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马鸿翔 1 ; 陆维忠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部华东作物遗传改良与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小麦;遗传育种;赤霉病;分子标记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2010 年 26 卷 01 期

页码: 197-20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小麦赤霉病是全球性的小麦病害,也是为害中国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应用抗病品种是减轻小麦赤霉病危害的有效手段。本研究试图建立适宜南方麦区的小麦细胞工程、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抗病育种体系,提高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效果。运用诱导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和DON毒素突变体的诱导与筛选;异源杂种幼胚培养;花药培养和染色体消失等单倍体诱导技术等创造抗赤霉病新种质,选育抗病新品种(系)。并运用分子作图,对主要抗源苏麦3号、望水白等进行赤霉病抗性分子定位和筛选,寻找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小麦抗赤霉病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有效标记。建立和完善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诱导技术和单倍体诱导技术;创造出一批赤霉病抗性强而稳定,丰产性优良的新抗源;育成了生抗1号、生抗2号和生选3号、生选4号共4个高产、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对望水白,苏麦3号和宁894037等主要抗源进行QTL定位,并获得了与赤霉病抗性连锁的分子标记,并对3BS主效QTL区域的相关标记在育种群体中的辅助选择进行了比较验证,初步建立了抗赤霉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20多年的实践表明:①运用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可以缩短新品种育成年限,提高抗赤霉病改良效果;②对目前的主要抗源而言,运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可行有效的。

  • 相关文献

[1]中国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成就、问题与对策. 陆维忠,姚金保. 2001

[2]小麦赤霉病抗性分子标记研究. 张旭,任丽娟,周淼平,高力,沈晓蓉,向阳海,马鸿翔,陆维忠. 2005

[3]三个小麦赤霉病抗源的抗性QTL定位. 张旭,任丽娟,周淼平,高力,沈晓蓉,向阳海,马鸿翔,陆维忠. 2006

[4]分子标记在小麦抗赤霉病辅助育种中的应用. 余桂红,任丽娟,马鸿翔,周淼平,张旭,陆维忠. 2006

[5]小麦新品种生选6号的丰产稳产性和赤霉病抗性分析. 姚金保,陆维忠. 2012

[6]小麦抗赤霉病鉴定及其抗病基因的检测. 徐婷婷,王永军,狄佳春,孙苏阳,蔡士宾,汪巧玲,邹淑琼,朱银,杨欣,颜伟. 2019

[7]小麦抗赤霉病种质筛选与Fhb1基因分布研究. 张善磊,于成功,刘晓飞,赖尚科,王卫军,孙宝林,熊化春,胡继超,崔小平. 2021

[8]8种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比较. SONG Yi-Ming,宋益民,MA Ya-Fang,马亚芳,CHEN Hui. 2012

[9]分子标记技术在杏鲍菇中的应用. 苏文英,杨和川,谭一罗,秦裕营,马腾,周振玲,浦汉春. 2017

[10]基于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杏鲍菇种质资源评价. 杨和川,苏文英,谭一罗,秦裕营,马腾,浦汉春,周振玲. 2019

[11]多菌灵和三唑酮混配对小麦病害的协同杀菌作用. 陆长婴,季明东,李沛元,徐润成,陈茂林. 2000

[12]3B染色体短臂小麦赤霉病抗性主效QTL的分析. 周淼平,任丽娟,张旭,Olga E Scholten,沈晓蓉,柏贵华,马鸿翔,陆维忠. 2003

[13]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和新抗源筛选. 黄昌,牟建梅,刘敬阳,李斌麒,陈凤生,孟静. 2000

[14]小麦品种苏麦3号抗赤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姚金保,葛永福. 1997

[15]小麦赤霉病抗性QTL分析. 周淼平,任丽娟,张旭,Olga-E Scholten,黄益洪,马鸿翔,陆维忠. 2004

[16]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的遗传研究. 姚金保,王书文,姚国才,杨学明,钱存鸣. 2004

[17]小麦品种苏麦3号抗赤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姚金保,葛永福,王书文,姚国才,周朝飞,钱存鸣. 1997

[18]小麦赤霉病抗性的RAPD标记筛选与分析. 向阳海,陆维忠,朱作为,任丽娟,张旭,沈晓蓉. 2001

[19]小麦赤霉病与DON积累的抗性及其相关SSR位点差异. 张凯鸣,马鸿翔,陆维忠,蔡志翔,陈怀谷,袁生. 2006

[20]转Gastrodianin基因提高小麦赤霉病和纹枯病的抗性. 周淼平,杨学明,姚金保,任丽娟,张增艳,马鸿翔.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