1)较佳的贮藏温度和贮期是在3℃下为60—80天,8℃下为40—60天,13℃下为30—40天;在一定贮藏期内,贮温3℃比8℃和13℃优越,但在3℃下贮藏后果皮色泽欠佳。(2)随贮藏时同延长,果实乙醇含量上升。3℃下至贮藏后期(80天),果实发生“水肿”(生理病害)。(3)3℃贮藏能明显地降低果实的呼吸率,减少可滴定酸和维生索C的损失,并能抑制青绿霉病的滋长;随温度升高,呼吸作用加强,加速了酸和维生素C的损失,并导致果实浮皮枯水和黑腐病菌的侵染。

关键词: 红桔 贮藏 温度 果实采后生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