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水肥管理模式对小麦氮素吸收及转运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曹彩云 1 ; 党红凯 1 ; 郑春莲 1 ; 李佳 2 ; 刘学彤 1 ; 李科江 1 ; 马俊永 1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关键词: 水肥管理模式;冬小麦;产量;氮素利用效率;氮素贡献率;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22 年 42 卷 011 期

页码: 1367-138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优化冬小麦水肥管理模式,在2013-2016三个小麦生长季,通过裂区试验,以春季5个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作为主区[M0:不灌溉+趁墒追肥模式;M1:拔节水+拔节肥模式;M2:拔节和扬花或灌浆初灌溉2水+拔节肥模式;M3:返青—拔节水(+追肥)+孕穗或扬花水+灌浆水的3水模式;M4:起身水(+1/2追肥)+拔节水(+1/2追肥)+扬花或灌浆初浇水+灌浆水的4水模式],以2个当地主推冬小麦品种作为裂区(衡观35和衡4399),比较分析了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下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生物量、氮素吸收量、氮素利用效率、花后氮素转运效率、氮素贡献率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在起身到拔节期平均以M.模式最高,从扬花期开始平均以M.模式最低,成熟期M1、M2、M3和M4模式分别较M.模式高15.9%、27.6%、40.0%和39.5%.随春季灌溉量和灌溉次数的增加,籽粒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呈现增加趋势,与M.模式相比,M1、M2、M3和M4模式的产量分别提高28.5%、36.7%、44.7%和45.7%,氮素吸收量分别提高21.2%、36.3%、48.2%和48.1%,氮素利用效率以M2模式最高.M1、M2、M3和M4模式的营养器官氮素花后向籽粒的转运总量较M.模式分别高26.7%、15.2%、30.1%和20.2%,但氮素转运效率及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均随灌溉次数和灌水量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衡4399三年较衡观35平均增产3.4%,差异显著;两个品种间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及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差异均不显著;衡4399的氮素转运效率和贡献率分别较衡观35高5.1和12.2个百分点.在水肥利用效率较高的M2模式下,衡4399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较衡观35分别提高1.1%和5.6%.因此,在缺水的华北低平原区采用M2模式,选用产量潜力大、水氮利用效率高、花后营养器官氮素转运效率高的衡4399,对保证小麦产量和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 相关文献

[1]冬小麦新品种衡4399水肥高效模式初步研究. 乔文臣,陈秀敏,孙书娈,孟祥海,魏建伟,李丁,李强,李会敏,赵明辉,冯佳,赵凤梧. 2016

[2]微喷灌模式下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特性. 董志强,张丽华,李谦,吕丽华,申海平,崔永增,梁双波,贾秀领. 2016

[3]不同灌溉模式对小麦产量、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曹彩云,党红凯,郑春莲,郭丽,马俊永,李科江. 2016

[4]不同水分运筹方式下小麦产量形成及水分消耗特征. 吕丽华,王勤,张经廷,马贞玉,梁双波,贾秀领. 2016

[5]不同灌溉模式下小麦荧光特征及品种抗旱性研究. 曹彩云,党红凯,郑春莲,李科江,马俊永. 2017

[6]微喷灌模式冬小麦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特性研究. 吕丽华,董志强,李谦,张丽华,姚艳荣,张经廷,贾秀领. 2020

[7]土下微膜覆盖与灌水管理对冬小麦水分利用与物质生产效果的影响. 何立谦,张维宏,张永升,曹彩云,李科江,杜雄. 2014

[8]水分胁迫对不同根型小麦幼苗水分利用率和导水率的影响. 柳斌辉,孟东霞,刘子会,郭秀林,李广敏. 2007

[9]春季浇一水条件下丰产冬小麦耗水特性与生育性状. 李和平,张玉兰,翟兰菊,李积铭,何晓庆. 2016

[10]不同种植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特性的影响. 董志强,吕丽华,崔永增,申海平,张经廷,姚艳荣,贾秀领. 2016

[11]土下覆膜与适宜灌水提高冬小麦水分利用率. 何立谦,张维宏,杜雄,张永升,王磊,曹彩云,李科江. 2016

[12]灌溉制度和品种对冬小麦产量性状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付佳祥,党红凯,李晓爽,柴春岭,高惠嫣,王晓玲,刘宏权. 2022

[13]高产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其组分特征分析. 贾秀领,蹇家利,马瑞昆,鲁建立. 1999

[14]保护性耕作对华北地区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于玲玲,郭强,赵贵元. 2017

[15]夏玉米叶片δ~(13)C与叶重、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关系研究. 项艳,龚道枝,白清俊,梅旭荣,栗雨勤. 2009

[16]根修剪对小麦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吕丽华,马贞玉,梁双波,姚艳荣,贾秀领. 2016

[17]结球期水分处理对甘蓝产量及根系生长的影响. 梁玉芹,刘云,宋炳彦. 2010

[18]滴灌条件下不同供水方式对日光温室桃树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贾永国,张双宝,徐淑贞,郭贤,王淑芬. 2007

[19]秸秆覆盖与种植密度对黑龙港平原区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柳斌辉,王溪森,王变银,张文英. 2016

[20]咸水灌溉对棉花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俊鹏,冯棣,曹彩云,孙池涛,李科江,孙景生.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