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华南籼稻高效育种 -从"早晚兼用型"到"常恢兼用型"水稻育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宏 1 ; 周少川 1 ; 黄道强 1 ; 王重荣 1 ; 王志东 1 ; 陈宜波 1 ; 赵雷 1 ; 龚蓉 1 ; 潘阳阳 1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早晚兼用型水稻;常恢兼用型水稻;常规稻;杂交稻;育种策略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1004-874X

年卷期: 2022 年 49 卷 007 期

页码: 1-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华南籼稻育种为主题,综述育种效率高的"早晚兼用型"水稻育种和"常恢兼用型"水稻育种.早晚兼用型水稻育种在品种培育上成效显著,甚至影响了水稻的育种和生产模式;常恢兼用型水稻育种是对早晚兼用型水稻育种的继承和发展,并取得了突出成效,育成了极具影响力的品种黄华占、黄莉占、黄广油占、黄粤丝苗、五山油占(华占)、五山丝苗等,在南方稻区的水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黄华占通过广东、湖南、湖北等8省审定,是我国年度推广面积最大的籼稻品种;华占共配组142个组合,252次通过各级审定,是配组组合最多的恢复系;五山丝苗通过广东、陕西等4省审定,共配组47个组合,88次通过各级审定.以晶两优534、隆两优华占等两系杂交稻组合为例证,提出并倡导在南方稻区进行杂交稻育种的新策略:在华南培育精品恢复系,在南方不同生态区创制适合所在生态区的不育系,并配组成优势互补的强势组合,形成合作共赢、协同发展和高效互补的整体水稻育种格局.

  • 相关文献

[1]类回交育种的思考及拓展. 李宏,周少川,黄道强,王志东,周德贵,王重荣. 2017

[2]杂交稻与常规稻的技术性状及其经济效益比较——基于南方稻区11个品种的实地调查. 万忠,方伟,周少川,段东霞,杨震宇. 2015

[3]杂交稻与常规稻的技术性状及其经济效益比较-基于南方稻区11个品种的实地调查. 万忠,方伟,周少川,段东霞,杨震宇. 2015

[4]减钾对华南早晚兼用型水稻源库特性的影响. 李武,段美洋,潘圣刚,田华,唐湘如. 2013

[5]早晚兼用型水稻稻米品质在早、晚季的差异特征. 杨陶陶,韦佳,邹积祥,伍龙梅,包晓哲,黄庆,陈青春,张彬. 2023

[6]广东常规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评价. 冯爱卿,朱小源,曾列先,李落叶,李建雄,杨健源. 2015

[7]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粤广丝苗的选育与应用. 廖耀平,何秀英,陈钊明,程永盛,陈粤汉. 2009

[8]广东省国标优质常规稻育种进展. 程永盛,廖耀平,何秀英,陈钊明,陈粤汉. 2008

[9]华南超级常规稻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黄庆,江奕君,林青山,邹永春,刘怀珍,高云. 2009

[10]特效植物营养素处理时期对水稻产量、性状及表观遗传效应的影响. 余素芹,谢国文,王正询,江奕君,高云,梁前进. 2011

[11]高产常规稻新品种粤特13的选育. 陈粤汉,廖耀平,何秀英,陈钊明,程永盛. 2011

[12]特效植物营养素在水稻的合理使用及表观遗传效应. 余素芹,谢国文,王正询,江奕君,高云,梁前进. 2011

[13]特效植物营养素对常规稻性状表现及表观遗传效应的影响. 余素芹,王正询,江奕君,高云,谢国文,梁前进. 2010

[14]特效植物营养素在常规稻穗珍香上的表观遗传增产效果. 余素芹,谢国文,王正询,江奕君,高云,梁前进. 2011

[15]华南超级常规籼稻育种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江奕君,林青山. 2009

[16]水稻籼粳交育种策略的优化及育种实践. 李宏,周少川,黄道强,赖穗春,王志东,周德贵,王重荣,方小龙. 2015

[17]利用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育种策略与实践. 李宏,周少川,黄道强,赖穗春,王志东,周德贵,王重荣,方小龙. 2015

[18]华南早籼品质育种策略续论. 周少川,李宏,王家生,黄道强,谢振文,卢德城. 2001

[19]源自杂交稻组合“天优998”稻瘟病菌小种鉴定及其致病性分析. 杨健源,陈玉托,陈深,杨维新,陈喜劳,曾列先,朱小源. 2009

[20]优质抗病恢复系广恢998的选育及其组合的推广应用. 廖亦龙,王丰,符福鸿,柳武革,李金华,朱满山,黄慧君,刘迪林,付崇允.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